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工人到“紅心詩人”

2017-12-07 12:56宋江華
紅巖春秋 2017年11期
關鍵詞:兵工廠工人

宋江華

20世紀60年代,一部《紅巖》小說紅遍大江南北,書中刻畫的江姐、許云峰、劉思揚等英雄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而小說中第一個描述的人物是余新江——“在川流不息的人海里,走出一個匆忙的青年,茁壯的身上,換了一套干干凈凈的中山裝,濃黑的眉下,深嵌著一對直視一切的眼睛。他不過二十幾歲,可是神情分外莊重,比同樣年紀的小伙子,顯得精干而沉著?!?/p>

余新江的人物原型,是1949年11月27日犧牲于渣滓洞監獄的革命烈士余祖勝。

工人共產黨員

余祖勝,1927年12月出生在湖北漢陽。父親余桂喜是漢陽兵工廠的鉗工,參加過二七大罷工。1935年余祖勝的兩個弟弟在饑病中夭折,1938年底哥哥余祖德離開學校入廠做工,余祖勝進入兵工廠子弟小學念書。1941年,父親因病去世,迫于無奈,母親將年僅1歲的幼子余祖慶送人。

1940年2月,余祖勝進入兵工署第21兵工廠做童工,開始了他的工人生涯。第21兵工廠,由內遷到重慶的金陵兵工廠改建而成。1938年武漢淪陷后,余祖勝父親所在的漢陽兵工廠西遷重慶并入第21兵工廠,這是抗戰時期大后方規模最大、員工最多、管理最完善的兵工企業。

第21兵工廠是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都極為重視的陣地。1938年9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21兵工廠特別支部委員會成立,支部書記李友松,組織委員方楚松,宣傳委員高乾鏡。支部直屬川東特委領導,領導人為廖志高、王亦清。

1939年9月,兵工廠內成立了以黃致祥為支部書記、陳昌茂為組織委員、張正云為宣傳委員的第二屆特別支部。他們在第21兵工廠內組織工人斗爭,如1939年黃致祥帶領工人進行怠工斗爭,要求廠方給每位職工發放臨時補貼;同時也在工廠里組織抗日宣傳隊,定期舉辦讀書會、時事座談會,學習進步書報刊如《新華日報》《抗日三日刊》《大眾哲學》《政治經濟學》《群眾》周刊等。

在這種環境下,余祖勝接觸了進步思想。1944年夏,余祖勝因不滿工廠的不合理現象與主管員張啟林發生沖突,第一次被開除出廠。在這段時間里,余祖勝忍受著單調的生活:“不滿意,總是有一些不滿意,憤恨自己,憎恨朋友,我變得苦惱、心煩起來了?!?/p>

為了打破消沉的生活,1944年9月,余祖勝進入半工半讀性質的21兵工廠技工學校學習。在這里,他結識了一些進步朋友,大膽揭露校方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反對校方貪污師生伙食費。余祖勝的反抗精神與兵工廠不合理制度之間的矛盾在“葉偉才事件”上一觸而發。葉偉才是一位進步青年,也是余祖勝的好友。1945年葉偉才考取西康技專而離校,校方阻撓不成斥其為“誤入歧途”,為此余祖勝著文《好同學葉偉才》對抗校方,引起校方不滿。

這一系列舉措導致校方在1946年7月,余祖勝因霍亂入院時,將其以“久曠潛逃”為由開除出校。這是余祖勝第二次被開除。

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是余祖勝失業、失學的一年,同時也是他非常充實的一段時間。這一年,他與工人和農民廣泛接觸,使他對工人投入了更多的感情:“我同情他們的命運,勝過為我自己的遭遇惋惜,他們之間沒有虛偽,更沒有像政客那樣玩弄手法,他們有一顆最純潔的心,假若有什么集會,他們都是打先鋒,在這塊地方可以知道他們的真誠。我覺得除了這個再不能看見這樣善良的人?!?/p>

在持續的斗爭中,在與底層民眾的相處中,余祖勝對共產主義事業有了更深的認識,在思想上行動上不斷地向黨組織靠攏。1948年1月1日,余祖勝經任達哉介紹,被組織批準成為一名正式的中共黨員,接受時任重慶市委委員許建業的直接領導。

文學青年

余祖勝的求學經歷大致分為4個階段:私立道生小學、21兵工廠子弟小學、益智學校、兵工署第21兵工廠附屬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他接受的程度較高且較為系統的專業教育是1944年9月至1946年7月在技工學校學習的階段。

在學習之余,余祖勝接觸進步文學,閱讀《復活》《高爾基和列寧》《彷徨》《前線》《哀西湖》《西班牙詩歌選擇》《靜靜的回流》《阿托諾莫夫一家》《奴隸船》《世界語戰時讀本》《托爾斯泰散文集》等書籍。正是通過勤奮努力,余祖勝成了一名文學青年。

余祖勝一生留下40多首詩、幾篇短篇小說、文章以及一些私人信件,其中多數寫于1946年至1947年間。詩文描寫了工人、石匠、船夫、漁民、補鞋匠、妓女以及農民等社會底層民眾,充滿了對社會不平等的追問、對人民生活苦難的關注。

