?

從布袋木偶戲到霹靂布袋戲

2017-10-27 22:02張雪瀅萬麗慧
出版參考 2017年8期
關鍵詞:版權木偶戲

張雪瀅 萬麗慧

摘要:布袋戲起源于17世紀的福建泉州地區,是傀儡戲的一種,又稱為布袋木偶戲。其自誕生以來,就受到各個階層群眾的喜愛。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以布袋戲為基礎,將傳統元素和現代流行結合起來,巧妙經營版權,發展周邊商品,形成了多邊營利的格局,跨足各個娛樂消費領域,打造出臺灣本土最成功的IP。

關鍵詞:木偶戲 霹靂木偶戲 版權 衍生商品

傳統的布袋木偶戲,又稱景戲、指花戲、掌中戲,其特點是戲偶小巧,將木偶的頭、手、腳用如同布袋的衣服相連,在手掌、指頭上操作表演。在以前多見于廟口或彩樓下,人們搬來小板凳即可觀看。而如今,在臺灣這樣的場景幾乎已不復見,人們更少談論起霹靂布袋戲。

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以布袋戲為起點,進軍各種娛樂消費領域。霹靂布袋戲不但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還不斷地立足時代推陳出新,將傳統藝術與現代文化相融合,使傳統布袋戲華麗轉身為現今最流行的文化創意產業。

一、霹靂以布袋戲為基礎崛起

霹靂布袋戲在臺灣可謂是“家喻戶曉”,是臺灣本土文化中絕對的佼佼者。相對于傳統的布袋戲,霹靂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不但保證了傳統布袋戲迷,還吸引了一大批年輕受眾。將時代創新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霹靂崛起的重要原因。

1.以傳統戲偶為基礎改進木偶造型

首先,霹靂布袋戲偶依舊保留著傳統的結構:木刻偶頭加布袋身。但是,為了適應市場和影視需要,用來表演的霹靂木偶相對于傳統木偶加大了尺寸,調整頭身比例,使其更加接近于真人。與此同時,更注重各個細節的精致化,戲偶外表呈現俊美化。首先是木偶的頭部,合棄了“濃墨重彩”式的化妝,添加時代的審美元素,看起來更加自然舒服。眼睛是直接嵌入的玻璃眼,毛發是真實的植發,雙手十指逼真,服裝精美細致。一個表演用的木偶,每個細節都力求完美:頭部是雕刻師用樟木精心雕琢而成,全身上下的配件是造型師一手打造,衣服是裁縫師一針一線制作而成……一般的布袋戲偶,可以賣到6000至7000元人民幣,優秀的雕偶師和造型師的作品,則可以賣到上萬元。

其次,木偶造型的“武俠臉”特色。霹靂主角造型注重英俊美麗,有白衣翩翩、眉清目秀、佳公子、冷面君等特征,但皆具有一定程度的江湖“武俠臉”特色;這和西方人偶造型偏向肌肉化、線條化,如剛毅的面部表情、立體俊俏的五官特征、飽含力量的肢體線條等特色不同;也和時下流行的日系人偶造型,以Q版、俏麗發型、可愛的服飾、調皮表情的走向不同。是臺灣霹靂系列人偶獨具的特色。

2.以閩南語言為基礎改進口白配音

口白配音堅持使用閩南語,由號稱“八音才子”的黃文擇先生擔任所有角色的配音改進。他高超的配音技巧,使戲偶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由于劇情的需要,為了強調某些角色特征,后期技術還會給口白加上一些回音等特殊效果。且通常,在劇情的開頭,霹靂戲偶都會念一段自己的詩號(相當于早期曲藝藝術里的定場詩),可以是五言七律,可以是唱念做打,也可以是現代詩歌。隨著霹靂的漸漸發展,詩號更多地表現為人物的寫真、個性、情感,發展成極具特色的詩篇。

而為了解決語言的傳播問題,霹靂會給布袋戲節目加上字幕,讓更多喜歡霹靂布袋戲的人得以無障礙的欣賞,美妙的口白吸引了不少戲迷去學習閩南語,則是無心插柳的結果。但語言的特色,也在霹靂走向國際市場時,出現了翻譯的障礙,如何把詩化閩南語的優美轉換成不同的語言,確實也成為需要克服的難關。

3.以真人操偶為基礎改進舞臺效果

在表演形式上,霹靂仍然采用真人操作戲偶,人工搭建舞臺背景。但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年輕受眾的需要,霹靂的拍攝與時俱進。從廟口搭設的木制彩樓,到更加寬廣的舞臺布景,甚至是實地拍攝,布袋戲從傳統操偶師的手掌,光鮮地走上了新型傳播媒介:引進電影吊鋼絲效果,使戲偶飛檐走壁、騰云駕霧;引進先進的數碼技術,使戲偶借助數字系統擁有了“情感意識”;引進可動關節制作技術,使戲偶更加靈活多姿、鮮活有趣;另外,霹靂同時大量引進好萊塢電影制作技術,從影像到聲光效果,現代高科技塑造了一個更具震撼力、更有電影感、更加華麗逼真的霹靂布袋戲。

