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爾勒市城市發展研究

2017-11-01 14:39河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注冊城市規劃師高級規劃師
河北城市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庫爾勒市庫爾勒建設

文/郭 健 河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注冊城市規劃師 高級規劃師

庫爾勒市城市發展研究

文/郭 健 河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注冊城市規劃師 高級規劃師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舉措。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巴州)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期,2016年全州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60%,高于新疆和全國的平均水平。作為巴州的首府,庫爾勒市的城鎮化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均處于全州前列,2016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3.5%。取得成績的同時,老城區開發容量過大造成交通擁堵、停車難、就醫難、入學難等“城市病”也愈發突顯。本文旨在通過對庫爾勒市城市發展問題的剖析,有針對性的提出今后城市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圖1 庫爾勒市區位圖

一、庫爾勒市規劃建設情況

(一)城市概況

庫爾勒市地處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北倚天山支脈,南距“死亡之?!笔澜绲诙笊衬死敻缮衬本€距離僅70公里。庫爾勒是古絲綢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盛產馳名中外的“庫爾勒香梨”,又稱“梨城”。

全市行政區域面積7268平方公里,東西長127公里,南北寬105公里。全市總人口近100萬人(含流動人口),有漢、維、蒙、回等23個民族。市轄9鄉、3鎮、5個國有農牧園藝場、5個街道辦事處。市域內駐有3個區州直農牧園藝場、兵團第二師所屬2個團場,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師部、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等中央、自治區單位。

庫爾勒市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等5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在“2015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位居第50位,是西北五省區唯一榮獲“三連冠”的全國文明城市。

圖2 庫爾勒市三河貫通工程

(二)中心城區建設現狀

庫爾勒市自1979年建市以來,歷經38年,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1992年以來,城市建設進入高速發展期,經濟增長、土地擴張、人口增長、房產開發的速度超過疆內同級的阿克蘇、伊寧、石河子等城市。截至2016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約90平方公里,較1992年擴大了5倍,人口約60萬人,較1992年增加了4倍。

近年來,一大批大型建設項目的實施,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叭迂炌ā币黄谝延?014年建成并通水行船,棚戶區改造工程改造棚戶區300多萬平方米,形成300萬平方米商務文化中心?!熬硼^三中心”免費開放并成為愛國主義、“去極端化”教育基地?!耙怀侨齾^(老城區、南市區、開發區)”的城市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提升。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第二條出疆大通道格爾木—庫爾勒鐵路已開工建設,庫爾勒火車站改擴建、機場改擴建工程進展順利,庫爾勒機場開通國內航班站點11個,旅客吞吐量突破百萬人次,烏魯木齊—庫爾勒城際列車提速到4.5小時。新改擴建城市、園區主次干道72公里、橋梁37座及給排水、熱力、天然氣管道272公里,新增供熱面積800萬平方米;城鎮用水普及率99.98%;城鎮污水處理率95.02%,城鎮燃氣普及率99.9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5.32%;人均擁有道路面積25.85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率39.48%,綠化覆蓋率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51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現代生態花園城市的新格局。

(三)經濟技術開發區概況

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于2000年經新疆自治區政府批準正式成立,2011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定位為新疆自治區南部重要的綜合產業基地、現代物流樞紐、科研職教中心,庫尉地區“產、學、研、居”一體的綜合產業新城?,F已形成石油石化、棉紡化纖、農副產品深加工、機械制造加工、高新技術、能源建材等六大主導產業。開發區規劃建設面積140平方公里。目前,18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務區基礎設施功能完善,80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基本到位。人口約6萬人,已入駐各類企業1417家。

(四)現行城市總體規劃簡介

2013年3月19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了《庫爾勒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主要內容如下:

城市性質:新疆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先進的石化產業基地,宜居的生態花園城市。

城市職能:區域性交通物流集散中心;區域性金融、商貿中心;巴州旅游服務基地;天然氣化工和石化產業裝備制造基地;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城市規模:中心城區2020年60萬人,建設用地規模90平方公里,2030年90萬人,建設用地規模160平方公里(含開發區18平方公里范圍)。

城市結構:規劃形成“三山、三帶、三組團、六軸、六廊、六綠心”的城市空間布局結構。

圖3 庫爾勒城市空間結構規劃圖

二、城市規劃建設存在問題

1992-2015年期間,庫爾勒的發展速度在全新疆同等城市中是最快的。規劃在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上起到了“龍頭”作用。同時,城市發展速度過快,也導致一些“城市病”的出現。

