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圖》的東方美學意象

2017-11-16 03:46張衛亮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130600
電影文學 2017年21期
關鍵詞:安陸高淳詩集

張衛亮(長春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600)

《長江圖》是一部頗具風格和氣質的電影,和一般的形式主義的藝術電影不同,它試圖在保證其構圖、攝影的風格化、作者化的同時,也向觀眾敘述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船長高淳在一次沿長江送貨的過程中偶然遇到了一個叫作安陸的女人。隨著遇到的次數增多,高淳對安陸也越來越著迷,他渴望看到安陸、追尋著安陸的足跡,在詩集和航線圖中,他發現了安陸出現的規律。船上發生變故,但他不顧一切地獨自駕駛貨船,繼續上溯長江,直到源頭的雪山,終于發現了安陸的來源和長江的秘密。故事中的安陸神秘、飄忽,是一切聯系的統合,又沒有絕對的歸屬。對安陸的解讀和認識則決定了觀眾對影片的理解。高淳溯流而上尋找安陸的歷程,則是影片展示其敘事內核的過程?!堕L江圖》的美學表達則建立在影片的敘事內容之內,嘗試在一個合理的影像語域內,完成一次對長江的“探訪”。

一、溯流傳統與詩歌意象——一種形式化的美學展示

《長江圖》的故事開始于船長高淳在修船間隙偶然得到的一本藏在船上發動機旁的詩集。雖然影片沒有點明詩集的作者,但是在影片的后期敘述中,可以隱約猜到詩集與高淳父親的聯系。而這本詩集同樣與影片中飄忽不定、行蹤隱秘的女主角安陸息息相關。在影片開始與高淳相遇的安陸看上去已經是一個三十多歲、風塵仆仆的社會底層婦女了,她雖然依舊美麗,但是神色疲憊。高淳用望遠鏡窺視著安陸的行動,安陸站在船艙甲板上同樣對著高淳所站在的位置加以回望。但從高淳匆匆下船,想要找尋安陸時,兩人的關系就發生了某種聯系。在該段中,高淳變成了安陸的追尋者。影片同樣也以一種獨特的形式暗示了詩歌與安陸(繆斯)的關系。高淳偶然發現的詩集的名字就叫作《長江圖》,而安陸的每一次出現則都和詩集中詩歌創作的地點密切相關。安陸是詩歌的靈感,也是詩歌表達的主題。因此在《長江圖》中,安陸成為情感表達的具象化符號。

隨著高淳循流而上的運送魚苗的旅途開展,安陸開始有規律地出現,每一次出現,安陸似乎都變得更加年輕。一路上,高淳經歷了安陸青年、少年的各個階段,每一次相遇仿佛都對安陸有了更深的了解。而詩集《長江圖》的內容則從更加隱晦的角度,揭示了高淳的內心。例如,在剛剛開始起航時,高淳發現了詩集,第一頁就寫著“我厭惡生命的禮贊,悲傷高于快樂,純凈高于生活”。此時,高淳的父親剛剛去世,詩歌無指向性地暗示了主角對喧鬧人生的厭惡,在鏡頭中,觀眾可以輕易地看到其畫面中停泊在吳淞江上的大大小小的船,這種喧囂與孤獨的、剛剛失去父親的高淳的內心形成了一種反差。影片似乎也在鼓勵觀眾接受詩歌意象與故事的聯系,影片中,就在高淳念完這一首詩后,熄火的發動機又可以發動了,猶如神跡。同樣明顯的暗示還出現在涪陵一節,高淳在尋找安陸無果后,詩集中的詩歌出現這樣一句:“總有一天,我們相會的橋,穿越的渡口,都會變新?!贝藭r畫面中出現了一隊旅客,導游正在解說:“三峽工程耗資巨大……這座樓的每一磚每一瓦都是原址運過來、原樣拼裝的……”詩歌與現實以及主角的形態相互呼應,盡管影片中直接敘事的內容很少,但觀眾依然可以從畫面透露出來的蛛絲馬跡中,挖掘出電影所意圖表達的本來目的。沉靜的畫面氣質造就了影片的非語言性,也從“散文電影”角度給觀眾以更多更廣的留白,從影片的敘事表達層面上完成了一種革新的畫面敘事美學。

