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音樂和新音樂的融合和探討

2017-11-01 10:33王佳琪
世界家苑 2017年11期
關鍵詞:中國傳統音樂中國風融合

王佳琪

摘 要:對于中國傳統音樂和新音樂來說,我認為相互借鑒與融合是最好的發展出路,流行音樂借鑒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使得新音樂的發展更加有中國特色,更符合中國人自己的審美,而傳統音樂借鑒新音樂的多元化,使得傳統音樂更具有流傳性,這種新與舊的碰撞與交融的原因過程正是本文探討的方向。

關鍵詞:中國傳統音樂;新音樂;中國風;融合

引言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人利用本土的風土人情,運用本民族特有方法、采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征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優秀作品,也蘊含了中國博大精深歷史文化。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受大方向文化思想的影響,用特有的、獨特的、自然的形式,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日新月異,人們思維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轉變,美國的搖滾樂、爵士樂,韓國的K-POP,日本的電競音樂,一點點的充斥沖擊著我們傳統音樂的地位,傳統音樂又該如何發展下去呢?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傳統音樂的發展過程

中國傳統音樂源遠流長,根深蒂固。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未有文字記載的遠古時代,從原始先民通過勞動擺脫了動物狀態開始懂得裝飾自己,便出現了最早的音樂形式,在經歷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后,經過不同社會形態的沖擊下,我們音樂形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在這每個轉折點上,我們的傳統音樂也留下了它一步步的足印。

形成期(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3世紀),包括從夏、商、西周到春秋、戰國、秦漢。是中國傳統音樂發展的基礎時期,其中秦漢以后的歷代皇帝為恢復周禮古制,也鑄造雅樂所用的鐘,如南北朝時期,南梁武帝演奏雅樂所用鐘磐達二十六架,五百零四件,均十二律俱備。這十二律的出現也正是說明中國傳統音樂已基本形成。

新生期(約公元4世紀至10世紀),包括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開創了中國傳統音樂大融合的新時期。音樂到了唐代,開始冗現出包羅萬象的竟境,一如那個繁華的長安街上,來往的各國友人與我們擦肩而過,多元的文化兼容并收。樂曲除了中國傳統的古琴竹子笛編鐘等之外,又加了古箏,羯鼓,琵琶,羌笛,阮等西域來的樂器,聲調節器也由五聲音階轉入了不少半音。一方面世界音樂為中國音樂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而另一方面中國音樂也開始走向了世界化。

整理期(約公元10世紀至19世紀),包括遼、宋、金、明、清,是我國戲劇、曲藝、民間歌舞空前繁榮的時期。這一時期的音樂文化更貼近人們的生活,呈現出世俗性和社會性的特點。元朝統一以后,吸收了北方一些地方文藝和民歌的養料,形成了一種新的表演藝術——元雜劇。元雜劇已經是標準的戲劇了,有情節,有場次,有角色行當的劃分,有唱、念、做、打的基本表演程序。

變革期(19世紀末),西方音樂已處于晚期浪漫主義與印象主義之交,而中國傳統音樂卻仍處于封建時代,以致變法維新的領袖之一梁啟超憤言:“舉國無一人能譜新樂,實為社會之羞也!”很多有識之士認識到,要想改造國民之品質,非新音樂莫屬,并將其視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因此,依托于剛剛興辦的“新學”,選擇西方音樂曲調填詞而成的、為學堂學生制作的歌曲應運而生,并很快就傳唱開來,而學堂音樂也就應運而生了。至此我們的傳統音樂的發展也就完成了。

二、新時代音樂的特點

現代音樂最具代表的就算是流行音樂,以下我們簡稱為新音樂。新音樂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多樣、情感豐富,并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這種新興音樂形式,以它獨特的表現方式,刷新了人們對以往音樂的概念,沖擊著人們的感官體會,很快傳遍到全國各地。發現至今,新音樂所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新音樂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演唱方法較為隨意,曲風多變更迎合人們的喜好。而演唱的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發聲方法各有千秋,不受聲樂學派的約束,演唱時感情重于聲音技巧,自由不羈,自然親切,更易引起人民的共鳴。

我們這一代也是在音樂的氛圍中長大。不同于老一代的京劇、評劇、樣板戲。小時候,就聽著小虎隊的歌曲穿梭在校園的每個角落;當人們感情受挫時張信哲的情歌往往是療傷必備;而蔡依林、周杰倫、SHE更是充斥著我們整個懵懂年代。大大小小的街道到處可見插著耳機聽歌的人。因為年輕人才是新音樂的傳播者,尤其是90后,他們對新鮮,快節奏,炫彩的燈光更是不能自拔。哪些我們的傳統的絲竹之音,渺遠山歌,對他們來說反而變得微不足道,可有可無。

三、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碰撞

對于中國傳統音樂和新音樂來說,我認為相互借鑒與融合才是最好的發展之路,新音樂借鑒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使得新音樂的發展更加有中國特色,更符合中國人自己的審美;而傳統音樂借鑒新音樂的多元素,使得傳統音樂更具有流傳性,更迎合年輕人的心理,這種新與舊的碰撞與交融孕育了新的音樂形式——中國風。說到這里我們就不得不提周杰倫,當他的《千里之外》“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用一抹無瑕的墨筆為我們把一幅幅憂傷勾勒出來。這時卻又有當方文山確定了“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的《青花瓷》為我們展現了溫婉女子在畫中回眸一笑的震撼。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2017年春晚的那首李宇春演唱的《蜀繡》,西裝歌者與旗袍女子的中西跳躍之美,牽引著人們的心弦。誰還會去追求那些抱著電吉他,甩著頭發在舞臺上激情吟唱的搖滾歌手。誰還想去模仿那些說著粗口RAP穿著寬松的衣褲的黑人。但是我們一定不能拋棄,不管是傳統拋棄新音樂,或是新音樂完全掩蓋傳統音樂,都會失去我們原本音樂的特點。因此,在學習與借鑒的同時,我們還要保持兩種音樂的特色,要在不斷借鑒和吸收的同時不斷發展真正屬于我們的音樂文化,讓我們的音樂文化更具有中國特色。

四、融合中的“雙刃劍”

在借鑒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有些是非觀念不清晰的人,把“中國風”只看作是商業機遇,把傳統元素運用成一個討好大眾的手段?!爸袊L”的民族元素反而變得名不副實了,這會使本身對“中國風”音樂推崇備至的孩子們,錯誤的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擴大錯誤文化傳播的范圍,進而影響中國傳統音樂的正常傳播,也是我們發展中國風音樂中不可規避的問題。

結語

中國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融合,是傳統音樂形式的突破,也是新音樂形式的創新,符合我們中國音樂歷史長河的發展趨勢。但凡事都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是兩者融合對文化傳播的正面影響,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另一方面是文化謬誤的不良后果,我們需要提高防范。只要我們把雙刃劍運用得當,才能借助現代傳媒的力量將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施詠.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2]孫蕤.中國流行音樂簡史[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平頂山財經學校)

猜你喜歡
中國傳統音樂中國風融合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中國傳統音樂對大學生亞健康心理狀態的調節作用
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傳播的必要性
中國傳統音樂提升師范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