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類社團的中外比較研究

2017-12-12 23:12高萬芹
科學與財富 2017年31期

高萬芹

摘要:由于政治制度、歷史文化、經濟體制和社會基礎的不同,我國社科類社團與國外社科類社團發相比,在發展歷程和模式、資金來源和社會支持、監督體系和評估體系、作用和功能上存在顯著差異。

對比國內外社科類社團的的特征差異,可以更好的認識我國社科類社團發展的規律及不足,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我國社科類社團的發展。

關鍵詞:國外社科類社團;內源性發展;雙重管理體制

社會科學研究以其獨特的生產精神產品特征,成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秩序運行的重要智識來源,其中社會科學類社團(以下簡稱社科類社團)作為一種組織載體和推進社會科學研究的形式,已經成為引領社會科學研究,凝結社會力量,提供咨詢決策,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社會組織。國外社科類社團的歷史發展較早,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運行已經相對成熟。由于政治制度、歷史文化、經濟體制和社會基礎的不同,我國社科類社團與之相比,還存在諸多差異。

一、發展歷程和模式的差異

1、內源性發展和外源性發展

國外的社科類社團的誕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主要是以師徒制為代表的結社活動。但現代意義上的社科類社團組織的發展壯大,主要在資產階級革命興起以后。發展較好的國家也都是一些發達國家,如美英法等歐洲國家和韓日等亞洲國家,本文意義上的國外社科類社團也主要指這些發達國家的社團。

早期國外社科類社團的發展是民間力量自發推動的結果,屬于內源性模式,并不是政府等外在力量的強制。西方國家自資產階級革命以來,在自由、民主等思潮的影響下,民間及一些知識精英自發組建社團的情況比較多,集體學術活動活躍。并且西方國家的公民社會發育也比較早,公民自下而上的有很強的結社傾向,早在政府進行管制和疏導之前,社團的發展和活動已經相對頻繁。[ ]國家在自由、民主等價值理念的影響下,對社科類社團的活動管制相對寬松。因此,國外社科類社團的發展相對自由和自主。

我國社科類社團的發展大都是一種政府主導下的外源性發展模式。我國早期的社科類社團是在內憂外患的局勢下被動建立起來的,并不是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社會發展內在的動力,是在列強的侵略下,自上而下的自強革命。因此,社科類社團建立的目標有很強的改造和實驗傾向,是為了引導思潮、振興實業、救國救民,但一直以來社團組織的發展由于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發展不足。改革開放以后,社科類社團的發展大也是政府放權和主動推動的結果,其社會內在的活力和自主發展的動力仍相對缺乏,屬于外源性模式。

2、多元化管理與雙重管理體制

從組織管理體制上來看,中外各國的管理體制差異都比較大,各國按照各自的政治傳統和價值理念來對社科類社團進行管理??傮w上,西方政府并不會嚴格管理和直接干預社科類社團的成立及活動,更多的是通過法律和經濟手段來引導和顯示政府的價值傾向。在注冊登記方面,大部分國家的政策較為寬松,只要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就能注冊登記,注冊登記單位并不干預其相關活動。當下世界主要國家的登記注冊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對口管理,以日本為典型代表,政府各有關部門對口管理社會組織;二是共同管理,以加拿大為典型代表,管理社科類社會組織的政府機構有三個,分別是消費者商業事務部、稅務局和國內事務部;三是司法部門管理,以美國、德國、瑞士及泰國等國家為代表;四是第三部門管理,以英國為代表,由慈善管理委員會對社會組織實行綜合管理,統一負責社會組織的登記注冊。[1]

與上述世界各國相比,我國屬于一種雙重管理體制,由政府的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共同管理。雙重管理要求社團必須取得業務主管單位行政意義上的"許可"才能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獲得合法的身份。這一要求導致我國社科類社團登記門檻過高。此外,在雙重管理體制下,由于社團過于依賴"上級",使得社團的"官辦"色彩和"行政化"傾向較為嚴重。再加上社科類社團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活動舉辦等方面需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我國社科類社團受到的約束較大。

二、資金來源和社會支持的差異

在國外,盡管社科類社團有較大的自主性和活動空間,但實際上國外社科類社團的發展與政府的關系十分密切,[ ]特別是在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上。在國外,政府是社科類社團組織發展的主要資助方。例如德國社會福利服務組織的主要資金來自政府撥款,其比例幾乎占了德國社科類社團總收入的2/3。此外,政府還通過多種資助形式來推動社科類社團的發展,包括設立基金會、購買服務等,還有各種活動項目和獎勵類別來扶助社科類社團的發展。

社科類社團的運轉資金除了政府的財政支持外,相當大的一部分來源于社會的資助和捐贈。西方各國在宗教文化的影響下,鼓勵個人、企業參與慈善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私人基金會和社會捐贈較多。此外,各國政府還通過稅收優惠政策等鼓勵社會各界捐助社科類社團。一些社科類社團的資金籌集、公益活動和經營活動也都享受免稅政策。這也間接扶持各類社團的發展。德國政府明確規定獲得公用事業的資格的社團,本身及捐助者將享有稅收減免的特殊待遇,不用再繳納所得稅、消費稅、物業稅和資本轉移稅。

相對來說,我國缺乏相應的人文環境和捐贈傳統。因此,社科類社團的社會支持力不足,得到的社會資助和捐贈并不多,更缺乏類似大型基金會的支持,這就導致我國社科類社團的發展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