(一)老城區開發強度過大及“城市病”凸顯

近年來,老城區拆低建高,房產開發高樓林立,6.3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居住了19.3萬人,是全巴州人口總數的七分之一。2011-2017年,老城區規劃審批的高層開發項目約60多個,新增建筑面積約420萬平方米,今年還有10余個已批未建的高層建設項目。老城區平均容積率為1.78,已經遠遠超出了疆內同等城市老城區開發強度(石河子0.9,克拉瑪依市1.1)。高強度的開發建設是導致交通擁堵,就學、就醫、入托、停車困難,給水、排水供熱等城市基礎設施超負荷運轉,城市景觀效果差等一系列“城市病”的主要原因。

(二)開發區產業布局不合理且用地不集約

開發區的二、三類污染企業布局分散(例如大化肥、美克、泰昌公司、富力達公司等),給水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等帶來困難。個別污染企業與生活區之間衛生防護距離不足,給突發事件處理帶來困難?;A設施投入較大,但土地利用率相對較低。圈地多建設少,用地閑置情況突出,目前工業倉儲用地平均容積率低于0.3,與國家不得低于0.6的要求有較大差距。

(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后及城市承載力較低

前期以市場行為為主導的城市建設,一定程度上導致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后,主要體現在城市給排水、環衛、公共交通、教育、醫療、公共體育活動場所、養老、人防、消防等方面。市政基礎設施承載力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跟不上人口增長需求。如“大骨架、低密度、寬馬路”的路網結構導致部分路段交通擁堵情況嚴重;老城區停車位嚴重不足,停車困難;老城區的排水管網每年都要進行開挖改造;中小學配套建設不足,第一小學每個班班容量達到65人;州醫院內部年年擴建,但床位依然不夠;市內缺少綜合性大學,與其他疆內同等城市相比,缺乏城市自主的人才供給和成人教育環境等。

(四)城鄉發展建設不均衡及鄉鎮城建邊緣化顯現

城鄉一體化建設推進緩慢,重城市、輕農村的建設行為依然明顯?!俺侵写濉迸c周邊城市建設差距較大,村里的供排水、供熱、燃氣、廣電、環衛等基礎設施均未按城市標準接入,居民住宅環境差,房屋消防、抗震等都難以保證,存在安全隱患。一些鄉鎮如塔什店鎮邊緣化問題明顯,塔什店鎮與城市中心區一山之隔,是庫爾勒市重點鎮,周邊重工業的污染加大了該區域邊緣化趨勢。

(五)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及人居環境質量有所下降

庫爾勒屬于沙漠綠洲城市,生態環境脆弱。庫爾勒處于開孔河流域下游,農業化與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地下水超采嚴重,工業污水污染突出。尉犁縣下游因缺水出現植被大面積死亡,博斯騰湖水位逐年下降,孔雀河由800公里縮短為不足300公里。隨著大型工業企業入駐和工業園區的發展,工業和城市用水需求不斷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上游不顧下游,下游不顧生態,生態破壞導致極端風沙天氣增加,城市人居環境呈現下降特征。

圖4 庫爾勒市城中村建設現狀

(六)城市特色不明顯及歷史人文建筑保護不夠

庫爾勒市在城市改造建設中,對體現地方特色、延續人文歷史等沒有足夠重視,很多有人文特色的老建筑被拆除,如八角樓、塔里木飯店、梨鄉飯店、水磨房等,一批特有的人文建筑換成了常見的高層玻璃幕墻。對比新疆其它城市,庫爾勒人口構成多元,人文環境活躍,古絲綢之路文化、東歸文化、古樓蘭文化、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軍墾文化、塔里木石油(奮戰)文化、香梨文化等在城市建設中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現。

三、城市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重新審視城市發展定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豐富城市內涵,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把庫爾勒市建設成為新疆重要的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

(一)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重新審視城市發展定位。

依托庫爾勒良好的區位、交通和資源條件,抓住新疆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的戰略機遇和優惠政策,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需要重新審視庫爾勒作為“一帶一路”戰略中重要節點城市所承擔的職能。庫爾勒應積極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對接中巴經濟走廊,瞄準建設“絲綢之路中巴經濟走廊核心區橋頭堡支點”,加快對內對外開放,擴大產業協作,促進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集聚,提高產業競爭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支點。建議盡快對2012年版庫爾勒市總體規劃進行修改。

(二)推進“多規合一”,提升城市規劃水平。

推進城鄉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規合一”,探索市域空間體系規劃“一張圖”。規劃編制堅持“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原則,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實用性。在總體規劃階段,編制完成庫爾勒市總體城市設計,對城市整體形態進行控制。在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將公共空間的形態與控制要求落實到建設指標和項目管理中,提升空間形態的藝術性。提出城市形態控制、天際線保護措施,合理確定建筑高度和容積率。對城區重點區域,在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前,先行開展城市設計研究。在總體城市設計指導下,優先編制商業中心、文化體育中心、孔雀河兩岸、鴻雁河兩岸及城市主要街道等重點地段和城市出入口、公園廣場等重要景觀節點的詳細城市設計。

