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馬老街 泡在茶館與龍門陣里的驛路

2017-11-03 11:15李盛虎
城市地理 2016年12期
關鍵詞:驛道走馬客商

李盛虎

在重慶,走馬是與我結緣最深的一條老街。記得2005年剛到山城求學,我便與它初識,在那里我第一次知道豆花是沾起作料吃,第一次見識了川人趕場的熱鬧,第一次領略了重慶老茶館的市井與閑適。之后的一年里,因為一個關于鄉土建筑與民俗文化的課題,我又幾次到了走馬,測繪老戲樓老茶館,采訪年過八旬的故事大王魏顯德,坐在老茶館里聽老人擺龍門陣……這條異鄉的老街競帶給了我故鄉般的親切與感動。

最近一次去走馬,是在2016年的夏天。雖然曾經破敗的武廟戲樓被修繕一新,老房子也穿了新裝,但好在老街里鱗次櫛比的茶館還在,茶館里擺龍門陣的老人還在。在我看來,只要茶館在,走馬老街的魂就在。

古道上的茶館一條街

重慶的老街老場,茶館算是最平常的所在。一天一杯茶,從亮喝到黑。茶館在舊時的重慶是最重要的社交場所,從麻將棋牌、聽曲看戲,到生意借貸、鄰里官司,人們都習慣在茶館里解決。而更多的人到茶館,點一杯素茶,只為與幾個茶友擺一場永遠說不完的龍門陣,打發平日的時光。而那些所謂的幫派堂口、行會據點,則是茶客們心知肚明,卻諱莫如深的茶館的另一種身份。

走馬老街茶館的數量之多,遠遠超出了本地人的日常生活需要。老街東西只有400米長,在這不長的老街上至今仍開有10多家茶館,而歷史上,這條街上一半的鋪面經營的都是茶館。說走馬是“茶館一條街”,一點不為過。究其原因,走馬曾經是成渝古驛道上的“服務區”,茶館招待的正是往來于成渝間的行旅客商。

明清時期,成渝間存在南北兩條古驛道,而途徑走馬的川東大路是相當于現在高速公路的官方驛道,走馬則是驛路上一處重要的鋪遞。從重慶出發的客商天亮從通遠門出發,一路西行,經過石橋鋪、二郎關、白市驛,行進80里后,黃昏時便會到達走馬鋪,再往前走便是高大的縉云山脈,勞累一天的客商們通常會選擇在走馬鋪住上一晚,次日啟程去往山對面的來鳳驛。小小的走馬成為古時“成渝高速”的重要服務區,老街上鱗次櫛比的茶館,成為過往客商歇腳小憩,交流信息的首選。

隱藏在茶館里的袍哥堂口

做生意講究口岸,開茶館自然要選好位置。走馬的東場口是由重慶東來客商的必經之路,而自從清代末年東場口建起武廟,更使這一帶成為整個走馬的中心,過往的客商集中在武廟易貨休憩,茶館也自然隨著人流聚集在東場口。

武廟是一座別致的“過街廟”,古驛道橫穿寺廟的兩廂,驛道兩側分別為殿宇、戲臺。出了武廟的西廂房,便進入走馬老街,這一帶至今還保留著四五家老茶館,而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緊鄰武廟的義園茶社。

義園茶社建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至今已經有9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座標準的重慶老式茶館,一開問的穿斗鋪面,門臉不大,卻進深很長,節約臨街鋪面的同時,充分利用了后側的空間。茶館采用“前店中坊后宅”的形式,最前面是茶館的店面,放著兩列十張八仙桌,中間是燒水的老虎灶,而后側臨崖架起的二層吊腳樓,則是店家的住宅。不足200平方米的小小鋪面,五臟俱全,功能齊備。

說起這個“義園”,則真是大有來頭,他正是民國時期袍哥義字堂口的據點?!芭鄹缌x字當頭,絕不拉稀擺帶”,義字堂口是四川袍哥“仁義禮智信”五大堂口里的一堂,這五堂互相獨立,互不隸屬,實際上是以行業劃分的五個袍哥組織。所謂“仁字堂口,一紳二糧;義字堂口,買賣客商;禮字堂口,不偷不搶”,義字堂是以行商坐賈為主的一個袍哥組織。走馬老街東口的武廟,正是義字堂袍哥出資建設的幫派會館,而緊鄰武廟的義園茶社,則自然成為袍哥堂口。往來成渝間的商販,到了走馬自然要拜一拜自家堂口的碼頭,舊時義園茶社是何等的生意興隆便可想而知。

龍門陣里的“非物遺產”

說起走馬,最讓人耳熟能詳的便是走馬民間故事。其與著名的孟姜女傳說、梁祝傳說同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由此不難看出走馬民間故事在中國傳統民間文學中的地位。走馬當地人并不把自己那些茶余飯后的小段子叫做“民間故事”,而是直白地管講故事叫“扯把子”。在走馬人看來,“扯把子”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正是這種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讓走馬的民間故事充滿了生命力。

小小的走馬成為中國民間故事之鄉,與造就走馬的古驛道以及遍布走馬的老茶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成渝驛道帶來的大量客商,使得小小的走馬鋪成為各種信息交流的中心。在信息閉塞的古代,口耳相傳便是最重要的信息傳播手段。走馬老街上的茶館,自然成為信息傳播的中心,這些消息中有商業信息、官府布告,當然也不乏各地的趣聞閑事與傳說故事。這些趣聞在客商們的閑聊中不斷被整理與潤色,那些故事性很強的趣聞便是走馬民間文學的最初雛形。茶館的存在為“扯把子”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與源源不斷的故事資源,逐漸形成一批靠“扯把子”為生的民間藝人,他們的加工使這些閑談成為真正的民間文學。這些茶館里的表演,樣子頗像評書,又似單口相聲,只是段子更短小,形式更簡單。

當十八梯的老茶館終未躲過開發的浪潮,當磁器口的老茶館被各地游客占領,當黃桷坪的老茶館成為時光背影……走馬老街的存在就顯得彌足珍貴,尤其是老街上的那一間間茶館和飄蕩在茶香里的龍門陣,為我們留下了重慶老街應有的原汁原味。endprint

猜你喜歡
驛道走馬客商
古道
走馬史料贈故里 川渝民間文藝添新篇
咱們定西
走馬之鄉
走馬金佛山
展氏菜行
走進古驛道開展環保宣傳
行走在驛道上
這一瓶
李邕題三字半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