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下文化遺產類景區體驗型產品開發研究

2017-12-05 16:30葉銀寧
現代商貿工業 2017年35期
關鍵詞:文旅融合

葉銀寧

摘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針對文化遺產類景區文化內涵價值不能被旅游者深入理解的情況,應順應體驗經濟潮流,多開發體驗型產品。以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為例,深入剖析其體驗型產品開發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能提升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吸引力。

關鍵詞:文旅融合;文化遺產類景區;體驗旅游;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5.020

1引言

當前我國旅游市場普遍存在著旅游產品缺乏文化內涵、同質化嚴重、體驗性不足等問題,不能充分滿足旅游者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造成旅游產品供需不平衡問題,因此,旅游產業應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不僅可以促進兩大產業的轉型升級,而且可以增強文化遺產類景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滿足體驗經濟時代旅游者對文化遺產類景區的體驗需求。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具有示范作用的大遺址類旅游項目,自2010年對外開放至今,其核必區游客量并未達到預期,經營收入不夠理想,這與其地位大相徑庭。究其原因,在于該景區旅游產品以靜態展示為主,缺乏互動性和參與體驗性,文化遺產價值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研究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體驗型旅游產品開發,對于增強景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對其他文化遺產類景區亦可提供相應借鑒。

2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體驗型產品開發條件分析

2.1體驗時代背景分析

隨著旅游者旅行經驗不斷豐富,已不僅僅滿足于走馬觀花,而更傾向于通過各類感官進行全方位體驗,所以旅游景區開發應迎合體驗經濟發展趨勢,尤其對于文化遺產類旅游景區,旅游體驗是其文化價值得以充分挖掘的重要手段,也是吸引旅游者、實現景區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2.2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資源分析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根據國家《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公園內旅游資源單體全部涵蓋了5個主類, 14個亞類,共37種基本類型。旅游資源以人文資源為主,主要包含遺址遺跡、建筑設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動 4個主類,占總基本類型的78.38%;自然資源的主類全部為生物景觀,占總基本類型的21.62%。

總體來講,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內旅游資源單體品質較好,濃縮了深厚的盛唐文化,是世界園林宮殿建筑藝術最為杰出的代表之一,其規模大小和文化屬性是其他旅游景區無法比擬的,這也是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市場競爭力和旅游吸引力所在。

3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體驗型產品開發現狀和存在問題

3.1已開發一定的體驗型產品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通過考古體驗、手工制陶、環幕電影等方式,使旅游者獲得了一定的科普教育體驗,同時,考古挖掘體驗、科技體驗及微縮景觀展示等項目使旅游者可以身臨其境,互動性較強。另外,景區有丹鳳迎賓等表演項目和3D Imax電影《大明宮傳奇》,給旅游者帶來較強烈的視覺感受。

3.2旅游產品整體仍以散客觀光型為主,旅游者參與性較差,重游率較低

首先,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受限于遺址類景區的歷史文化屬性,其休閑娛樂性存在先天不足。景區雖然設計了一些表演活動,但演出頻次并不髙,一些宣傳彩頁上出現的表演,許多旅游者表示并沒有看到。

同時,由于文化遺產類旅游屬于高層次的文化旅游,對旅游者自身素質及文化層次要求較高,而大明宮對主要宮殿遺跡的展現方式較為強調原真性,地上建筑已經蕩然無存,只剩殘存坑基,園區為展現建筑當年輪廓搭建了簡易木架構,所以就直接導致了旅游者游覽效果較差,參與度較低,不能深刻了解大明宮的文化遺產內涵價值和考古遺址公園的定位,對體驗性評價不高,使得旅游者重游意愿較低。

另外,大明宮遺址公園的客源以散客為主,團隊旅游者較少,而對于觀光屬性較強且空間較大的大遺址項目,僅僅依靠散客無法保證充足客流量,尤其是景區核心區客流量較少,給人冷情感,進一步影響旅游者的游覽意愿。

再者,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規模宏大,但休憩設施和餐飲、交通等配套設施欠缺,景區內存在大片硬化地面和荒地,空曠感強,冬季給人蕭條感,夏季又十分炙熱,嚴重影響旅游體驗。

3.3旅游體驗類似,缺乏新異性

雖然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但對旅游者而言,景區內各宮殿等遺跡較為相似,在旅游過程中,幾乎僅限于遺址遺跡類觀光,旅游體驗內容類似,體驗方式缺乏創新,不能滿足旅游者追求新穎、個性的旅游體驗需求。

4文旅融合下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體驗型產品開發策略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作為國家級大遺址保護區,自21世紀初以來,就成為中外遺產保護專家關注的焦點,而在其發展過程中,卻存在著社區旅游文化敏感性不高、旅游者參與度不夠等問題,實質上就是大眾缺乏對大明宮歷史文化遺產內涵價值和保護價值的認識而導致的對遺址本身的不理解。因此,在文旅融合和體驗經濟背景下,開發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體驗型產品,豐富體驗方式,對于加深公眾對大明宮歷史文化價值和考古價值的認識,提高景區吸引力,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4.1突出考古主題功能,豐富考古體驗項目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在規劃時,就明確了考古遺址公園這一定位,并強調開園后遺址考古工作將持續進行。這本應成為大明宮最核必、最具競爭力的要素,也是平衡遺址類資源保護和旅游開發的一條創新途徑,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在遺址考古主題的凸顯上仍存在些許不足。因此,在開發體驗型產品時,應突出考古這一主題。

首先,可以用高科技手段再現考古發掘、文物修復等真實過程,而對于一些不涉密的考古現場活動,可以向旅游者開放,使其親眼見證文物出土過程,并設置一些現場問答、文物保護簽名等活動,調動旅游者參與熱情,提升文物保護意識,增強文化敏感性和認同感。endprint

