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謙益的鄉居書寫及其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2017-11-10 22:18陳迪馬庭婷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7年10期
關鍵詞:鄉居錢謙益文化旅游

陳迪+馬庭婷

摘 要:錢謙益明清時期在常熟的鄉居期間進行了頻繁的文化活動和文學創作,本文研究錢謙益筆下絳云樓、拂水山莊、紅豆山莊、我聞室的故館別居以及虞山、破山寺的故鄉山水的詩文作品,借此探索以錢謙益為代表的錢氏家族的文化旅游價值,從而使錢氏家族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促進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延續并隨著旅游活動的開展獲得新生。

關鍵詞:錢謙益 常熟 鄉居 文化旅游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017-02

海虞錢氏家族,是明末清初常熟的文化大族,其源遠流長的藏書、校書、刻書傳統早已引起世人矚目。而錢氏家族的杰出代表錢謙益,活躍于明清之際,以其豐富而深刻的文學創作在明末清初文壇占有重要地位。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又稱虞山先生。著有《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編有《吾炙集》《錢注杜詩》《國初群雄事略》。

根據《錢謙益年譜》,錢謙益出仕后,頻繁地回到故鄉,可統計的有8次。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因丁父憂歸里。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八月,還朝任原職。明天啟二年(1622),年底,因病告假離京,兩年后還朝。明天啟五年(1625)至清順治四年(1647)期間,因官場沉浮六歸故里。清順治五年(1648),遭清廷逮捕。次年因偵訊松弛才得以走動常熟。清康熙二年(1663),數次歸莊。次年五月,病逝于常熟。[1]

鄉居期間,錢謙益對錢氏舊居作了大量改造與擴建,如建造了環境清幽的半野堂,我聞室,藏書豐富、名貫東南的絳云樓,拂水山莊的秋水閣、耦耕堂等。同時,他以文壇耆宿的身份,與當時江南文化名流交游密切,共同創立詩社,酬唱頻繁,如《虞山詩約序》即為結社之作。錢謙益鄉居期間的文化活動和文學創作,展現了明清時期江南文化家族的生活畫面和常熟的面貌,對研究常熟的名勝古跡具有重要意義。

1 錢謙益對故館別居的書寫

1.1 絳云樓

崇禎十六年(1643)冬,錢謙益在常熟城內宅邸建絳云樓,“樓在半野堂之后,雖止五楹,而制度弘麗。三代秦漢之尊彝環壁,晉、唐、宋、元之書畫,官哥、定州、宣城之瓷,端溪、靈璧、大理之石,宣德之銅,宋剔果園廠之漆器,且以金石文字、宋刻書籍數萬卷充盈其中。大江以南藏書之富,推絳云樓為第一?!盵2]編有《絳云樓書目》。

錢詩中詠及絳云樓的詩約八首,絳云樓失火后,作《絳云余燼詩》集?!督{云樓上梁以詩代文八首》其三:“層樓新樹絳云題,禁扁何殊降紫泥”,此句寫絳云樓初建時,書樓掩映在層疊的樹木與館閣間,在絳云的映照下一片火紅的恢弘之景。其五:“絳云樓閣榜齊牢,知有真妃降玉宵”,錢柳婚后,錢謙益建絳云樓。絳云樓及樓匾均已齊備,只待真妃下凡。錢謙益把柳如是比作天上仙娥,又為其建造了名遍江南的絳云樓,足以見得他對柳的喜愛,二人感情之真摯。其七:“風飄花露頻開卷,月照香嬰對較書”,此句是描寫錢柳于樓中論詩校書的場景。正是春意正濃之時,春風攜卷著花香飄入樓中,詩人頻頻開卷。月光灑向書樓,映入詩人眼簾的是對月校書的柳如是,給人雖是紅顏白發兩人之間卻充斥有溫馨繾綣之感。[3](卷二十,P740、741)

1.2 拂水山莊

拂水山莊位于拂水之濱,是錢氏家族的產業。崇禎二年(1629),錢謙益由于官場失意,移居拂水山莊。絳云樓南,石徑交錯,古柏老榆相掩映。石徑下皆是茭田,田邊就是拂水山莊所在之處。喬木深深,曲徑通幽,寂靜不失悠閑,僻遠不顯陰冷。風從牖入,作悉悉聲響,景色清幽可人。