三、監督體系和評估體系的差異

國外對社科類社團的監督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法律監督;一是部門監督;一是社會監督。依法管理和監督是國外社科類社團管理模式的一大特色,國外一般有專門管理社科類社團活動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條例來規約社科類社團的活動。有關社科類社團的管理條例和法律條文等也比較健全,并且相關法律就監督和稅收、資金運營等方面的內容規定也十分詳細。其次,各國一般也有專門的機構來對社團的財物進行審查和活動評估。此外,各國也十分重視社會監督的方式,通過公眾和新聞媒體來加強監督。一些國家會要求社科類社團向社會公開相關檔案、財稅狀況和研究狀況等。

相對來說,我國的監督體系十分不完善。與社科類社團嚴格的登記準入制度不同,我國社科類社團一旦允許組建以后,就很少再對社團類的活動和運行進行監督。這是由于一方面相關的業務管理部門缺乏相應的職責、權限和資源。另一方面,我國的社科類社團的管理活動重準入、輕過程,這與西方等發達國家的監督管理體制存在明顯的差異。[ ]現階段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規范社科類社團組織運營的法律,這就使得對社團經營活動和資金運營缺乏法律監督。再就是我國的社會監督尚未形成氛圍,新聞媒體和公眾的監督能力不足,社團類的活動和財物狀況并沒有向社會各界公布的必要,公眾、捐贈人和新聞媒體對社科類社團的章程、組織機構、活動情況和財務管理等缺乏有效的了解。

為了保證社團活動和研究的質量,也為了保證科研經費的有效使用,各國也十分注重學術研究評估體制建設。一些國家的學術研究評估甚至上升到國家級和法律的層面。我國的學術評估體系則十分不完善,不僅缺乏學術評估的主體,而且也缺乏有效的評價標準??傮w上,我國相關制度建設還在探索和完善中,特別是監督和評估體系,這就導致我國對社科類社團的激勵和監督作用不足,治理能力較差,活動參與性較差。

四、作用和功能的差異

西方發達國家社科類社團在國家和社會的管理中都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總體上說來,國外社科類社團在學術觀點創新、社會服務、學科建設、社會價值和意識形態宣傳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明顯,社科類社團在國家和社會之中也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國外的社科類社團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重的原則,在學術創新上不斷的探索,特別是在研究方法上,通過采用新技術、交叉學科、跨學科研究等方式,來對國內外重大的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進行研究。在社會服務上,很多國家都奉行重大行政決策先經過社團專家咨詢的原則,使社會科學的研究內容與政府確定的各種戰略目標和政策聯系更為密切。[ ]企業和社會各界,乃至個人也會經常咨詢社科類社團。在社會價值和意識形態生產方面,國外的社科類社團有很強的輸出和導向功能,企圖通過自己的研究結論和報告影響政府和社會公眾,國外社科類社團每年都試圖通過大量的研究報告和媒體宣傳來引起政府的注意、政府的決策導向,引領社會思潮的走向。國外的一些政府也試圖借助社科類社團的研究來操縱社會輿論和對外政策,加強意識形態控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為了本國利益和缺失公允研究,例如中國威脅論等。

相比較而言,我國社科類社團的應用傾向和社會服務能力并沒有那么強。在學術創新上不足,還處于學習西方先進理論和方法的階段。近些年也注重通過社科研究本土化的趨勢來加強推進學術創新,但總體上成果并不太突出。在價值宣傳和意識形態引領方面也相對落后,此外,社科類社團意識形態整合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圍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整合本民族先進文化和價值輸出的能力比較弱,很大程度上成為西方文化的舶來陣地。社科類社團也因為缺乏具有公信力和研究深度的報告而難以引起社會各界的信服,在成果宣傳和影響,成果轉化等方面也存在很多欠缺。在涉及到國內外重大戰略決策問題上的影響力不足,對社會的引導也不足。再加上,我國社團資金來源少,社科類社團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自我發展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不足,其作用和功能的發揮就受到極大限制。社科類社團在普及社會科學知識等公益性社會文化服務上作用并不明顯。

五、結論

綜上所述,與國外社科類社團相比,我國社科類社團在很多方面有所欠缺,特別是在社科類社團的管理模式、規范化建設、資助和支持體系、社科類社團學術功能和服務功能發揮等,因此,應該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但我們也應注意到國外的社團也存在"志愿失靈"和非圣潔的一面,需要正確認識社科類社團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并在我國歷史和現實基礎上,采取漸進式改革的辦法。盡管雙重管理體制有很大的弊端,但在系統的法律法規、監督評估體系健全之前,這種雙重管理體制就有存在的必要,否則容易陷入管理真空、運行混亂的狀態,更不利于社科類社團的發展。要認識到我國社科類社團仍處在起步發展階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并非單一的管理體制改革,而是在資金來源、規范化建設和監督評估機制逐漸跟上來的基礎上,再系統化促進社科類社團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商務印書館.1988 ,.635‐636.

[2 ]欒曉峰. 國外發展與管理社科類社會組織的經驗啟示[J]. 濱州學院學報,2010,(01):113-119.

[3 ]王紹光. 多元與統一[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99.

[4 ]楊清明. 我國社科類社會團體發展的制度探析[J]. 重慶社會科學,2015,(05):5-19.

[5 ]曹益民. 世界主要國家公共決策咨詢的做法和經驗[J]. 中國軟科學,2000,(10):66-7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