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分析①

2017-11-27 12:43劉博
當代體育科技 2017年22期
關鍵詞:體育運動體質青少年

劉博

(1.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59;2.東昌府區河東小學 山東聊城 252000)

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分析①

劉博1,2

(1.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59;2.東昌府區河東小學 山東聊城 252000)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體質弱則國弱。自1985年以來,相關部門多次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體質連續二十多年持續下降。該文從社會、家庭、學校和青少年自身4個方面分析了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希望能夠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青少年 體質 原因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節奏也不斷加速。然而國民體質卻不斷創造新低,尤其是被譽為祖國未來的青少年體質每況愈下。近幾年,新聞報道中學生猝死事件層出不窮,而且越來遠嚴重,一條條生命倒在了運動場上,讓我們不禁在想,這是怎么了?主管部門擔心,家長害怕,學生戰戰兢兢,我們的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成了與死神賽跑。更讓人傷心的是,天津一所高校在進行體質測試前要求學生簽訂學生免責協議書;某學校因為學生在長跑后猝死停止長跑項目;體育教師擔心課上出現運動損傷現象,放棄開展單杠、雙杠等“危險”項目,在課上對學生“放羊”。然而這些所謂的“方法和措施”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猝死事件嗎?能遏制住青少年體質下降的趨勢嗎?

研究調查顯示,從1985年起,我國共進行了4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體質監測數據表明,盡管青少年的營養和發育水平不斷提高,但青少年學生的部分體能素質指標近20年來卻持續下降;超肥胖學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與肥胖的男生已接近1/4;中學生的視力不良率已經超過了2/3,大學生的視力不良率高達 83%。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報考專業受限;在近兩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畢業生因體檢不合格被淘汰[1]。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體質弱則國弱!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連續下降的青少年體質一次次給我們敲響警鐘,很難想象羸弱的青少年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所以不能再無動于衷了。解決青少年體質下降問題,刻不容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東昌府區10所小學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該文通過聊城大學圖書館、學科內資料、各類期刊數據庫等進行大量的查閱,以青少年體質、體質測試、青少年體質下降和體質健康為關鍵詞,收集包括體育科學、體育與科學、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上海體育學院學報、武漢體育學院學報、首都體育學院學報等論文,查閱相關文獻書籍,并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為該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

1.2.2 訪談法

為了全面真實地了解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對隨機抽取的10所學校的校分管領導、體育組組長和體育教師進行訪談,詢問并總結在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和相關改進對策;隨機抽取部分學生及學生家長,了解他們對青少年體質下降的認識。

1.2.3 問卷調查法

為了分析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分別向隨機抽取的10所學校的分管領導、體育教師、學生家長及學生發放問卷,共計560份,回收問卷545份,問卷回收率97%,并通過信度和效度檢驗。

2 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分析

2.1 社會因素

2.1.1 社會輿論導向有誤

生活中我們時常聽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言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及公眾對待體育鍛煉的態度。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這一現象得到了緩解,但仍有很多人持有此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發展。

2.1.2 應試教育大環境依然存在

1997年10月29日,國家教委頒發《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強調:“在中小學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庇纱?,掀起素質教育實踐的區域性高潮。雖然,現在全國中小學已經普及素質教育,但不可否認,每個學生想要進入大學的必經之路就是高考,是學生之間分數的較量和比拼。素質再好,成績不行也很難進入高校。

2.1.3 相關部門對學生體質重視程度不夠

自1985年來,全國組織過多次青少年體質測試,結果顯示20多年來學生的體質持續下降。難道主管部門就沒有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嗎?雖然,這幾十年中,有不少的專家學者提出過各種言論和解決方案,但都沒有遏制住青少年體質下降的趨勢。這一現象可以看出,相關部門對青少年體質下降的重視不足,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試自身也存在很多問題。

2.1.4 社會公共體育場館少

根據1997年第4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結果,在我國已經擁有的61.57萬個場館中,新建場館達54萬個,且大部分存在東部沿海及發達城市。相關調查顯示,運動場館少,而且多處于偏遠地區是制約人們鍛煉的重要原因。再加上,部分球館收費過高,工薪階層長期鍛煉消費不起,這也使得人們鍛煉時間減少。

2.2 家庭因素

2.2.1 獨生子女是“全家之寶”

自計劃生育以來,更多的家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孩子。這也造成了一種不良的社會現象:全家六口圍著孩子轉,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孩子身上,生怕孩子出點兒閃失。家長們擔心孩子在活動或體育運動中受傷,限制其做危險動作及劇烈活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被限制得越來越少。