(三)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建設組團型城市。

堅持“一城、三區、三中心”的組團式空間布局結構,老城區重點建設州政府所在區域,南市區重點建設庫爾勒市政府周邊區域,開發區重點建設開發區管委會所在區域。加強三個組團之間的交通聯系,開發區和生活區之間預留綠色生態隔離廊道,把已經拉大的城市空間有機結合,激活各功能分區,有序引導人流、物流的合理流動,突出核心區域的集聚、輻射及帶動作用,讓城市發展更健康、更幸福、更宜居、更宜業、更具特色。

(四)體現地域文化特征,塑造城市特色風貌。

合理控制用地開發強度。根據周邊環境和功能布局劃分高強度、中等強度和低強度開發地區。合理確定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體量等指標,老城區避免高強度、高密度開發建設,確保城市風貌特色和宜人尺度。住宅用地宜為中等強度開發地區,建筑以多層、小高層為主。

明確城市主色調。加強對量大面廣的住宅建筑的色彩管理,形成城市建筑淺色系的城市色彩主基調,提高城市的美觀度和可識別度。

打造優美的城市天際線。天際線的控制應與自然山體輪廓相協調,做到一般建筑和建筑景觀兩個層次的高度控制,構建層次分明、人工與自然有機結合的城市輪廓線。一般建筑宜控制在18層及以下,建筑景觀制高點高度一般不超過100米。

因地制宜控制不同地段的城市風貌。歷史文化建筑周邊環境應與歷史風貌特征相協調。山體周邊建筑布置形式要充分利用背景山體,結合地形地勢,形成靈活多樣的建筑空間。濱水地區應嚴格控制沿岸的建設,盡量保證岸線的開放性、自然性、多樣性,以獲得良好的景觀效果。城市主要出入口及城市主要節點部位應進行綜合整治,對沿路有礙觀瞻的既有建筑進行包裝改造,提升城市形象。

(五)健全公共服務設施,提高服務群眾水平。

把社區作為城市建設發展的基本生活功能單元,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設施。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超市、菜市場,以及社區養老、醫療衛生、文化服務等社區級服務設施,大力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繼續推動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科技館免費向全社會開放。

大劇院、會展中心、體育中心等三大中心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考慮規劃、建設、使用、維護等不同階段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三大中心選址應考慮交通可達性、服務半徑等因素。建筑設計要堅持“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原則,建筑規模及建設檔次可適度超前,要與庫爾勒市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口規模相適應。

(六)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承載力。

優化路網結構。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強城鎮道路延伸對接、升級改造,優化道路斷面,加強自行車道和步行道系統建設,實施道路渠化,打通各類“斷頭路”,加大路網密度,提高道路通達性。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適時啟動快速路建設,緩解市區交通壓力,提升主城區與開發區、循環經濟園區、上庫工業園區、焉耆工業園區等的交通聯系。加快交通設施建設,將換乘樞紐及步行道、自行車道、公共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納入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規劃,擴大公共交通專用道的覆蓋范圍。加快推進充電站、充電樁等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

穩步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可同步建設,老城區要統籌安排,城市高強度開發區、重要公共空間、主要道路交叉口等要優先建設地下綜合管廊。逐步實施電力架空線路入地改造,市區新敷設電力線路全部入地。加快市區供水、排水、供熱管網等地下管網改造工程。

(七)加快生態廊道建設,改善城市居住條件。

以綠廊綠道建設為抓手,形成以綠色生態廊道為主線,串聯城鎮聚集區、景點、水系、公園綠地及農業休閑等生態景觀節點的綠廊綠道體系。市區及開發區建設以“為居民提供慢跑、散步場所”為主的綠色景觀廊道。市區與鎮區(鄉)、鎮區(鄉)與村莊、村莊與村莊之間建設以“為人們提供自行車運動、旅游場所”為主的線性綠色生態景觀廊道。繼續推進城市慢行系統建設。積極開展創建森林城市活動,逐步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綠化目標。

(八)強化城市安全保障,提高應急管理水平。

健全抗震、消防、防洪排澇和應對地質、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體系,增強城市災害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能力。完善生命通道系統,加強陣地建設和防災避難場所建設,建立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運行安全保障體系。 ▲

河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二所副所長,河北省第八批援疆干部,現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總規劃師。

猜你喜歡
庫爾勒市庫爾勒建設
五、準噶爾與庫爾勒、哈喇沙爾的聯系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新疆庫爾勒:越冬天鵝“鬧”新春
庫爾勒下行到發場電碼化特殊改頻電路的改進
轉變生產方式,促進庫爾勒香梨提質增效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農戶農產品安全生產行為的調查分析
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