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客留言

2017-11-14 14:25
雜文月刊 2017年22期
關鍵詞:官帽笨人周有光

劉曰建(北京)

《人間最美,不過鯨落》(《雜文月刊》2017年 9月下),有種震撼沖擊的力量,激勵我反復拜讀。文章只半頁,言簡意賅,彰顯短文之美。人說簡練是文章勝境,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言有盡而意無窮則簡。鯨魚死后沉入海底,用最后的余溫,供養上百種無脊椎動物生存上百年,是為“鯨落”。大涼山的教師大火中救出學生,被救學生成人后說“沒救出來的,是我們老師的孩子”“他教了我什么,我就教給那座山”;天水老師為最多只有十二個學生的學校上課二十一年,“積勞而去”。他們“以一己之力哺育一方生命,以菩薩之心善待世間魂靈,鯨落如此,師德如此,皆如此?!毖陈毜睦蠋熞彩恰蚌L落”,“鞠躬盡瘁”但“死而不已”,他們是嚴寒中綻放的梅花,不爭名利不張揚,是世間的蠟燭,無私地燃燒自己,用生命之光為他人照亮道路,用生命之火送人溫暖,火萎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老師是薪火相傳的火種,在浩瀚的宇宙生生不息,成就永恒。

許傳海(山西太原)

《雜文月刊》2017年9月文摘版《陶淵明:樸素的欣悅》一文,我讀了幾遍,反復琢磨,有點兒不同看法,主要是覺得作者將陶淵明捧得過高。

作者說:“陶淵明是東晉大賢,古代真性情的總代表,幾乎影響了后世所有的讀書人?!钡虏偶鎮渲^之“賢”,“大賢”者,必具大德大才,應該是在思想和作為上對民族對社會對時代有重大貢獻。陶淵明可以說有大才,主要是詩才,不愧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至于大德,恐怕夠不上,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掛冠而去,乃是小德,頂多可算中德。陶淵明的“真性情”是“性本愛丘山”,也只是他個人的,代表不了“整個古代”。古代絕大多數讀書人的目標是謀個一官半職,甚至有治國安邦的雄心大志。說陶淵明的“真性情”“幾乎影響了后世所有的讀書人”,是言過其實的。

作者又說:“陶淵明扔官帽的符號化動作,后世仰望了一千六百多年”,“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陶淵明的輻射力怎么形容都不為過”,這就更有點離譜了!試問,“一千六百多年”間,受陶淵明影響、向陶淵明學習,主動“扔官帽”的究竟有幾人?隱士是有的,但鳳毛麟角;而對官帽孜孜以求的倒是成群結隊,歷代不減,這是千真萬確的歷史事實吧?況且,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扔官帽”,雖然有厭惡抵制官場不良風氣的因素,但也不可否認這是一種消極的“獨善其身”的逃避,因而不值得過分肯定和贊譽。社會需要官吏(當然是好官良吏),如果都如陶淵明辭官歸園田,這社會將是何等樣子,還真不好說。

作者最后說:“中年晚年的陶潛樂得像個孩子,始終保持孩子般的生命新鮮感?!辈诲e,他42歲辭官歸園田,初期的確感到新鮮而快樂,從《歸園田居》《歸鳥》等詩中,可以看出其“始得返自然”的欣悅心情;但是漸漸地他就樂不起來了,他50歲時寫的《雜詩》有這樣的詩句:“欲言無余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边@可是苦悶悲涼的心情??!“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边@是不是深深悔意的表露呢?其晚年貧病交加,怎么可能“樂得像個孩子”?請聽他自己說的:“余閑居寡歡”“負疴頽檐下,終日無一欣”,在另一首《雜詩》里他詳述了饑寒交迫的苦狀之后,發出“哀哉亦可傷”的悲嘆。

最后,我還有三點拙見:一是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是因當時家里不缺米,他在家鄉有自己的田地和僮仆,生活是不錯的;二是他不過是喜歡閑適自由的田園生活,而不是喜好當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苦農夫;三是大半輩子讀書做官的他,既不善農事又嗜酒如命,這是他后來貧窮的重要原因。

苗志學(陜西佳縣)

