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農村要建功立業 汗灑三晉造福農民
——記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姚建民

2017-12-09 05:18張琳霞
今日農業 2017年6期
關鍵詞:旱地谷子山西省

記者 張琳霞

情系農村要建功立業 汗灑三晉造福農民
——記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姚建民

記者 張琳霞

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興龍垣龍交鄉滲水地膜晉谷21號旱垣地畝產千斤優質谷觀摩會

從雁門關外到呂梁太行,從三晉大地到錫林郭勒、張家口、綏化、延安、遼寧、寧夏、河南、天津等省市,經??梢钥吹揭晃晦r科專家的身影,他就是被農民譽為“寶”的姚老師——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姚建民。他與農為伴,始終把“農”字放在心頭,用自己的知識為農民服務,為幫助農民致富而奔走;他雖已年逾花甲,卻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下鄉,跟農民一起在田間地頭忙碌;他30多年如一日,扎根農村、堅守一線,探索著一條“科技興農、以農富農”的發展之路。

姚建民之所以被農民親切地稱為“寶”,不僅僅是因為他頭頂的“光環”——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屆山西省政協常務委員,山西省勞動模范,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而是因為他近年來連續攻關取得的重大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滲水地膜谷子穴播技術”。朔州市山陰泰和牧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永和說:“我這1000畝都是最差的地,以前一畝也就收個一二百斤,現在用上姚老師的技術一畝能收到上千斤,想都不敢想?!?/p>

“滲水地膜谷子穴播技術示范推廣”作為山西省扶貧產業十大技術之一,負責人姚建民盡心盡力推廣指導技術應用。為山區、半坡區農民,特別是為貧困山區農民開辟了一條特色農業產業扶貧的新途徑。2017年山西40個市縣推廣4.02萬公頃,按照每667平方米產500千克,每667平方米2 000~2 500元收購價算,預計可帶動30萬人脫貧。

情系農村 攻克難題

1956年,姚建民出生在山西省清徐縣徐溝鎮。兒時的他雖說看了不少在當時不容易看到的名著,對文學有著很大的興趣,但天生內向靦腆的性格讓他更熱衷于動手、動腦的數學和物理,且成績非常優秀。1974年7月,高中畢業的姚建民開始務農,這期間,他喜歡上了做實驗。姚建民說,時至今日他仍記得一件事情,就是務農期間用塑料繩、木頭棒、釘子與磚頭,利用三相電源缺相后保險絲發熱原理和塑料繩熔斷的特性,發明了一種簡易的“自動跳閘”系統,解決了電壓不穩時電機易燒毀的問題,這一小小的發明,為村里的父老鄉親提供了用電的便利和安全。

雖然整天在田里干農活兒,但姚建民并沒有放松學習。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已經務農近4年的姚建民竟以高分中榜,考進了當時的全國重點院?!笳r學院,學習育種與耕作栽培學。大學畢業后,他被分配到了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區劃研究所,從事農業資源調查與規劃以及流域綜合治理。期間,他跑遍了山西的山山水水,提出了許多方法學研究觀點和計算方法,發表了數十篇方法學論文。

“姚專家,能不能想辦法把平時的雨水收集起來,讓莊稼抗旱高產?”十多年前,在隰縣地頭考察時,一位農民的話觸動了姚建民。

其實,在這之前姚建民一直在琢磨如何提高旱作田的產量,“因為全省2/3的耕地是旱地”。為了從根本上找到提高旱地糧食產量的途徑,姚建民對山西的氣候變化和土壤分布特征進行了深入研究。善于觀察的姚建民發現,山西省從南到北每年平均降雨60多次,可是為什么農田還是因為干旱的問題影響收成?為此,姚建民開始了長達10年每天不間斷的數據統計與分析,最終他發現,雖然山西降水次數不少,但其中72%~75%的降雨均是10毫米以下的小雨,這部分降雨全年累積起來多達100立方米左右??蛇@100立方米左右的水由于瞬間蒸發基本無法起到任何作用,基本屬于無效水?!叭绻堰@100立方米水累積起來有效利用的話,豈不是相當于多給莊稼灌溉了2~3次?”農民的期望讓姚建民感到了科技創新的緊迫性,更明白了農業科技工作者肩負的責任和擔當?!皺M下一條心,一定要盡快研究出新技術!”此后,姚建民開始了沒日沒夜的研究與攻關。

為了試驗收集和保存“無效水”的最佳辦法,姚建民無所不用,報紙、絲襪、秸稈等,測試過的材料不計其數,效果好壞不一,在經歷了若干次的嘗試后,他綜合考慮各種材料的利弊,最終研制出了肉眼完全看不出的“微米孔滲水地膜”,這種地膜具有滲水、保水、增溫、調溫、微通氣等功能,這也是姚建民主持攻克的第一項省級科技攻關項目,正是這一成果,解決了山西多年來的“水之困”。