二、霹靂的時代發展

在臺灣,由黃氏家族掌控的霹靂布袋戲已經深入人心,這不僅僅在于他們對傳統布袋戲的創新,還歸功于企業化的經營、與時俱進的版權理念。通過打造霹靂布袋戲這個大IP,衍生出了多邊產業鏈,拓寬了霹靂發展道路,實現了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1.加入時代因素的劇情

傳統布袋戲的劇情發展模式主要是劍俠情緣,同時帶有詩詞文采和幽默對白。霹靂布袋戲在保證傳統受眾的同時,也在劇情上尋求突破爭取年輕一代的受眾。一方面,為了拓展戲偶的展示空間,大膽添加科幻和神魔色彩,年輕人所熟知的異次元、外星人、吸血鬼等,甚至是現代武器,都成為了霹靂的經典故事;另一方面,反映現實社會,也是霹靂劇情的一大特色,正如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所說:“霹靂布袋戲在角色的設計上,的確讓外界常常聯想到許多政治人物和政治生態,也說明戲劇可以反映社會百態和人生?!?/p>

2.借助新媒體傳播渠道

昔日布袋戲行業最為常見的傳播方式,在于出租錄像帶、出售光盤。但如今,霹靂布袋戲早已從傳統較為單調的傳播方式,發展到現代的廣播、電視、電影、網絡等,搭上了新媒體傳播的高速公路。例如,1995年,霹靂國際多媒體公司購買了一個衛星電視臺,成立了專門的霹靂衛星電視臺——霹靂臺灣臺。2000年,霹靂隆重推出電影《圣石傳說》,票房可觀,也有霹靂新潮社的成立,負責制作相關霹靂相關的出版品。

3.多元的衍生產品

由霹靂系列節目衍生出來的周邊產品,也是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的贏利重頭戲,尤其是電視劇木偶和cosplay表演服裝道具,其精美程度自然不在話下,自然價格不斐,比如,大師制作出來的霹靂木偶價格在一萬元人民幣左右,Q版的小玩偶也能高達兩千多元。那些霹靂系列的玩偶手辦,或是其他的設計公仔,也針對受眾有著不同的風格:日系Q版甜美型、歐系寫實風、中國傳統式等,應有盡有??傊?,不管是玩具、文具、食品、服飾,還是電器及各類生活用品等等,只要貼上“霹靂”的標簽,從精致外表到內涵價格,均一路飆升。

另一方面,借助于霹靂系列電視電影的大熱,霹靂公司也相繼推出了幾款以霹靂劇情為基礎的游戲,如《霹靂奇俠傳》《神州OL》《霹靂戰記》《霹靂傳奇》等。

4.多方合作,進軍國際

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借助于霹靂布袋戲的影響力,進行國際的文化傳播。在大陸和多家大企業,如騰訊、網易、愛奇藝等合作,共同開發大陸市場;在國際,日本、美國、歐洲國家等均為合作對象或目標合作對象,不但進行文化展出,還針對不同的市場特點改進系列文化,讓霹靂帶著傳統文化進軍國際高端地位。

三、啟示——傳統是基礎、創新是出路

現今文化軟實力已經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在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文化產業體系,文化產值的比重也遠遠超過中國。一個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務必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特性,而傳統文化就是發展的起點和基礎。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如何激發傳統文化的活力,挖掘傳統文化的資源,發展傳統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如今,國家為支持傳統文化的發展制定了很多舉措,“引進來”和“走出去”是傳統文化發展的兩大出路。傳統文化在“改頭換面”的同時,也要“不忘初心”——堅持傳統文化。只有先傳承,才能再發展。

大多的民間傳統藝術,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悠久的文化歷史,但卻由于其不能很好地透過創新,與時俱進,以致這些優秀的藝術或失傳或無人問津。臺灣黃氏家族能夠立足于傳統,賦予布袋戲新的時代內涵,從而在保證傳統戲迷的基礎上,又贏得了年輕有活力的新一代受眾市場,足可見其對傳承的用心與智慧。創新改變了布袋木偶戲、成就了霹靂木偶戲,且唯有繼續堅持傳統、發展創新,霹靂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穩。霹靂木偶戲成功的模式,對其他更多元而豐富的民間傳統藝術,是深具啟發的案例。endprint

猜你喜歡
版權木偶戲
木偶和木偶戲
木偶和木偶戲
傳統戲劇——木偶戲
木偶戲
木偶戲的傳承與發展思考
文化創意產業版權保護問題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