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快速康復護理的優勢探究

2017-11-02 06:04胥桂容
保健文匯 2017年6期
關鍵詞:結腸癌康復發生率

●胥桂容

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快速康復護理的優勢探究

●胥桂容

目的:探析快速康復護理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4例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分配原則分組,27例/組。予以對照組常規護理,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觀察組快速康復護理,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7.40%,與對照組的25.92%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結腸癌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快速康復護理,可優化患者術后各項指標,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積極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快速康復護理;結腸癌;圍手術期;應用效果

結腸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且多發的消化道腫瘤,手術是目前臨床上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案。但在圍手術期患者的焦慮、恐懼、不安情緒均會影響手術效果,且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手術期處理優化措施——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在臨床上逐漸受到重視[1-2]。本次研究擬以我院收治的54例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快速康復護理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4例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分配原則分組,27例/組。對照組中:男15例,女12例;年齡區間為40-67歲,平均年齡為(58.62±2.16)歲。觀察組中:男16例,女11例;年齡區間為41-68歲,平均年齡為(58.87±2.28)歲。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叮囑患者臥床休息,注意監測患者病情變化。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快速康復護理,快速康復護理是指在術前、術中及術后應用各種已證實有效的方法以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癥,加速病人術后的康復。它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組合而產生的協同結果。

術前準備:不徹夜禁食,術前6h禁食,術前2h禁水,口服250ml葡萄糖溶液,不再常規做腸道準備,可以降低術后胰島素抵抗的發生率,又可以緩解術前禁食引起的焦慮和饑渴感;向患者說明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及處理措施、術后并發癥及治療方式,確?;颊咦龊眯睦頊蕚?。(2)術中階段:將手術室的溫度控制在25℃~26℃之間;輸液加熱,減少術中應激,減少術中輸血,控制液體輸入;在全麻時使用起效快、作用時間短的麻醉劑保證病人在麻醉后能快速清醒,有利于術后早期活動。(3)術后護理:持續使用24-72h的硬膜外止痛,可以有效地減少大手術后的應激反應;控制術后惡心、嘔吐,咀嚼口香糖的“假飼”治療,可以促進腸蠕動恢復,縮短腸麻痹時間,早期恢復正常飲食,抑制分解代謝,促進機體恢復,縮短住院日;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病人不應該長期地臥床休息,長時間臥床也會增加肌肉丟失、降低肌肉強度、損害肺功能及組織氧化能力、加重靜脈淤滯及血栓形成;各類導管應根據病情選擇性地使用,術后根據病情盡可能早期拔除。

1.3 觀察指標

(1)對兩組患者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進行統計對比。

(2)對兩組并發癥(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發生率進行統計和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分別采用(±s)、(%)表示計量型指標和計數型指標,兩種類型指標間的差異分別采用獨立樣本t和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術后各項指標對比分析

觀察組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各項指標對比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各項指標對比分析(±s)

組別 首次肛門排氣時間(h) 進食時間(h) 住院時間(d)觀察組 30.25±3.56 10.26±1.52 7.86±2.16對照組 54.85±4.74 58.74±2.45 13.62±2.45 t 18.558 75.197 7.887 P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7.40%,與對照組的25.92%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3 討論

3.1 圍手術期快速康復護理

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介紹疾病及手術的相關知識,進行飲食指導,向病員及家屬介紹并取得配合,做好術前準備;實施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術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監測,保障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適宜;全麻時使用起效快、作用時間短的麻醉劑,保證病人術后快速清醒。術后:加強對患者臨床癥狀及并發癥的監測,及時更換體位,及時翻身,鼓勵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早期腸內營養;控制病員術后惡心、嘔吐及腸麻痹的發生;持續鎮痛;合理使用引流管;仔細、詳細制訂出院計劃,減少再住院率,增加病員安全及滿意度。

3.2 快速康復護理效果分析

快速康復護理是一個多學科協作的過程,不僅包括醫生、麻醉師、營養師、護士,還包括病員及家屬的積極參與和配合。經快速康復護理后,患者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相對縮短,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本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3-4],可見圍術期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具有積極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結腸癌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快速康復護理,可優化患者術后各項指標,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積極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作者單位:鹽亭縣人民醫院)

[1]張龍鳳.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J].吉林醫學,2014,35(27):6142-6143.

[2]徐化珍,汪德清.加速康復護理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價值[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5,21(s1):136-137.

[3]馬虹,祁蕾.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加速康復營養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7(8):997-1000.

[4]王鵬.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在結腸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旬刊,2016,11(7):74-76.

猜你喜歡
結腸癌康復發生率
康復??漆t院康復設備維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討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發生率的meta分析
護理干預對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
體感交互技術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
ESE-3在潰瘍性結腸炎相關結腸癌中的意義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腹腔鏡下橫結腸癌全結腸系膜切除術的臨床應用
無縫隙管理模式對ICU多重耐藥菌發生率的影響
結腸癌切除術術后護理
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結腸癌的效果對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