拂水山莊內的別館有耦耕堂,朝陽榭,花信樓等,錢謙益在牧齋《初學集》中細致描寫了各個別館的景致,作有《耦耕堂記》《花信樓記》《明發堂記》,以及提及拂水之景的《題孟陽仿大癡仙山圖序》《姚叔祥過明發堂,共論近代詞人戲作絕句十六首》等有關詩文作品十四處有余。

耦耕堂?!恶罡糜洝分袑︸罡玫娜∶売勺髁嗽敿毜臄⑹觯骸坝枭钚欧蛎酝局催h,而隱居之不孤也,請于孟陽,以耦耕名其堂?!盵3](卷四五,P1137)錢謙益遭受鉤黨之禍被貶還鄉,好友孟陽毫不嫌棄,平日里多相照顧并移居于拂水山莊旁。詩人為表謝意,在山莊內建造一別館,命名為耦耕堂,以此銘記其與友人惺惺相惜、同志不棄之情。

花信樓。耦耕堂初建后,錢謙益于其與秋水閣相對之地,擇爽皚之地,筑花信樓,作觀賞之途?;ㄐ?,即為花期之意,即詩人愿于春天百花齊放之際登樓觀賞?!痘ㄐ艠怯洝酚械溃骸昂笊饺缙?,前湖如鏡,堤池折旋,景物攢簇?!盵3](卷四五,P1142)山屏水鏡予人無窮遐想,飄飄乎美不勝收,山環水抱自有情勝收。

朝陽榭。明崇禎三年,錢謙益筑朝陽榭。同耦耕堂、秋水

閣一般,為拂水山莊諸勝之一。作《朝陽榭記》:“榭踞山之東,旦即見日,名之曰朝陽,取《爾雅釋山》之云也?!遍坑谏街畺|,朝可見日,故名曰朝陽?!耙蚨鵀榕_,狀如敦丘。起屋半間,以障風

雨?!盵3](卷四五,P1138)寫建筑此館的緣由,因地勢高,可規避風雨?!肮嗄咀鍏?,仰承廠垂廠義 。紛紅駭綠,蔽虧變換?!惫嗄緟采?,繁花翠綠,遍及視野,郁郁森森,頗具天然野趣。

1.3 紅豆山莊

紅豆山莊位于常熟市古里鎮芙蓉村,原名碧梧山莊,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700多年。因顧耿光(錢謙益外祖)從海南移來紅豆樹而改名?!队袑W集》中有三卷題名為《紅豆詩初集》《紅豆詩二集》《紅豆詩三集》,多為其在紅豆山莊所編。

錢謙益八十歲時,別業里的一棵二十年不曾開花的紅豆樹,在夏五月突開花數枝,秋九月結子一顆,錢氏為之先后作十八首紅豆詩,足以表現紅豆樹之令其驚奇及紅豆花之惹人喜愛?!额}李長蘅畫扇冊》中:“碧梧紅豆村中,涼風將至,白鷗黃葉,身在長蘅畫扇中?!盵4](卷四六,P1541)涼風吹拂,白鷗與黃葉相映稱,猶若身在蘅畫扇中??梢娂t豆山莊景色之美,如入畫境,自有一番韻味。

1.4 我聞室

崇禎十三年(1640),錢柳再相遇,錢氏花費十日為柳建造了我聞室。傳其以《金剛經》中“如是我聞”句來命名,以暗合柳如是之名。建成之時,錢謙益賦《寒夕文宴再疊前韻是日我聞室落成》,其中“清尊細雨不知愁,鶴引遙空鳳下樓。紅燭恍如花月夜,綠窗還似木蘭舟?!盵3](卷十八,P618)描述了遷入我聞室之情景,細雨連綿,飛鶴環繞樓間,夜晚紅燭高燒,恍若當時洞房花燭夜,綠色的紗窗仿佛能想起當年木蘭舟上的倩影,錢柳之情深意重亦由此可見。這年除夕,錢柳在我聞室守歲,并作《庚辰除夜偕河東

