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勝與追夢:十九大后的中國經濟三重奏

2017-11-27 21:08陳甬軍
黨政研究 2017年6期
關鍵詞:中國經濟十九大中國夢

陳甬軍

〔摘要〕黨的十九大后中國經濟發展受到總體發展目標的牽引,表現出目標導向的特征。十九大對于我國社會發展主要矛盾轉化的分析,從根本上決定了在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促進充分發展的同時,必須把解決不平衡問題放在重要位置。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充分表現了倡議、戰略、項目的“三位一體”聯動特點。因此,目標導向、系統平衡、聯動開放,這三個特征的互相交融和協調配合,成為十九大以后中國經濟在決勝和追夢過程中的三重奏。

〔關鍵詞〕十九大;中國經濟;現代經濟體系;中國夢;“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F1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17)06-0013-04

回眸世界大國的發展歷史,都有其光榮與夢想,如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等?,F當代中國也有決勝與追夢,這就是1840年以來全體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斗爭?!皼Q勝與追夢”成為黨的十九大的主題,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真實寫照。所謂決勝與追夢三重奏,就是說它有三重含義:第一它是名詞,規定了中國今后發展的兩個目標及其中間發展階段;第二它是動詞,決和追,就意味眾多的具體措施的制定和出臺,如新時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和新戰略;第三,它代表了一種氣質和精神狀態,舍我其誰,眾志成城,一鼓作氣,直達目標。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決勝與追夢三重奏,又代表了黨的十九大后中國經濟的三個特征:目標導向、系統平衡、聯動開放。 一 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個特征是目標導向,意味中國經濟的發展受到總體發展目標的牽引。我們黨提出了兩個百年目標。首先是在2020年實現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三十年,在2049年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這兩個百年目標就從總體上決定了十九大以后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特征是目標導向,也就是要從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出發來實行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戰略、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安排經濟發展的速度、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度和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廣度,從而努力使經濟發展適合這兩個目標發展的要求。比如,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這個目標就決定了在這個時期的經濟工作是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這就要求在經濟增長速度上繼續保持在6.5%-7% 區間的增長,把就業放在宏觀經濟政策的首位,同時把保民生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在結構調整中促進一批與小康社會建設有關的產業發展。 還要看到,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這個時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個就決定了第一個百年目標的經濟發展要有沿續性、承接性。這個時期實施的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等,要為向第二個目標的沖刺打好基礎。 十九大報告還特別指出,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第一個時期結束的203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同時,中國人口城市化率達到70%左右,也相應進入發達國家的水平。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個特征是系統平衡。經濟增長作為社會發展的基礎,在具體運行的過程中往往是不平衡發展的。但是為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又必須控制這個不平衡發展的程度和時間。十九大對于我國社會發展主要矛盾轉化的分析,從根本上決定了在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促進充分發展的同時,必須把解決不平衡問題放在重要位置。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十九大后中國經濟的發展,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必須“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大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除了要繼續進行改革,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作用之外,建立現代經濟體系,積極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是一個重要途徑。所謂現代經濟體系,就是一個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功能齊全的綜合體。十九大報告有比較詳細的論述: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近年來,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特征日益明顯。一批科學技術在經過多年研究的基礎上,不斷走向市場,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解決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發揮了特殊作用。特別是信息技術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對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和供給與需求匹配不平衡問題發揮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平衡問題中,除了經濟和社會政策,努力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發展中的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微觀效益,另外一個方面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的平衡,提高宏觀效益。這個將會成為今后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 三 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個特征是聯動開放。這個特征不僅是由現代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所決定,還與中國在全球化中的角色擔當有關。 現代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表現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必須內外聯動,以充分利用資源和比較優勢,通過項目合作實現共贏。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充分表現了倡議、戰略、項目的“三位一體”聯動特點。通過回顧這幾年的實踐, “一帶一路”的提出,經歷了一個從構想到正式提出倡議,再到成為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最后又落實于指導各個具體建設項目的發展過程。它來源于實踐,上升為理論后又作用于具體實踐,既符合人們的認識過程,又遵循了科學的決策規律。它的定義也隨之不斷豐富。 首先,“一帶一路”對外是和平倡議。因為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一個提議,需要與其他國家平等商量,平等合作達成共識后進行合作建設。在這個過程及未來的合作過程中,國與國之間沒有高下之分,沒有領導和被領導關系,不管是小國還是大國,都要平等協商,以實現互利共贏。所以它是一個倡議。 其次,“一帶一路”對內是對外開放戰略。戰略,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或者一個團體,乃至于個人,對未來長遠發展的總體規劃。它是粗線條的,方向性的,但又一定是長時期的、覆蓋總體的?!耙粠б宦贰本褪且粋€這樣的戰略。近年來出臺的“十三五”規劃、七一講話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把“一帶一路”作為新時期對外開放的總綱領來定位和布置,充分說明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性質。 再次,“一帶一路”對企業是國際合作項目。參加合作的各方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和市場經濟規則,簽約履約進行項目投資建設,在獲得利益的同時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一帶一路”的定義是“三位一體”的,它既是倡議,又是戰略,也是項目。三者之間從不同的維度,反映了“一帶一路”的特定內容、戰略定位和具體作用?!耙粠б宦贰睂ν馐呛推桨l展倡議,對內是對外開放戰略。那么,又怎么理解“一帶一路”作為一個國際技術合作項目新的定位呢?實際上這是對項目實施的主體企業來說的。所以需要從微觀層面分析“一帶一路”作為一個全新的國際合作模式其內在的贏利機制。 為什么說“一帶一路”提供了歷史上沒有的一個大國和平崛起的模式?就在于它的內部存在這個可以通過合作實現“雙贏” 的機制,可以給全世界提供發展的“一帶一路”紅利。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中國發展了,不可能也不會去搞200年前大英帝國的炮艦政策,通過殖民政策去推銷產品;但也不是富得流油,可以到處去“砸錢”,免費提供建設資金。中國自己的問題還沒完全解決,還有5000多萬人口要脫貧,建設小康社會任務很艱巨。所以必須有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來與世界各個國家進行合作,其核心就在于我們上面分析的這個機制。這個模式在理論上是能夠走通的。這里主要是進行抽象分析,先把非本質的因素排除掉,只分析最本質的部分。如果能夠成立,再把排除掉的因素放進去考慮,看怎樣能夠解決。如果理論本質上都講不通,實踐也是走不通的。 總之,“一帶一路”是一個頂層設計的、是由高層推動的、關乎中國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國家大戰略。它具有內在的盈利機制,這個盈利機制就是由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發展的兩大效應來決定的。一個是推動當前經濟增長,另一個是長期支持經濟發展,它們同時產生協同效益?!耙粠б宦贰弊プ×酥袊┙o基礎設施的技術、資金以及外匯儲備和勞務能力,而合作國家有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這個“牛鼻子” ,然后進行空間地理上的某一項目的實際合作。經過五年、十年建設,雙方各得其所,獲得雙贏。 從更高的層次看,中國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更要求中國經濟未來三十年的發展是一個與世界經濟聯動發展的經濟。 目標導向、系統平衡、聯動開放,這三個特征的互相交融和協調配合,成為十九大以后中國經濟在決勝和與追夢過程中的三重奏,為實現“中國夢”偉大目標的大合唱而貢獻基礎性的聲部。

【責任編輯:朱鳳霞】endprint

猜你喜歡
中國經濟十九大中國夢
“十九大”行情拉開序幕
為十九大召開 做好三個準備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點話題)
為“十九大”創造穩定的安全生產環境
制度變遷與經濟增長
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