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救護理程序在急性多發傷患者護理中的實施效果

2017-11-13 19:11鐘玉娛鐘襯珠袁秀英
中外醫學研究 2017年18期
關鍵詞:搶救成功率

鐘玉娛 鐘襯珠 袁秀英

【摘要】 目的:觀察急救護理程序在急性多發傷患者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方法:將2014年8月前未開展急救護理程序的50例急性多發傷病例設為對照組,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開展急救護理程序后的50例急性多發傷患者為觀察組。記錄并統計分析救護車到達時間、實施手術時間及搶救成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P<0.05)。觀察組救護車達到時間及實施手術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實施急救護理程序可規范急性多發傷患者的救護流程,快速抵達現場為患者提供救護,確保搶救成功率,其操作性與實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急性多發傷; 急救護理程序; 搶救成功率; 時間窗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8.0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8-0070-02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ultiple Trauma/ZHONG Yu-yu,ZHONG Chen-zhu,YUAN Xiu-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8):70-71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gram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ultiple trauma.Method: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ultiple trauma without first aid nursing program before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50 cases of acute multiple trauma with first aid nursing program from September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mbulance arrival time,operation time and success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0%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mbulance arrival time and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emergency care program can regulate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ultiple trauma,and quickly arrive at the scene to provide care for patients,to ensur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the operation and practicality is higher,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Acute multiple trauma; First aid nursing procedure; Rescue success rate; Time window

First-authors address:Liaobu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400,China

在醫療急救流程中,采取一體化搶救程序是搶救急性多發傷患者的關鍵,而合理高效的護理流程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急救工作的成效[1]。本文分析急救護理程序在急性多發傷患者護理中的實施效果,為臨床護理提供指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前未開展急救護理程序的50例急性多發傷病例為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2~51歲,平均(32.4±3.5)歲;其中14例為交通事故傷,20例為高處墜跌傷,10例為銳器砍傷,6例為塌方壓傷;選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開展急救護理程序后收治的50例急性多發傷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23~50歲,平均(33.1±2.9)歲;其中15例為交通事故傷,21例為高處墜跌傷,9例為銳器砍傷,5例為塌方壓傷。兩組ISS(創傷嚴重程度)評分不低于16分,且年齡、性別、受傷原因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救治流程,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同時開展急救護理流程,內容如下:(1)院前急救程序。所有院前急救護理單位均應處于備用狀態,收到調度指令后應在1 min內快速出車,并與報警者聯系掌握患者受傷原因以及受傷程度,并指導其開展自救。抵達現場后分別從氣道、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及肢體活動功能五個方面評估患者,并給予初步救治和護理。(2)院前護士向急診科護士通報,后者負責聯系創傷急救小組,接診后結合患者全身狀況做出相應評估,并積極配合醫師對致命傷作優先處理。及時清除患者口咽部血塊、嘔吐物及其他呼吸道分泌物,取出義齒并幫助患者頭部偏向一側,給予呼吸支持。(3)建立循環通路,抽取血樣標本開展相關檢驗,并通過靜脈通路補充血容量,以改善患者臟器血氧供給以及腦組織灌注,做好搶救的前期準備工作[2]。(4)術前流程與心理指導。術前護理人員應妥善準備各項手術用物與檢查工作,包括備皮備血、血氣分析、靜脈針與導尿管留置、皮試等。同時針對患者傷情開展心理護理指導,盡量保持各項操作的精細,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與安全感,并積極與之溝通,緩解其不良心緒。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救護車到達時間、實施手術時間及搶救成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救護車達到時間及實施手術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現代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急性多發傷病例也逐年增多,多發損傷屬于高能量損傷,患者傷情表現出受傷機制復雜、創傷較為嚴重、受創突然、并發癥發生率以及休克發生率較高,其死亡率也相對較高[3]。據統計數據顯示,世界范圍內因創傷致死者每年已超過數千萬人,并被視為青壯年人群致死的首要因素[4]。為此,建立一體化以及一站式救治中心,購進急診內窺鏡、DSA、四維彩超及CT等先進醫療科技設備尤為重要,可第一時間明確患者傷情,積極實施救治。而組織急救醫護人員參與技能培訓,打造急救人才梯隊,實施多學科溝通、協調救治,以強化臨床在有效時間窗內對各類急危重癥突發病例展開妥善救治的能力與效果,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同樣勢在必行。根據美國創傷協會觀點,約有1/5的創傷死亡患者倘若在受傷1 h內接受合理救護即可免于死亡;國內急救醫學臨床對于受傷后1 h的黃金救治時間窗也極為重視[5-6]。

在醫療衛生工作構成中,護理工作是重要組分,護理配合是否合理、高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急救工作成功與否。從臨床應用實踐來看,護理人員針對急性多發傷病例開展急救護理時首先要在院前以及院內觀察并評估多發傷患者,并予以初步處理,為醫師展開搶救工作提供必要支持[7]。搶救小組通過規范的護理流程展開急救護理程序,明確個人分工,提高搶救成功率。例如由專人負責呼吸道護理管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做好用藥與護理記錄;搶救程序的規范化保證整個搶救過程井然有序,表現出快捷、高效的特點,縮短了搶救時間,提高了搶救效率,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8]。在開展急救護理程序的同時,護理人員對于患者及其家屬開展相應的心理護理與指導,力爭全面提升醫療護理服務質量。此外,護理人員在急救護理程序中能夠樹立并強化循證護理意識,在連續監測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與救護操作期間能夠從患者需求出發,積極分析護理問題并尋找答案,以妥善解決護理問題,對護理流程加以完善。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也養成了敏銳的臨床思維,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為急危重癥提供急救護理與救治[9]。本次研究中,自開展急救護理程序后,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P<0.05);觀察組救護車達到時間及實施手術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與吳雪贊[10]的報道相符,表明規范化的急救護理程序可為患者的下一步治療爭取更多寶貴時間,提高搶救效率。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多發傷患者來說,實施急救護理程序可規范救護流程,快速抵達現場為患者提供救護,并早期開展手術治療,確保搶救成功率,其操作性與實用性較高,值得臨床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張衛青,那建華,王福利,等.建立急救護理流程的實踐與思考[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7):1558-1559.

[2]鄔幼萍,張春雷,王玉海,等.外傷后急性彌漫性腦腫脹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3,32(11):2215-2217.

[3]魏素芳,王維維,張學萍,等.多科聯合查房在優化急救護理流程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26):3334-3336.

[4]金婷妍,應奇,殷亞婷,等.一例急性特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合并多發傷的護理體會[J].海軍醫學雜志,2014,52(4):328-329.

[5]趙小斐,李冬梅,何滿紅,等.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院前急救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6):19-20.

[6]劉曉楠.急診與院前急救護理銜接的現狀與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45(36):4428-4429.

[7]劉輝.護理程序在重型顱腦損傷綠色通道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9):49-50.

[8]高興華,張曉晨,王光元,等.急診護士對院前急救護理的心理體驗[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8):776-778.

[9]羅希芝,臧舒婷,李福琴,等.急救護理服務體系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3):226-227.

[10]吳雪贊.創傷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25-26.

(收稿日期:2017-02-03)endprint

猜你喜歡
搶救成功率
急診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成功率及預后的影響分析
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效果的影響研究
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對改善病情預后的效果
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創傷急救護理對嚴重創傷患者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的影響
院前急診護理干預對創傷性休克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分析
循證護理對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颊邠尵瘸晒β始邦A后的影響
血液透析并發心血管急癥的觀察與護理效果探究
急診對于急危重癥患兒568例搶救效果臨床分析
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急救42例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