君守歲我聞室中》,其中“深深簾幕殘年火,小小房櫳滿院

香?!盵3](卷十八,P622)寫出了錢柳二人共度除夕之夜,殘年將過,在房間里促膝守歲,滿院飄香,互訴衷腸。

2 錢謙益對故鄉山水的書寫

2.1虞山

虞山橫臥于常熟的西北,其文化傳統的淵源,可上溯至商代巫咸時期,仲雍與言偃對虞山文化品格的塑造起了關鍵作用。仲雍不慕權位、謙和退讓的良好品德使此地形成了慕古崇德的文化品格,仲雍又叫“虞仲”,虞山的“虞”字亦是取虞仲之名。言偃作為孔門高徒中唯一的南方人,將北方中原的禮樂文化在南方傳播開來,對虞山學術文化的影響至為深遠。

錢謙益常游虞山,詠虞山?!赌笼S晚年家乘文》《有學集補遺》等作品中多次提及,有50余處?!蛾懨哮D墓志銘》中,“虞山蜿蜒兮,琴水粼粼。麟傷鳳逝兮,闃其無人。青簡棲篋兮,漉囊在門。佳城一閉兮,墓草告陳?!盵4](卷三一,P1131)寫虞山之蜿蜒連綿,琴水潺潺,波光粼粼,陸孟鳧之墓即在此景之中,錢謙益為其作了墓志銘,以表沉痛悼念?!独钬炛壬怪俱憽分?,“君疾革,正冠危坐,詔諸孫曰:‘我于三不朽無一,不敢稱學者。窮經問字,虞山吾心師也,丐一言銘我足矣?!盵4](卷三二,P1156)在李死后為其作墓志銘,其中寫李貫之先生以虞山為內心的老師,側面表現虞山的文化傳承之廣泛以及古韻悠揚,虞山慕古崇德,傳道授業,給予后人以文化和精神的慰藉,方可以吾內心之師稱之。錢謙益少年于山中求學,出仕歸鄉后與友人常游虞山,詠虞山,可見錢謙益對虞山之文化、氛圍及品質的認同,以及將虞山文化傳承及發揚光大的想法。

2.2 破山寺

破山寺初名為“大悲寺”,南齊延興中興年間,倪德光舍宅為寺。南朝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擴建,改名為“福壽寺”,因寺在破龍澗旁,故又稱“破山寺”。

錢謙益作品中關于破山寺的描寫七處有余,作有《破山寺志序》?!端亡募谲幗o事南還三疊前韻》中寫道:“木落破山尋古寺,花深拂水看晴嵐?!卞X謙益為瞿稼軒送行,表達國憂民之心,離開官場心有不甘,回鄉歸隱后仍關心朝政。詩中提及破山寺、拂水巖等,表現歸鄉悠閑的生活?!额}破山四高僧圖》中,“伏虎降龍

我未能,縫衣不學小乘僧。禪房正對空潭月,消得西齋一卷

經?!盵4](卷十二,P569頁)寫詩人于破山寺四高僧祠中,審思自我,自知做不到伏虎降龍,也不學針線縫衣,因而慨嘆一番。禪房于空心譚不遠,詩人坐在禪房之中,對著明月翻讀經文,詩人平靜祥和的心境流露出來。

3 常熟對錢謙益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常熟是江南的歷史名城,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就目前來看,虞山、尚湖、常熟古城、招商城共同構成了常熟城市旅游體系的核心部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湖-城一體的城市旅游格局,然而以錢謙益為中心的旅游景點開發不多,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初訪錢柳墓時,兩墓均逼近公路側邊,本是拂水山莊遺址,后來修公路,穿園而過,墓地幸得保存。錢柳遺冢在雜亂的樹木包圍下,只能窺見新豎的墓碑。后添了一座碑亭,亭柱各有一副嵌綠對聯:“遺民常似孤花在,古跡閑隨舊燕尋?!卞X柳之墓竟是路邊的荒冢。

錢謙益柳如是詩意文化,主要體現在重建的拂水山莊,在尚湖風景區內,是現代根據錢謙益及前人作品一一重建的,山莊為江南園林式布局,假山堆砌,錯落有致的朝陽榭、耦耕堂、花信樓、燕樓、明發堂、梅圃溪堂、秋水閣,外加山莊外的月堤,構成了錢謙益筆下的“八景”??上У氖遣貢S富、名冠東南的絳云樓不幸被火焚毀,至今難以重建。