在余祖勝的作品中可以明顯感受到魯迅的影響。他的日記本上摘抄了魯迅的有名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講道:“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庇嘧鎰僖恢睂⑦@兩句話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在失業、失學的一年時間里,余祖勝和進步青年創辦了《火焰》墻報,并將其張貼在第21兵工廠金工村宿舍區最顯眼的位置,吸引了大量讀者,也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注意,僅出了一期就被迫???。

在這惟一一期的墻報上刊登了余祖勝寫的發刊詞《火焰獻詞》:“火焰!火焰!燃燒著熱情的火焰!你輝煌萬丈的光芒,照遍了大地陰暗的角落。你強烈的火焰燃燒著魔鬼,溫暖著我們每個戰斗的心。為著真理……我們要喚醒沉醉的人們?!?/p>

《紅巖》小說中有段文字描寫余新江在獄中回憶自己當童工的時候,在嘉陵江邊曬太陽的事情,余祖勝的詩歌創作中有一首《曬太陽》正好與這個故事情節相對應:“憤怒的站在石頭上,我要回答——總有一天,我們將站在這個城堡上,高聲宣布:太陽是我們的!”

余祖勝一首《我的家》通過對自己居住環境的描寫,反映當時社會底層民眾凄慘的生活現實:“陰溝里臭水在翻泡泡,從耗子洞涌進屋來了;破臉盆浮在水上打轉,我的家就是一座水牢呵!”

1946年11月15日《新華日報》第四版刊登了余祖勝以蒼扉為筆名的一首詩《陰暗的角落》,這首詩的發表,給余祖勝極大的鼓勵。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必須加油學習,向著進步詩人未走完的道路不停留地向前速跑!”endprint

這種通過文學不斷拷問現實和抒發自身戰斗意識,使余祖勝的工人身份兼備了知識分子的一面。但是他的內心又對知識分子在工人運動中的局限性有著清醒的認識:“不開出一條新的道路讓那些被生活壓斷了脊骨的勞動者,平穩的走完這人生漫長的道路,知識分子的缺憾就在此地?!?/p>

正是工人與文化人的身份融合,使余祖勝能夠以“工人詩人”的身份,用當時社會底層民眾所能接受的語言,抨擊現實,憧憬明天。

“紅心詩人”

1948年4月,在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不久,余祖勝因《挺進報》事件被捕,關押在重慶歌樂山渣滓洞監獄。

被捕后,余祖勝面對“老虎凳”“鴨兒浮水”等酷刑,堅守共產黨員信仰,保守黨的秘密。在關押期間,和難友們一起堅持學習,巧妙的與國民黨特務進行斗爭。

國民黨特務為摧毀革命者意志,在獄中人為制造惡劣的生存環境,其中一項就是控制飲水。盛夏的重慶酷熱難耐,難友們利用放風的時間尋找水源。13歲的難友蒲小路在幫同志們取水的時候被看守人員發現,遭特務毒打,余祖勝看到后,怒喊:“不準打人!不準打人!”特務害怕把事情鬧大,只好息事寧人。

在和國民黨看守作斗爭的同時,獄中革命者也通過文學的方式抒發心志。有對受刑同志鼓勵的詩文,如《靈魂頌》《海燕》;有給親人朋友的詩文以表思念之情,如《示兒》《獻給母親》;更多的是表達革命意志和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熱愛與期盼之情,如《把牢底坐穿》《花》《黑牢詩篇》等等。

在嚴酷的斗室生活中,這些愛好文學的難友們組成“鐵窗詩社”,余祖勝也是詩社的成員之一。1949年獄中春節聯歡會上,渣滓洞樓一室舉行了“鐵窗詩社”惟一一次詩會,余祖勝雖然很想和詩友們品詩吟詩,卻把這寶貴的機會留給了其他詩友,和另一位難友承擔在牢門外放哨的任務。

除了用詩文彼此鼓勵慰藉之外,余祖勝充分利用自己長期做工的經驗,制作了一些有意義的小工藝品送給難友們。他把鐵釘磨成雕刀,用收集來的廢棄塑料牙刷柄,刻出五角星、短劍、紅心的形狀。在得到解放軍渡江戰役的勝利消息時,他在紅心上刻出“V”字,表達勝利的喜悅。正是這一顆顆熾熱的“紅心”和一首首鏗鏘有力的詩文,讓余祖勝有了“紅心詩人”的稱號。

1949年11月27日,這位年輕的共產黨員被槍殺于渣滓洞監獄。他勇敢、熱情、忠誠的形象通過史料、詩文真實地保留下來,他為之奮斗的事業也如他所愿:“正義真理一定結得成豐滿的果實,自己雖不能享受這些果實,但,我們得相信我們的下代是能夠享受的?!?/p>

1950年,余祖勝被烈士審定委員會審定為革命烈士。

(作者單位: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

編輯/楊洋endprint

猜你喜歡
兵工廠工人
on Humanity
油田工人
酒廠工人
三個砌墻工人
美國富蘭克林兵工廠F17—L半自動步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