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讓孩子獨立,但別讓孩子覺得孤立

2017-11-29 20:09親寶寶
讀者·校園版 2017年24期
關鍵詞:小朋友兒子爸爸

親寶寶

1

我7歲時,曾經干過一件大事兒。

記得那是一個黃昏,太陽西沉至山頂,馬上就要藏身到烏沉沉的山后面了。我披著一身碎金,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手里拿著一塊沉甸甸的石頭。

我要去砸一個同班男生家的玻璃。他下午打了我,沒等我還手就跑了。就算我還手,我也打不過,只好想出砸玻璃這樣的損招。

可當我終于到達他家后,站在沒有圍墻的簡陋院子里,手卻忽然舉不起來了。那一刻,我的腦海里站著爸爸和媽媽的無數個分身,他們黑著臉,一句接一句地指責我,說我這么大的人了做事不經過腦子,說我給他們丟人,讓村里人覺得我們是有錢人欺負窮人……

石頭被我在手里捏了很久,最終還是隨著地球引力無聲掉落。

我轉過身,艱難地邁著步子回家,眼淚“吧嗒吧嗒”落下,灑在來時的路上。

2

9歲時,我最討厭的人是前院的女孩。

可是孩子不和,大人們會覺得別扭,面子上不好看。于是兩位媽媽總是想撮合我們和解,尤其是我媽媽。

可強扭的瓜不甜,每次我倆湊到一起都會以打架收尾。

有一次我倆又打了起來,她下手很黑,脫下鞋子用塑料鞋底抽我。當我搶過鞋子,怒發沖冠地正準備打回去時,我媽媽大聲喊我的名字,要我停下。

我停手了,真的停了。跟在媽媽身后灰溜溜地回家,瞪著她背影的眼睛里滿是恨意,恨自己有她這樣一個媽媽。如果不是她攪和,我才不會這么窩囊。

可能是真的被打得太狠了,媽媽回家后說了她這輩子對我說過的唯一一句軟話:“你怎么不趁媽在使勁打她?”

我沒抬頭,沒張嘴,只在心里狠狠地說:“就是因為有你在,我才不敢??!我怕你會覺得沒面子,怕麻煩你處理棘手的鄰里關系,怕給你丟人!”

3

我父母信奉中庸之道,踐行吃虧是福,在村里人緣第一。村民們提起他倆,都會豎起大拇指夸他們溫和、善良、體貼、周到。

所以如果我膽敢不溫和、不善良、不體貼、不周到,就是丟他們的臉,抹黑他們的聲譽,他們也理當放棄中庸,對我棍棒相向。

每次我在外面和別人打架,不管輸贏,回來肯定會再挨一頓揍。

后來,每次遇到與人有爭執起沖突時,我總會第一時間想到父母,害怕給他們丟人,害怕他們劈頭蓋臉的指責,害怕變成他們眼里的壞孩子,于是第一時間敗下陣來。

屢戰屢敗,不戰而敗,真令人沮喪。

4

讀柴靜的《看見》,里面有一章是關于藥家鑫案件的,我看哭了。

藥家鑫開車撞了人,可他沒報警,反而拿刀把人捅死了。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他說以為對方在記他的車牌號,怕對方沒完沒了地糾纏他的父母。

采訪中,他說他的爸爸是不允許其犯錯的;還說他覺得壓力大,看不到希望,常想自殺。

他的父母也說,他小時候只要和小朋友打架了,回來都會挨罵;在學校里,有個男孩要藥家鑫背,不背就得給一塊錢,爸爸被叫到學校后的處理方式是——那就讓他背吧,一點都沒有支持自己的孩子;爸爸還說雖然對他很滿意,但是怕他驕傲,從不夸他,還總是敲打他,說:“世界之大,比你強的人多了去了?!?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1/30/dzxy201724dzxy20172411-1-l.jpg" style="">

于是藥家鑫總是壓抑著自己,遇事總是先害怕,不知道怎么向家里交代。

我哭是因為那種感受我太理解了:爸媽知道了,肯定饒不了自己,那是天大的恐懼。

我哭也是因為慶幸自己安全地度過了那個時期,長大后開始懂得父母內心真正的大愛,他們只是不懂如何表達,也欠缺正確的教育方法。

可是無法否認,這樣的家長因為自己教育理念的片面性和缺失,不僅沒能在孩子脆弱時安慰一番,沒能在孩子跌倒時扶上一把,還讓自己變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絆腳石。