常熟對錢氏家族的文化旅游資源略有開發,遠不夠徹底,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3.1 文化主題定位不明確

錢氏家族的文化旅游資源頗豐,卻沒有將其統一利用好。問題的關鍵是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的引導,導致資源的堆砌,顯得雜亂無章。如錢柳墓、拂水山莊等景點主題透明度的不清晰會大大降低游客的游覽熱情,常熟沒有將錢氏家族單獨拎出來作為文化旅游宣傳,對景點也無詳細介紹,而是一筆帶過地介紹名稱即止,太過粗糙。應明確文化主題的定位,將錢氏家族作為文化旅游的招牌,增加景點主題透明度。

3.2 文化旅游產品庸俗

在經濟利益驅使下,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摻進了越來越多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表現之一就是文化旅游產品項目雷同,品位不高。尤其是錢謙益開創的虞山詩派影響巨大,然而目前的開發停留在錢柳的愛情階段,摻雜的詩文以二人感情為主線。常熟政府忽略了錢謙益諸多作品,如《初學集》中多次提到拂水山莊、我聞室、紅豆山莊等,《耦耕堂記》《絳云樓上梁以詩代文八首》等。此外,錢謙益更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告別戲題十四絕句》其十一“江南才子杜秋詩,垂老心情故國思。金縷歌殘休悵恨,銅人淚下己多時?!盵5]以及《病榻消寒雜詠四十六首》中“忠驅義感國恩賒,板蕩憑將赤手遮”[4](卷十三,P650)等都表明他對故國之思及對國敵之恨,這些詩詞不勝枚舉。因此,常熟應該提高文化旅游產品的層次與內涵,將文化旅游的“文化”重點放在錢謙益的愛國情與憂國思,將其定位成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此外,政府還需要大力扶持,文化品牌的打造不能一味求快圖利,須腳踏實地,發展純粹的文化旅游。

3.3 文化外顯度不夠

精神文化需通過物質載體表現。錢氏家族是常熟著名的世家,“非百年不成世家”,一個世家的文化底蘊難以估量。以錢謙益為中心的文化資源數不勝數,但其潛在的文化價值很少轉化為旅游產品價值。如絳云樓,遭大火焚燒難以重建,卻并不是不能重建。常熟政府應邀請有關修復專家,在充分參考古籍、考察現場后,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最大限度的重建。重建之后必定引發巨大反響,屆時可以帶動文化旅游產業,同時,這一修復亦可能引起全國范圍內的古跡修復浪潮,推動歷史文化發展。但就目前情況而言,錢氏家族的詩歌底蘊也未能找到一個良好的載體展現。針對這些問題,常熟政府必須增強文化外顯度,重視古建筑古書的修復,重現歷史的載體并利用現代化的多種載體對外宣傳錢氏文化。更應該對外招募有關文人學者作為有生命的載體,傳播錢氏文化。此外,還要加強常熟人的自信和自尊,做到“出門便言沙家浜,此外不忘錢柳詞”,如毛澤東之于長沙人,孔子之于山東人。

錢謙益作為常熟的歷史文化名人,鄉居期間進行了頻繁的文化活動與文學創作,描述絳云樓、拂水山莊、紅豆山莊等故館別居以及虞山、破山寺等故鄉山水的詩文作品在數量上十分可觀,其故居別館之遺址亦極大豐富了常熟的旅游文化資源。然而這些文化資源的生存現狀面臨著挑戰,因此,常熟加大力度對以錢謙益為代表的錢氏家族的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極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方良.錢謙益年譜[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2] 孫之梅.錢謙益詩選[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160.

[3] 錢謙益.初學集(錢牧齋全集之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 錢謙益.有學集(錢牧齋全集之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 裴世俊.錢謙益詩選[M].中華書局,2005:154.

[6] (清)汪森.小方壺存稿(清刻本)[M].國家圖書館藏.

[7] 蔡焜,包歧峰.歷代名人詠常熟[M].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印制,1999.

[8] 趙煒.明末清初虞山詩學研究[M].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鄉居錢謙益文化旅游
鄉居寫意
鄉居春曉
鄉居
鄉居(三首)
『兩朝領袖』錢謙益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