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剃頭挑子

2017-11-13 19:33石春泉
特別文摘 2017年11期
關鍵詞:剃刀歇后語剃頭

石春泉

有一句歇后語叫“剃頭挑子一頭熱”。比喻一件事情,只有一廂情愿,另一方不同意?,F在的年輕人對這句歇后語耳熟能詳,尤其是談過數次戀愛的年輕人,則體味更深,以至于五味雜陳。但見過“剃頭挑子”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只有較大的鎮上才有“剃頭鋪”,村里男人們的頭發長了,不愿意跑老遠去鎮上剃頭,就慢慢等待以剃頭為生、擔著剃頭挑子走街串巷的剃頭師傅。這種“剃頭挑子”的一頭是包廂式長方凳,凳腿間安著三個抽屜,分別放置圍布、剃刀、磨刀石之類的必備工具,最上面那個抽屜是專門用來放錢的。另一頭則是一個三條腿的圓柱形木桶,直徑約一尺,高約二尺半,里面放一個燒木炭的小火爐;上面放置一個檐邊大于木桶的、帶有專門蓋子的黃銅盆,水總保持著一定熱度,這就是“一頭熱”的來由。木桶的其中一條腿向上延伸成旗桿式,高約五尺,桿上端固定著一個橫梁,用于掛毛巾和撣子。特別顯眼的是掛在旗桿頂端的那條二寸寬、一尺長、厚度和鞋墊差不多的“磨刀布”,油黑發亮,既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又是“招牌”,越是油黑發亮得厲害,越說明從業時間長。

剃頭師傅就是擔著這樣“一頭熱”的挑子游走四鄉八村。每到一村,他們就找個背風向陽的地方把挑子一撂,把扁擔戳在墻角里,就坐在凳子上等“剃客”。記得常去我們村的剃頭師傅是“演武村”人,中等年紀,中等身材,從頭到腳一色黑——黑布鞋、黑衣褲、黑帽盔,干凈利落,臉上總是洋溢著恬淡的笑容。這位師傅的“剃技”堪稱一絕,他給人剃頭的時候,總是一邊剃,一邊和圍著看稀罕的人談笑風生,看上去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但從未失手過?!坝稳杏杏唷边@個詞他絕對擔當得起,盡管有些不太恰當。

記得五六歲的時候,我被大人硬按到那個專用凳子上,那位師傅和顏悅色地摸著我的頭頂說:“別害怕,保準不疼,疼了不要錢?!蔽殷@懼地任他擺布,怪了!還真是一點沒覺得疼,只聽得那把剃刀在頭頂上沙沙作響,而且聲音極細。剃一會兒他就停住,用左手拽住磨刀布下端,右手執刀在那塊臟乎乎的布面上正反、來回拉蹭幾下,那動作很是嫻熟、瀟灑。

那時候用手捏的“推子”就沒有,更不要說電動推剪刀、電吹風之類的“現代化武器”了。年輕人要想留個發型,也只能剃去兩鬢和后腦勺的頭發,留下頭頂那一部分,恰像個“茶壺蓋”。過了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這種“茶壺蓋”發型居然又大行其道,很多小青年以這種發型為新潮、時髦了。

而今,市區的街頭巷尾會看到三三兩兩的個體理發者,但這些師傅們只剪不剃,更不會看到那種帶有一些原始韻味的“剃頭挑子”了。去年國慶節前后,我在北京海淀區“玲瓏公園”東門,偶然見到了暌違多年的“剃頭挑子”,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圓木桶和多用凳子不是新的,但擦拭得很干凈,基本保持了“剃頭挑子”的原汁原味和古樸。雖曰“挑子”,但沒有了扁擔。出攤、收攤時就把那“兩大件”裝到電動三輪上拉進拉出。那位師傅看上去不下七十歲,拿刀的手雖然微微顫動,但從那“騎馬式”和握刀的姿勢上,看得出絕對是一位斫輪老手。

(摘自《牛城晚報》 圖/王建峰)

猜你喜歡
剃刀歇后語剃頭
奧卡姆剃刀
活明白了的剃頭大媽
剃頭
淺海中的模仿大師
—— 剃刀魚
歇后語
歇后語大聲讀
歇后語大聲讀
歇后語大聲讀
王者降臨試駕北極星剃刀Turbo
磨剃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