2.2.2 新型家庭環境不利于青少年運動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地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城市變成了鋼筋混凝土的森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都住進了樓房。在現在的居住環境中,上下樓坐電梯,鄰里都關起門來互不來往,現實的制約了青少年戶外活動的機會。

2.2.3 家長不允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現階段,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社會上涌現出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家長們為了面子,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名參加各類輔導班。一周的學習對孩子來說是比較辛苦的,可是到了周末,學生日程被排滿,整日奔波于各大培訓班,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戶外活動,更別說體育鍛煉了。

2.3 學校因素

2.3.1 學校盲目追求升學率

升學率,被視為評判一個學校好壞的重要標準,也是一個學校招生的硬性指標。這也使得學校領導重視文化課教學,請示音、體、美教學,并在學校劃分主副科、重主科、輕副科。為了追求升學率,副科要主動給主科讓路,因此,體育課被霸占成立家常便飯,學生的體育運動權利被無情的剝奪了。

2.3.2 學校擔心體育運動出事

安全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出現安全事故不僅校領導難辭其咎,班主任甚至任課老師都會被牽連,再加上社會媒體報道的家校糾紛事件,使得學校上下都不敢觸碰安全紅線。有些學校甚至將易發生危險的單雙杠移除,并取消了很多危險項目。體育教師擔心課上出事,限制學生的活動范圍和項目,學生的鍛煉強度和運動負荷不達標準,自然身體素質難以提高。

2.3.3 學校貫徹上級要求不實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85.6%的學校對“陽光體育運動、每天鍛煉一小時”存在應付現象。學生的陽光體育運動時間被其他興趣活動、學習、打掃衛生等無情占用,學校張貼的標語上“每天鍛煉一小時”在時間上難以保障,成為一種擺設,一種應付上級檢查的指標。

2.4 個人因素

2.4.1 沒有樹立正確的運動觀

運動觀主要包括體育認識、體育情感、體育意志3個方面。體育認識是指青少年對體育的理性和知識性的追求;體育情感是指一個人對體育的感受和評價;體育意志是指青少年自覺設定參與體育的目的,并克服體育運動中的困難,以實現鍛煉目的的心理形態,是體育意志的能動方面[2]。青少年掌握的體育知識有限,對體育運動價值的認識不夠深入,加之惰性、意志力不強等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不高,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沒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也沒有形成正確的運動觀。

2.4.2 學業負擔重,運動時間不足

德、智、體全面發展一直是貫穿在我國青少年教育中的,而在應試教育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下,智力的發展被過分地重視,而忽視了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培養。雖說我國的新式教育從民國開始就已起步,但僵化守舊、惟分是舉之弊積淀甚深,應試教育可謂根深蒂固。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成績,學校增加學生的課程、布置大量的課外作業,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只能在教室里緊張地學習。再加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對孩子知識學習投資力度很大,從孩子小學開始就已經安排周末補習班,而對孩子身體素質方面的投資意識就淡漠了很多,只有少數“貪玩”的學生課下到操場打球、踢球。孩子的自由活動時間被大大壓縮,導致學生朝氣不足,而這期間正是青少年參加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最好的時間段[2]。

2.4.3 青少年生活方式的轉變

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青少年的娛樂休閑取向也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各種電子娛樂產品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網絡游戲、手機聊天等花樣百出,這大量占據了青少年的課余時間。這種娛樂休閑方式長期替代了傳統的鍛煉,將直接影響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發展。長此以往,青少年會漸漸失去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轉而熱衷于上網、玩手機或電腦。這樣不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還對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3 結語

綜上所述,造成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家庭、學校及青少年自身等因素,家庭是學校和社會的前提,學校是連接家長和社會的“橋梁”,而社會則是家庭和學校的延伸。想要改善這一現象需要聯合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會主導,學校組織,家庭輔助的教育合力,并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宣傳引導。

[1]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廣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陳至立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06-12-23.

[2]王旸.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原因及對策分析[J].河南科技,2012(9):38-39.

[3]馬焱,丁斌,李霞,等.“健康中國”戰略對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啟示[J].體育前沿,2015(29):11-12.

[4]武善鋒,曹艷杰.基于“健康中國”導向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6(7):569-572.

[5]賴小玉,劉金海,劉尚禮,等.我國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體育學刊,2007(5):125-128.

[6]杜發強,樊晶晶.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致因探析[J].體育與科 學,2014(3):60-67.

G806

A

2095-2813(2017)08(a)-0014-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01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卓越教師崗位模型構建與培養體育教育人才耦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5YJA890031)。

鄧賢樹(1993—),男,漢,安徽六安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體育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體育運動體質青少年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回答
關愛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發明家
體育運動
28天吃出易瘦體質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代體育運動創始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