造福農民 汗灑三晉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滲水膜旱做技術示范

春播一粒種,秋收萬顆糧。為使項目推廣順利實施,4月中旬到5月中下旬一個多月的播種期里,姚建民和他的團隊分赴全省各個項目實施點,進行機器調試、技術培訓、播種,對農戶進行一組一組田間培訓,手把手教學。一天跑兩三個縣是家常便飯,為爭分奪秒,經常連飯都顧不上吃,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個培訓點。

2017年,山西省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在重點幫扶的左權縣澤城村、桐峪村、寒王村、石匣村引進了滲水地膜谷子穴播技術,建成了13.4公頃滲水地膜谷子基地?;亟ㄔO期間,姚建民老師多次進村進行指導,親自進行播種,并在谷子生產的關鍵期多次赴基地進行排查指導。滲水地膜谷子技術不僅在山西省內大面積推廣。每到一處,姚建民都與農民一起勞作、悉心指導,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炎炎烈日,他都不知疲倦。

“滲水地膜谷子穴播技術”可使雨水下滲又能防止雨水蒸發,涵蓋了農業新品種、新產品、新工藝,不僅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還形成了農機與農藝的有效結合,鋪膜播種一次完成,作業效率大幅提高。該技術實現了山西北部高寒、干旱地區在5毫米無效降水過程中,降雨量利用達到最大化,是旱地變“水地”的現代農業種植新模式。

經過大面積試驗示范,應用滲水地膜技術相當于給旱地增加了兩三次的灌溉水,旱地糧食作物比普通地膜覆蓋增產30%以上,比無覆蓋的增產一倍,并創造出了旱地玉米噸糧田和旱地谷子千斤田,其中,神池示范田的谷子平均畝產達到664.365千克,最高達到687.215千克,創下全省乃至北方地區千畝規模旱作谷子的最高紀錄,超過全國旱地谷子畝產紀錄,農民增收顯著。

獻身農業 終生無悔

姚建民是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的全國人大代表,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以前一門心思搞研究、做實驗的他,4年來的履職,更多了一份將科技發明轉化為實用技術的情懷。由他領銜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議案成功實施,給了研究人員寬松的創新環境,由他提出的多項建議在生產中產生了實際效果。2014年3月7日,姚建民一夜未眠,眼睛布滿了血絲,煙灰缸里插滿了煙頭。他花了整整一個晚上的時間,把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文本逐字逐句敲進了電腦?!捌鋵嵕W上有電子版,我就是想通過重新謄寫的方式,把這部法再吃透一遍”,姚建民回憶道,“我搞了一輩子科學研究,清楚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問題在哪里,這部法太 ‘古老’了,非改不可”?!翱萍紕撔虏荒芟裾易?摘一個扔一個,成果看似不少,卻沒有一個真正的產品”,姚建民說,國家每年投那么多錢在科技創新上,最后只有一堆論文,成果不轉化,豈不是巨大的浪費?2015年,他再次提出《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成果轉化法草案》的議案,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列入修法計劃。2015年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期間,修訂后的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高票通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6月10日太原市陽曲縣泥屯鎮千畝滲水膜谷子 (晉谷21)開播,姚建民在做技術指導

《關于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建議》《關于調整國家財政對農業科技投資結構的建議》《關于在晉西呂梁老區國家資助推廣滲水地膜全覆蓋旱作高產新技術的建議》……自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姚建民提出了30余條與農業科技、生態環境相關的建議和議案?!疤岢龅淖h案要準確把握時代脈搏,還要有敏捷的思路和客觀公正的心態以及精煉的文筆?!币癜褜茖W精準的態度,也運用到了代表工作中。

“好的建議和議案必須吸納廣泛的社會意見?!币裾f,無論是由政府部門還是人大代表領銜提出的議案,都或多或少地帶有局限性,“因此好的議案必須跳出部門或個人的局限性圈子,這也是實現‘民主立法’和‘科學立法’的需要?!?/p>

在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麻田鎮澤村百畝滲水膜谷子田間指導

風里來、雨里去,姚老師的腳步踏遍了山西省內絕大多數的貧困山區,也為外省送去了農業種植的新技術,幾萬公里的路程,記錄了山區農民采用新技術增收致富的過程,也記錄了項目負責人姚建民為山西省產業扶貧做出的貢獻。面對贊譽,姚建民只是會心一笑。他說:“習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山西少雨缺水,要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的路子??倳浉哒斑h矚,一語中的。我深知缺水是導致山區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深知農業科技推廣是多么艱辛,但千難萬難,我們也要堅持下去,給農民帶去更多實惠?!?/p>

猜你喜歡
旱地谷子山西省
旱地麥田夏閑期復種綠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續生產力
打谷子
山西省右玉縣的生態建設及其啟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開農產品供深通道
旱地冰球運動開展價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運動推廣及發展策略
曬谷子(外一首)
山西省文聯扎實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活動
長期施肥下紅壤旱地土壤CO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