“人的差異在業余?!保ā峨s文月刊》2017年9月下易湘壬《愛因斯坦啟發周有光》)這是愛因斯坦的經驗總結。愛因斯坦是什么人?只要讀過中學的沒有一個不知道。周有光向愛因斯坦學習,愛因斯坦把自己的經驗傳給了周有光。周有光原本是學經濟學和金融學的,業余時間,周有光把精力投入了語言學的研究,最終成了語言學專家。我們有興趣有愛好的同志,不妨汲取愛因斯坦的經驗,學習周有光,使自己的興趣愛好得以升華,或許也能干成一番事業。魯迅是著名的文學家,魯迅說過:“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迸戮团虏荒艹种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終將一事無成。

常永瑞(陜西延安)

讀了《雜文月刊》2017年9月下,我受益匪淺,其中《我們和死亡之間隔著父母》一文,作者陳鳳蘭引用《百年孤獨》的原文:“你和死亡好像隔著什么在看,沒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去世對你的壓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笔刮姨崆傲私馀c體驗到幾十年后的感受,因為我的年齡接近“不惑”,不僅父母健在,而且87歲高齡的祖父尚在人間,所以對死亡沒有任何危機的認識。讀了此文,我今后要對在世的兩代老人好好孝敬,珍惜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

張良漢(安徽馬鞍山)

《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覺》(《雜文月刊》2017年9月下),這篇雜文揭示了時下有些人躺在最好的位置上,寧愿睡大覺,也不愿讓給更適合的人。其實,最好的位置,就應該留給高瞻遠矚的人,一個有擔當的人。

對于成品先生這個觀點,我舉雙手贊同。贊同之余,腦海里就出現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把最好的位置讓給更適合的人?竊以為,最好最有效最令人信服的辦法就是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相關制度。用制度來規范,在位必須敢擔當、敢干事、不怕事;用制度來規范,不讓有些人躺在最好的位置上睡大覺,取消其“待遇”;用制度來規范,管長遠,排除“人為”因素。這樣,優秀人才才能脫穎而出!

當然,僅有好的制度是不夠的,關鍵要把制度執行落實到位,否則,再好的制度,也不過是一張“白紙”,都有可能出現成品先生文中所說的賴在最好的位置上“睡大覺”的人!

《劉震云為何說我們最缺“笨人”》(《雜文月刊》2017年8月下)一文,分析了最缺“笨人”原因,就是現實生活中“笨人”容易吃虧,“聰明人”卻利用了一些投機取巧的手段,迅速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資源或者名聲?!奥斆魅恕庇懬?,“笨人”吃虧,久之,就沒有人喜歡下苦功夫,做“笨人”了。不過換個角度看,筆者倒覺得,當下我們并不缺 “笨人”。

君不見,那些生產線上的工人,冒高溫戰酷暑,仍堅守著崗位;那些科研人員,為了項目盡快投產,夜以繼日工作著;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田間揮汗如雨地勞作,為的就是多打一些糧……他們辛勤勞作,埋頭苦干,從不怨天尤人,平凡得就像馬路上的一顆石子,他們不就是劉震云所說的“笨人”嗎?

這些“笨人”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我們最敬重的人,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我們該如何善待他們?難道不是我們思考和亟待解決的課題嗎?

楊孔翔(山東曲阜)

拜讀梁曉聲先生的文章《大學生變成手機黨是一種悲哀》(載于《雜文月刊》2017年8期下),該文一針見血地道出了一種社會現象。何止是大學生患上了手機依賴癥而疏遠了讀書,看看我們身邊,中老年人、中小學生又有多少人對于把玩手機如癡如醉,好像手機成為了萬能的上帝。我們不否認手機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工作與生活便利,但迷戀手機的弊端也日益凸顯。也就是文章所說的,大學生們迷戀于手機閱讀,漸漸地拋棄了書籍的閱讀;現代人靠手機呼風喚雨,卻對于文化名著失去了興趣。小孩子們沉溺于手游,而對于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沒有了興趣。

手機的迷戀,毀壞了眼睛的視力,淡化了學習的樂趣,減少了人們真誠的交流。生活越來越豐富,人類越來越孤獨。那種“走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既然大學生變成手機黨是一種悲哀,那么,克服手機依賴癥,回到認真讀書學習的世界,至少是一種進步。但愿手機不僅遠離大學生,還要遠離中小學生和我們每一個人,不是把手機丟棄,而是科學地使用手機,杜絕手機對于人們的“危害”,比如手機依賴癥,手機玩游戲入迷等。

猜你喜歡
官帽笨人周有光
看圖猜成語
官帽舟水電站軟巖筑壩技術的成功探索
周有光的長壽五句話
漢語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個人的百年史
周有光語萃
只騙聰明人
現代紅木家具鑒賞:南官帽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