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劇中的善惡交鋒

2017-11-24 09:24孔影
青年文學家 2017年32期
關鍵詞:羅生門善念

孔影

摘 要:《羅生門》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破敗的城墻存在,更重要的是芥川讓發生在其中的故事充滿了關于善惡、生死的抉擇,從“羅生門”自身的意蘊講起,貫穿文本中重要人物家將的心態變化,分析故事的發展過程,了解文本中關于以惡治惡、悲劇性等多重思想意蘊,試圖探求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

關鍵詞:羅生門;家將;人性惡;善念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2--02

“羅生門”這個從日語交流來的詞語[1]在現代受到廣泛的應用,經常出現在各種新聞報紙的標題中,人們對它的理解卻通常局限于涉及事件的當事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編造謊言,使真相更加撲朔迷離。顯然,現代人對“羅生門”的理解局限于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所傳達出來的主旨,與芥川龍之介的原作本身有很大程度的偏離。

電影《羅生門》的主體是芥川龍之介的另一重要作品《竹林中》,它借用“羅生門”的個別情節和地點,為整個影片奠定了陰森的基調,透漏出無法捉摸的人性惡的恐怖,生死徘徊的意味濃厚。但是整個影片卻區別于原作中的單線敘述,在影片一開始,人物之間的關系構成一種三元結構模式[2],而且內容和所表達的內涵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影片和原著的思想意蘊之所以大相徑庭,是因為芥川是站在日本近代和現代的接口,創作受到傳統文化影響的歷史小說。小說《羅生門》取自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間傳說故事集《今昔物語》中的幾則有關“羅城門”的故事,將故事的內容放在羅城門這個“陰森恐怖的故事發生的場所”,又改以為“生”,將原先的故事內涵更進一步深入。

《羅生門》不是芥川龍之介最具有代表性的成熟之作,但是作為他早期的作品,更能反映出芥川文學的基本風貌。這部作品憑借文字組合營造出壓抑的氣氛,色彩暗淡,讓人感到恐怖。作者以一個清醒的旁觀者身份平靜地敘述故事,冷漠中透露著對人性和生命的探索,試圖將文本中可憐之人的產生擴展到對當時社會現象的反應。盡管文本將悲劇的根源一開始就歸根于“近二三年來京都這個地方連續遭遇地震、颶風、火災和饑荒”,卻絲毫不影響其對深刻的社會根源的揭露?!读_生門》的思想意蘊與芥川所處的時代悲劇和芥川本人的特點等息息相關。

文本命名為“羅生門”,不僅僅是直接清晰地介紹故事發生的地點和背景信息,它作為一種具有高度凝聚性的意象,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意蘊?!傲_生門”能夠順利地首次露面,是因為除了被辭退的家將“這男子,卻再沒有別的誰”肯在羅生門下避雨,“羅生門”所具有的內涵自然而然就移植到家將身上。這樣的安排既是對下文的深入發展做鋪墊,也為仆人這一形象的性格塑造埋下伏筆。作者接下來對“羅生門”的描寫從自然災害入手,描述出它格外荒涼、陰氣重、死尸遍地以及烏鴉遍天飛的情況,這與《源氏物語》中所描寫的“羅城門”相一致。芥川的這篇作品取自《今昔物語集》第二十九卷中的《在羅城門樓上發現死人的盜賊》,原作品單純是為了描寫人性惡的可怕,基調也在于勸世、教益,所以故事發生在年久失修的“羅城門”,在戰亂影響下更加頹敗荒涼,是人們心中的陰森恐怖之地,這些相關背景與芥川的《羅生門》都有相對一致性。羅生門能夠成為故事的發生地點,取決于其本身的罪惡性,它的衰敗是人為極端的一己私利而互相殘害的結果,芥川從歷史中取材并用“生”取代“城”,這是他將從原先故事中捕捉到的內容加以深度改造,重點來揭示人性惡的心理原因,“生”就是生命和生存,反義詞即是“死”,羅生門主要代表的是人在極端環境中心態異化,將人的本惡和與生俱來的自我推脫能力發揮到極致的情況,也代表一種生死抉擇。

對羅生門的簡單介紹之后,便是對家將不能再回到主人家中等等困窘情況的描述,家將的處境與羅生門的存在是相互影響的。羅生門這個場景的所營造的氛圍層層推進家將的心理變化,“家將的思想,在同一的路線上徘徊了許多回,才終于到了這處所”,然而這一個“則”,雖然經過了許多時,結局總還是一個“則”。家將獨自在羅生門下飽受心理折磨,深埋的惡使他打定主意只能做強盜,卻無法為自己的行為正名,缺乏積極的肯定的意味。這里尚且符合原作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卻不是芥川所要表達的全部,芥川能看到的,是更為深遠的意義。家將已經具備淪落為盜的可能,缺一個導火線揭示以盜治盜的本質。于是,老嫗的出場便成了將全故事推入高潮的重要點。