二、河流意象與母神形象——文化角度的變調

安陸在影片中的角色是相對復雜的。她第一次出現在影片中時,是一個風韻猶存卻已經被生活折磨得疲憊不堪的女人。影片對她的展示也頗費苦心。安陸穿著一件白色T恤和一條破舊褪色的土黃色工裝褲,站在甲板上,她東張西望地看著周邊的船只,像是在等人,又像是在顧影自憐。這種形象既吸引著高淳也吸引了觀眾。在隨后的交代中,觀眾的心理預期并沒有被滿足。作為主角的高淳和淪為暗娼的安陸之間并沒有發生什么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影片的敘事步調急轉直下,變成了一場高淳對安陸的追逐賽。安陸飄忽不定,神情迷離。高淳既被她吸引,卻又不得不離開她,尋覓她,直到再次遇見她。安陸身份的超現實性,事實上從一開始就已經被規定,卻直到結尾才有所顯現。溯流而上直到長江源頭,高淳看到一個藏族僧人,他看守著安陸母親的墓碑。緊接著的就是紀錄片中長江的航拍影像。這一段中雖然沒有點明,但安陸的身份已經呼之欲出。安陸本身所意味著的可能并非只是高淳追尋的愛人,她本質上是長江的具象表現,她的父親是三江源頭的姜根迪如冰川,而她則是長江。高淳從下游到上游的過程中,安陸的年齡越來越小,也暗示了這一點。而三峽一段對長江的截流,進而導致高淳尋安陸不遇,也暗示著長江所代表的自然力量在三峽的人工力量面前的失效。換言之,與其說《長江圖》是在說一個男人尋找愛人的過程,倒不如說是一個被長江澤被哺育的人寫給長江的情詩。從這個角度,也就不難解釋安陸的命運遭遇以及安陸的個人選擇。在影片開始時,高淳與安陸第一次交談。高淳對安陸說:“我在上海見過你?!卑碴憜枺骸拔以谏虾J裁礃??”高淳回答:“你很美?!边@個時候布景中作為暖爐的熱風扇緩慢地轉到安陸的角度,暖爐形成了安陸背后的光,讓安陸看上去像是多了一道光環。兩人的對話繼續,高淳說:“一定有很多人愛你?!卑碴懟卮穑骸拔乙矏酆芏嗳??!边@種對話放置在互相取暖的陌生人之間并不妥當,然而將其轉化為人與長江之間的交談則能夠被理解。長江作為一條母親河,她接納所有人、哺育所有人,但她不屬于任何人;人們愛慕她、尊敬她、渴望獨占擁有她;但也破壞她、羞辱她、遺忘她、無時無刻不拋棄她。與其說安陸是一個女人,倒不如說安陸是一個傳統文化意象中的母神形象,河流意象與母神形象的融合則成就了影片的點題。

三、工業留白與傳統復調——尋覓的主題探求

《長江圖》在敘事目標上定位相當宏大。它不僅嘗試訴說一個愛情故事,還嘗試在愛情主題中融入宗教因素、哲學思辨,并且在辯難之外又嘗試融入人與世界聯系的思考。這種多元素的融入也讓影片的敘事主題出現了模糊。但從影片呈現的內容加以分析,依舊可以看到影片內容中所隱含的重點敘事內容。影片中高淳運送貨物的路線是順著長江而上的,其順流而上的歷程中可以看到工業的滲入,這也構成了影片中自然和工業的兩種隱喻。影片中對工業環境的特寫并不少。在江陰一節中,高淳與安陸隔著河流相互對望時,岸邊兩旁都是出售河沙、瓦片、磚頭、生銹的廢棄鋼材的店鋪,河流污濁混沌。這種工業的硬性與河流的柔性形成了沖突,讓高淳在追尋安陸的歷程中增加了更多的變動性。這種對工業的展示,在三峽一節中形成高潮。高淳望著三峽大壩,淚眼蒙眬。此時旁白變成了詩集中的一首:“我是一個終點,我是一個源頭;悲傷高于快樂;狂喜和淚水,都可以贖罪……”影片中隱秘而未曾直接表達的意味呼之欲出。工業留白與傳統復調或者說尋覓,都是導演嘗試在影片話語域內的一次探索。從敘事上,《長江圖》采用的敘事手段隱晦,而在主題上長江圖卻相當明確?;蛟S從片名中也可以看到《長江圖》的用意——它本身就是一張畫給長江的畫像。

猜你喜歡
安陸高淳詩集
深化“統、薦、聯、樹”四字訣 打造服務歸國留學人員返鄉創業高淳模式
高淳區人大常委會調研僑務“進三區”工作
高淳區以僑聯雙創基地 助推“雙創”孵化成長、孕育未來
《徽州寫生》系列
存在感
[長江圖]
明代壽定王改封安陸時間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