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書不閑

2017-11-14 14:25吳非
雜文月刊 2017年22期
關鍵詞:理論修養閑書聰明人

□吳非

一些老師介紹自己讀了多少專業理論著作書,我很佩服;也有些老師表示理論書籍讀得太少,問我該如何讀,則有點問道于盲。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術訓練,缺乏基礎,能讀下來的專業理論書很有限。我不排斥理論學習,只是喜愛簡約的論述,遠離煩瑣哲學,即盡量讀感興趣的書,弄清常識。有好心人曾勸我加強理論修養,措辭委婉語重心長,后來我就他推薦的書提了一些基礎問題,他就批評我不夠謙虛,他誤認為

那幾本書能令我興奮得魂不守舍,其實比那些書有趣的書和事太多太多。趣味所在,讀書所在,每個人的讀書趣味不盡一樣,和其人經驗志向相合而已?!皩!惫倘恍枰?,除了“?!?,還可以“博”;“博”,換個意思,甚至也可以是“雜”;我說讀書要“雜”一些,很多同行便充滿自信,因為接受專業訓練后又讀了許多閑書,雅人深致,逸興遄飛,課堂上常有意想不到的聰明。

你可以坦然地告訴別人你在讀閑書。讀閑書沒有什么不好,特別是在當下,一個人的視野廣闊,獲取智慧的機率就更高,更不用說他是在“閑”的狀態下自由獲取的,而不是“攻讀”“苦讀”的,這才更有點生活的樣子。

專治一經,專攻一史,專攻一科,社會和時代需要這樣的專門家,各行各業有一些??欣溟T知識,填補空白的專家,做開拓性的研究,一個時代的文化建設會有高度。如果更多的人能享受并發展文化,社會生態就顯得和諧。和半世紀前比,現今可以讀之書無比豐富,許多學科獲得的發展,超過人類的想象。在這樣一個出版業極其發達的時代,盡可能地吸收智慧、充實情感,和加強理論修養同樣重要。

好多閑書是聰明人寫的。聰明人之所以聰明,可能在于博覽群書,世事洞明;聰明人一直在動腦子,往往樣子很閑。他們寫的書不一定和你的專業有關,但他的書里描述的各種人、事、物情狀,往往比“正書”有益。魯迅曾批評一些人讀書滿腦袋都是“某將軍的飯量,某先生的體重”(《隨便翻翻》),但讀閑書多是為消除疲勞排遣寂寞,無可厚非;況且,知道些逸聞軼事,那“正史”的面目反而會清晰些。

教師每天要備課,改作業,輔導學生,還有校內各種事務,既是腦力勞動者,往往也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勞動時間都超過八小時,沒有誰感到清閑。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去研讀理論著作,可能比較困難。所以倘若沒有條件,就不必費心把自己建設成理論家了。1958年“大躍進”時,白天“比學趕幫超”“二十年趕上英國”“一天等于二十年”,晚上讀書,人人爭做理論家,結果鬧了笑話。人們不能忘了那些教訓。理論書籍可能是一家之言,但常識肯定是普遍真理;先前社會生活中的許多荒唐事,絕大多數人是憑常識判斷并拒絕的。

教師受過專業訓練,當然學習過專業理論;開始教學工作后,又在實踐中積累了一些經驗,重讀教育經典,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多讀些專業論著,了解本專業的發展,或者知道同行們在思考什么問題,很有必要。過于單調的閱讀不僅容易疲勞,而且不利于接受。略微雜一些,互通互助互聯,獲得的啟發就比較多。專業研讀,如同挖隧道,艱苦深入,的確需要一些人去做;中小學教育,要引導學生廣泛接受各類知識,啟發他們的學習意識,八面來風,最好。

專業閱讀,有助獲取知識;超乎專業的閱讀,往往能發展為“智慧”。關乎人之未來的,遠不止是知識,而是學習的“意識”。中小學教育,面對的是成長中的兒童和少年,他們有極強的求知欲,他們很想了解世界,成為有智慧的人。如果他發現講臺前的學科教師除本學科之外一竅不通,他對“學習”會有什么樣的判斷?如果教師是個專業行家,同時知識面寬廣,愛讀會讀,那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可能就不一樣了。如果能想到,學生幾十年后在世上從事我們現今無法想象的工作(有些行當現在尚未出現),那我們必須要讓自己成為能讀各種書的人。

教師最好具備與本專業有些距離的閱讀愛好,如,學數學的愛好書法,讀生物的有很強的文學閱讀基礎,地理教師對機械學有特殊的敏感,化學教師熟知中外歷史知識,等等。營養學家推薦人每天吃二十多種食物,有道理。一“?!敝?,“雜”一些有益,如同“嘗百味,不偏食”。

我總是嫌自己不夠閑,我當初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讀些閑書的。

猜你喜歡
理論修養閑書聰明人
六個聰明人去看海
聰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兩個聰明人的一次相親
在“閑書”閱讀中培養語文能力——兒童“閑書”閱讀指導例談
無事讀閑書
關于提高中國畫專業碩士理論修養的探討
和聰明人在一起你會更聰明!
淺談政工師在基層醫院思想工作的作用
靜靜地坐在墻根,捧一本閑書
理論修養是歷史研究人員的一項基本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