再者,可定期舉辦考古知識專題講座,豐富旅游者的考古知識,改變部分旅游者認為考古枯燥乏味的偏見。在講座后可舉辦文物品鑒等活動,寓教于樂,融合考古和科教主題,增強文化性體驗。

4.2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旅游者體驗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應迎合建設智慧城市和發展智慧旅游這一背景,打造智慧景區,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旅游者體驗??梢栽O計大明宮景區APP,內容涉及大明宮概況、唐文化介紹、游玩攻略、景點講解、周邊設施等,方便旅游者參觀游覽。也可專門創建免費的智慧解說系統,通過向旅游者免費發放解說器,提升散客的體驗。

另外,可以利用3D、4D高清技術,將大明宮歷史和唐文化有關知識實景展示,旅游旺季時在景區的IMAX 3D影城內循環播放,促進旅游者對大明宮和唐文化的深入了解。

4.3增加休閑娛樂體驗

對于文化遺產型景區,一般認為休閑娛樂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會消減文化主題,因此該類景區對休閑娛樂項目的開發往往比較慎重。但是,如果忽視休閑娛樂體驗,景區的游覽往往會顯得沉悶、枯燥,難以被普通旅游者接受,這也是市場性與原真性的矛盾所在。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要在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同時,適度開發休閑娛樂性項目。

4.3.1特色交通體驗

目前景區內主要交通工具有小火車、電瓶車、自行車等,能基本滿足旅游者的交通需求,在此基礎上,可增加體現景區歷史文化背景的特色交通方式,如古代帝王出行采用的黃蓋、步輦、轎子等,使旅游者體會皇家待遇,感受新奇體驗,強化歷史氛圍。

同時,在太液湖上可開放仿古游船參觀,游船上可開設仿唐歌舞欣賞、茶道表演等活動,使旅游者在欣賞風景的同時,感受唐文化。

4.3.2特色美食體驗

通過調查顯示,大明宮遺址公園內餐飲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不能很好的滿足旅游者的飲食需求,因此,應新建一些富有唐文化特色的餐飲設施。唐代是中國飲食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唐宮廷宴是歷史上著名的宮廷宴席,而陜西小吃中的涼皮、葫蘆頭、餃子宴等均源于唐朝,因此,可將唐代飲食文化和陜西飲食文化相結合,開發中、高兩個檔次的餐飲設施。

首先,可以建設仿唐宮廷餐廳,推出仿唐宮廷宴,使旅游者品嘗烹飪技藝高、種類豐富的仿唐菜,也可開發獨具特色、易于保存的唐代特色菜品,供旅游者購買以饋贈親友和進行旅游留念。仿唐宮廷餐廳的建筑應符合唐代風格,服務員穿著唐代服飾,使旅游者充分體會回到大唐的感受。

其次,可利用景區大面積閑置空地,搭建仿古建筑,開設特色美食街區,提供中檔的仿唐美食和陜西特色小吃,在滿足旅游者飲食需求、豐富飲食選擇的同時,提升休閑娛樂體驗。

4.4增加唐文化和民俗風情體驗

針對旅游者普遍反映景區內演出頻次不高的問題,可根據旅游者需求,定時定期舉行不同主題類型的大型唐代宮廷活動表演,如:皇帝上朝、百官朝拜、妃嬪出行等。

同時,為使旅游者更深刻體會唐文化,可以組織進行角色扮演。景區可以和文化演藝單位合作,組織當地居民和旅游者共同參與歷史劇表演。表演素材可包括唐代歷史事件、人物軼事、風俗習慣等,讓參與者模擬、復原、熟悉、感受唐代宮廷生活、禮儀規范等,從而更好地了解大唐文化,深化對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認知。

其次,可考慮將民俗文化與唐文化融合,運用陜西特有的戲劇——秦腔,以唐代歷史故事為題材,創作秦腔劇目在園區演出,也可邀請旅游者共同參與體驗。另外,可利用剪紙、彩繪泥塑等當地特色工藝品形式,融合景區文化特色,設計唐文化旅游紀念品,從而豐富景區的旅游商品類型。

再者,為解決景區對旅游者吸引不足的情況,可以利用景區空間規模大且交通便利的優勢,組織針對市民的體驗性強的活動,如牡丹節、風箏節、民俗文化節、書法藝術節、自行車賽等,還可以結合大明宮自身的唐文化特色,重點舉辦一些唐文化主題活動,如唐詩朗誦、唐詩接龍、唐裝設計、馬球游戲、射箭比賽等,從而通過一系列活動提升景區人氣和知名度,也進一步挖掘內在的文化底蘊。

5結語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遺產類景區應充分運用其特有的文化底蘊,在景區開發中突顯文化特色,體現體驗性和參與性。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作為國家級大遺址保護區,具有相當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考古價值,但在開發過程中,卻面臨著旅游者數量少,經營收入未達預期的尷尬情況。分析原因,在于景區旅游產品單一,缺乏體驗性,使旅游者不能深切體會其內涵。

本文在分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體驗型產品開發條件的基礎上,剖析了景區目前體驗型產品開發現狀和存在問題,針對問題,文章最后提出一些開發對策,景區應豐富考古體驗項目,利用高科技手段加深旅游者理解,同時,應增加休閑娛樂體驗、唐文化和陜西民俗風情體驗活動。通過這一系列對策,以期能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葛萍. 大明宮遺址公園旅游產品設計及實施策略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1619.

[2]肖愛玲. 唐大明宮遺址保護方式探析[J]. 遺產與保護研究,2016,1(3):1829.endprint

猜你喜歡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該從何處著手
全域旅游視角下榮成市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研究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文旅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
我國郵輪旅游經濟發展建議
文旅融合視角下鄉村振興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