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冬天蓋什么被子

2017-12-07 00:42倪方六
山海經·少年版 2017年11期
關鍵詞:填充物孟母真絲

倪方六

隨著冷空氣來襲,大家紛紛更換了厚被子以便御寒。你知道中國古代的被子與現代有什么不同嗎?

古人蓋的被子有多大?

早在先秦時期,被子已被普通使用了。古時的被子有“衾”與“被”的區別,直接反映在厚與薄上。衾是厚被,里面保暖用的填充物多;而被(寢衣)是一種沒有填充物或填充物很少的夾被,寢衣是午休這類短暫休息時用的,故古人又稱寢衣為“小臥被”。

那么,古人蓋的被子與今天一樣嗎?有多大?古人被子的大小與使用者的身高有關,像做衣服一樣“量體制被”,長度是一個半身高。史料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以漢尺來算,他的身高約在2米22,即使以孔子生活時代的周尺來算,身高也在1米91。據此可知,孔子蓋的被子應比一般人的大許多。

古人蓋的被子有多寬?

古人一般以“幅”來衡量布帛的寬度,故“幅”也是被子的寬度單位。從史料記載來看,古人蓋的被子最小寬度為一幅。漢尺“二尺二”,相當于現代半米多一點。

一幅寬的被子應是小孩用被,或者是非冬天情況下短暫休息時用。古代成人所用的單人被一般不會少于兩幅寬,雙人大被都在三四幅寬。也就是說,古人所蓋被寬在1米至2米之間,這與現代人所蓋被子的寬度差不多。

在古代,能置辦一床像樣的被子并不容易,經濟好的人家被子可以做得既大又厚,而窮人的被子既小又薄,有的連小被也置辦不起。但由于被子是御寒之物,所以古代樂善好施之人常會在冬日給窮人“送衣送被”以表達關愛,現代流行的“送溫暖”一詞就是由此演繹出來的。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哭竹生筍”的主人公孟宗是三國時吳國人,孟母很重視兒子的品德教育。為了讓兒子與優秀學生多交往,孟宗的母親“作十二幅被”給兒子帶上。6米多寬的被子可謂超級大被,鄰居不明所以,孟母是這么解釋的:“做一床大被讓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沒有被子的優秀學生與兒子一起睡,既幫了窮學生,又能讓兒子跟他們一起學好?!泵夏刚媸怯眯牧伎?!

古人結婚用被有什么講究?

被子是古人重要的“家當”,也是財富象征之一。古時有個叫裴之橫的人,少年時不學好,他的哥哥裴之高為了激勵他,有意做了一床窄小的被子給他蓋,還只給他吃蔬食。裴之橫發誓:“大丈夫富貴,必作百幅被!”后來,裴之橫果然發達了,真的做了一床百幅寬的被子。這床大被可謂“古代第一被”,放在今天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紀錄了,只是不知道這么大的被子怎么蓋。

古人結婚用被也講究被幅,但更看重用料。有條件人家的被子用綾羅綢緞來做,“錦被”“綺被”“羅被”都屬于這類高檔被子。

古代被子里面填充何物?

像今人一樣,古人居家也會準備冬夏兩套被子。夏被在現在又稱“空調被”,房間開空調所蓋,避免受涼。而古時候有一種夏被真似空調被,蓋在身上可降低體溫,這種空調被叫“神錦衾”。神錦衾所用蠶絲現在又叫“真絲”,是高檔被用絲,古人稱這種真絲被為“絲衾”?,F代的“棉被”一詞在古時寫作“綿被”。

古時一般人是用不起綿被的,窮人只能蓋“布衾”,而有錢人才用“絲衾”。在現代考古中,多有絲衾實物發現,如1970年發掘出土的長沙馬王堆不腐女尸,整個尸身包裹物多達20層,其中除了衣、袍外,還有4件絲衾,2件麻布單。

在棉花沒有進入中國之前,做被子的布是葛(南方)、麻(北方)一類植物纖維來紡織的。而更早時候,被子是用獸皮來制作的,“被”字右邊是“皮”或許與此有關聯。

除了單被外,冬天御寒的被子是需要填充物的,就是“被胎”。在沒有棉花之前,用不起真絲的古人多用“絮”做“被胎”,蘆花、楊柳絮、敝綿(真絲下腳料)、茅草都可以做絮,絮質量很差,“敗絮其中”一說就是這個意思。顯然,布衾蓋在身上沒有絲衾舒服、溫暖,特別是蓋得年頭一多,保暖效果會更差。

此外,古人還用雞、鴨、鵝、羊等禽獸的羽、毛來做填充物,現代人喜歡的“鴨絨被”“羊絨被”,在古人面前其實并不新鮮。

唐宋時,隨著造紙術的進步,人們又想到用紙來做被子,就是“紙被”。紙被以福建產質量最好。明清以后,棉花成為被子的普遍填充物,還因此出現了“彈棉花”這一行當。endprint

猜你喜歡
填充物孟母真絲
孟母戒子
孟母斷機
孟母斷機子虛
主變低壓套管滲漏缺陷分析
真絲小衫
真絲小衫
巧熨真絲衣服
孟母教子
祛火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