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沒能力自己前進,卻也不敢退回來,因為父母的指責和失望更傷人。于是漸漸變得無助、軟弱、抑郁,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義。

5

我成為媽媽之后,也犯過相同的錯誤。

總是堅持小朋友的事情就要自己去處理,不要求助于大人。兒子與小朋友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只是冷靜地站在一旁,看他孤軍作戰,他占便宜或者吃虧我都不參與。

雖說在家時我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說了無數次,可他親臨“戰場”時,還是會怯懦。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不管大獲全勝還是敗北,他都會號啕大哭。

我一度認為那是他對“戰爭”的厭煩和恐懼,對“敵方”不遵守規則的控訴。直到有一次,他被別的小朋友用金屬汽車砸了幾下頭,一邊哭一邊看著我,眼睛里全是“你為什么不支持我”的控訴。

那一刻我歉疚極了。

他并不是沒有能力還手,只是我教給了他太多理智的東西,即使怒氣上頭,他也明白那些“重武器”會致傷致殘,不可以用來對付朋友,于是只用拳腳對付別人的野蠻攻擊。

那一刻,我開始懷疑自己不是個好媽媽。

我問他:“你怕嗎?”

他說:“怕?!?/p>

想到在他害怕的時候,我卻冷眼旁觀,心都碎了。

抱著他安慰了很久,然后決定不再做一個那么“冷靜理智”的媽媽。

6

有一次在游樂場,兒子找到一輛車,正要坐進去,旁邊沖出一個孩子搶了去。

那個孩子的父母跟在后面看著,無動于衷。我有些氣惱,可是看那個孩子已經走遠,就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把兒子的注意力轉移了。

等兒子再次坐進那輛車的時候,那孩子又沖了過來要搶車。被我阻止后,他的父母跑過來說那是他們孩子剛在玩的,我據理力爭,他們沒再堅持。那孩子卻在車后面泄憤似的用力推著我兒子往前沖。

兒子有些害怕,大喊“不要”。

他的父母仍然無動于衷。

我只好沖過去對那孩子說:“我們不喜歡這樣,你放開!”

這時候他的爸爸沖上來,伸出食指指著我的鼻子罵我:“你有病嗎?!”什么?自己不好好教孩子還跑來攻擊別人?對不起,你找錯對象了!我讀了那么多心理學的書此時不用更待何時?于是我用三寸不爛之舌,言辭激烈地把他們兩口子在游樂場的斑斑劣跡抨擊了個夠。這個看起來五大三粗的男人惱羞成怒要對我動手,幸好保安及時趕到。

我知道那樣做確實沖動,可讓孩子知道媽媽為了他會變成猛虎,知道這個世界上不只有委曲求全,那就太值了。每次孩子提起這件事,都會說媽媽厲害,媽媽不怕壞人。有小朋友對他說“我爸爸可厲害了,我讓我爸爸打你”,他回來也敢要求我去打那個小朋友。

“一切你都得自己去面對”已經不再是我的原則。

我終于變成他可以依靠的媽媽了。

7

世界很大。

可對于孩子來說,他的全世界只有爸爸和媽媽。

從孕育時開始,孩子就不是獨立的,只是父母的依附。父母控制他,他唯有服從;父母放手了,他才能獨立。

孩子是一張空白的紙,父母寫了什么,就會成為他一生的三觀導向。如果寫了勇敢,他就能所向披靡;如果寫的是“父母面子第一”,他便會為了父母的面子委曲求全;而如果寫了“盡善盡美”的話,做不到的他只能極力逃避、掩飾。

要求不獨立的他去獨自面對世界,要求未成年的他去遵守成年人的行為準則,都是拔苗助長式的傷害,沮喪、挫敗、愧疚會絆倒孩子,甚至有可能摧毀孩子。

所以,當小朋友的父母只有一個選擇:無條件地做孩子的靠山、港灣、后路。

他只是一個孩子,他需要堅強、勇敢、獨立面對的路還很長很長,而你可以幫他遮風擋雨、掃盡不平的日子,只有短短幾年。

所以得讓孩子知道,他的靠山很硬、港灣很暖、退路很寬。

所有的教育寶典、育兒心經,都沒有這一點重要。

猜你喜歡
小朋友兒子爸爸
打兒子
誰的兒子笨
你養的好兒子
我和爸爸
爸爸
找茬兒
海邊玩一夏
爸爸冷不冷
可憐的爸爸
Let’s DIY Poste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