老嫗是在走投無路之時才認準死尸下手,一根一根拔下頭發去做假發換錢,毫無破綻能夠引人憐憫的情節卻使被困于是否做強盜這樣單一命題里的家將心中翻江倒海。一開始無家可歸的家將在羅生門下還存有基本的羞恥之心,在考慮被解雇后該如何生活的問題時躊躇不安,此時的他還是個優柔寡斷的哈姆萊特,在餓死和失節的選擇題上還存有人最基本的善念,茫然之中“只能做強盜”的想法已經深深埋在他的潛意識里,卻沒有任何行動,直到親眼看著老太婆在拔死人的頭發。家將爬到羅生門的樓上之后,第一感受是毛骨悚然,接著感到深深的恐怖,看清楚老太婆的行為后感到深深的憎惡。大部分作品總喜歡在這個節骨眼上戛然而止,或者開始營造大團圓的氣氛,芥川龍之介這樣的“鬼才”看到的卻偏偏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最真實的世界,或者是保持著更加理性的清醒從現實里給每個人重重一擊。從憎惡到惡的轉變不僅僅是少了一個字,還經歷了家將對所有惡都感到反感的細小心情。對于很多人來說,夜晚爬上羅生門的落上拔死人的頭發來滿足自我需求已經是不可寬恕的罪惡,家將此時也是這樣的感覺,于是他沖上去將推倒老太婆并大聲呵斥。人最可怕的就是對自身的無法操縱,往往能看到別人正常的錯,卻顧及不到正在邁向惡的深淵,當局者迷也是這個道理。在最應該改頭換面的時候,家將從老太婆的軟弱中感受到的是“這老嫗的生死,已經全屬于自己的意志的支配。而且這意志,將先前那熾烈的憎惡之心,又早在什么時候冷卻了。剩了下來的,只是成就了一件事業時候的,安穩的得意和滿足”。家將混亂的心理狀態在此暴露出了一大半,人在困境中的時候看到更加困窘的別人以及別人對自我的恐懼,就能極大地掩蓋心中的恐懼,心理放松的狀態使自私的心情得以更明顯的釋放,下文中家將的一系列變化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接著,家將了解到老太婆只是用死人頭發來做假發謀生, 家將對如此簡單的回答表示失望,隨即憎惡、侮蔑,此時的家將真正需要的是對寬恕更加寬泛的定義和有邏輯性的理解,這直接影響著家將自己隨后的行為,這也是家將最悲劇的時刻,將整個故事情節推入一個新的環節。老太婆立即向家將解釋被拔頭發女人的罪惡,一句“不做,便要餓死”徹底解開了家將心中的結,細節描寫中有一個動作是家將右手離開了本來一直捂著的臉上的膿包,這是家將完全丟掉禮義廉恥的重要標志,意味著他已經在餓死或者做強盜中間得出了符合人本性惡理論的決定。

老太婆認為只要是為了活下去,做任何事都可以,盡管她也意識到這件事的傷天害理并且不符合倫理道德,也有已經死掉的女人做例子給她辯論勝利的機會。家將在老太婆的行為和語言的“鼓勵”下勇氣十足地做了一直沒有做到的事,將“惡”一直傳遞,他最后留給老太婆的是一句惡狠狠的“那么我便是強剝,也未必怨恨罷。我也是不這么做,便要餓死的了”,這就是典型的“以惡治惡”。 家將的心理變化中揭示了文本的思想意蘊,人在為了生存的極端環境中,往往很容易便暴露出本來面目,這也是《羅生門》最悲劇之處,芥川為家將找了一條生路,卻讓自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他絲毫沒有提出改變人丑惡本性的方法,只是為氣絕又醒的老太婆留下了一個“黑洞洞的昏夜”。被搶走衣服的老太婆對整個世界的絕望和面對黑夜時候的無助同樣是芥川眼中所看到并且想要表達出來的,充滿著對人和人之間關系的懷疑,對人得不信任和對整個現實的失望,對未來前途的迷茫和不安。

結語:

有人認為,悲劇性與人的生命現象、人的生理本性聯系在一起,美學的悲劇性是對生命的痛苦和死亡現象進行審美的結果[3]。悲劇性便是《羅生門》的重要思想意蘊之一,這樣的悲劇性是作者對人類人性思考和分析后,將人生來具有的缺陷完全剝離展現出來得來的?!傲_生門”在文本開始就是一個具有標志性的符號,破敗和凌亂,烏鴉死尸共生,這種極端的破壞感再延展到文本末端,讓人性善完全土崩瓦解。作者想要揭示的還包括在新思潮到來之時善惡、美丑界限消失,傳統積極向上的美好價值、行為觀念被不斷地扭曲,人們將“惡”延續成為一種自然地社會狀態,折射出不安的社會現實。人們能夠從芥川的《羅生門》中讀到很多潛藏在隱隱的恐怖后的思想意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芥川一針見血的文字組合,不管是對環境的描寫,還是對人物語言、心理變化的描寫,都有準確的用詞和簡明扼要直奔主旨的寫作方法。

《羅生門》的思想意蘊是想昭示人們在極端環境中的“以惡治惡”實際上是內心惡本質的應時而發,整個社會的變革必然會引起人們判斷標準的起伏和動蕩,在遭受各方面拷問的同時,人應該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欲望、私利,鞭笞靈魂、心靈、意識,在看不到光的黑夜里,在高尚和卑劣之間做出最準確的決定。

注釋:

[1]仲沖.“羅生門”歷史發展中的語意指象差異性解析[J].零陵學院學報.201年10月.第28卷第5期.

[2]周興杰. 關于歷史的爭訟 —對電影《羅生門》的解讀兼及與小說原作的比較[J].零陵學院學報.2002年12月第23卷第4期.

[3]王文平.《羅生門》的悲劇性[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月第25卷第1期.

猜你喜歡
羅生門善念
中國人社會善念的心理結構*
善念是一種高貴的品行
產婦自殺的“羅生門”
心 懷 善 念
讓內心充滿善念
做一個常持善念的人
工資漲得太快?勞資雙方的“羅生門”
三株 人事變動羅生門
羅生門下的人性丑惡——解析電影《羅生門》
論小說《羅生門》的敘事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