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瀘州市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機制模式的構建

2017-12-12 00:47楊文玲
科學與財富 2017年31期
關鍵詞:保護機制瀘州市農村留守兒童

摘 要: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農村問題在社會轉型期中的特殊表現。由于保護機制的缺失,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人身權、受教育權難以保障,發展權受到一定的影響,構建政府、社會、家庭等方面的保護機制,讓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是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需要、是建設新農村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 ;瀘州市;農村留守兒童; 權益; 保護機制;構建;

瀘州地處四川盆地南緣,扼長江、沱江咽喉,控云、貴、川、渝要沖,為四川出海南通道和長江上游重要港口,下轄瀘縣 、合江、敘永、古藺四縣和江陽、龍馬潭、納溪三區,幅員面積12246.95 平方公里,瀘州是一個以釀酒、化工、機械為支柱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瀘州全市按公安戶籍人口為508.42萬人。年末常住人口424.58萬人(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3.8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40.78萬人。外出務工也是許多農村青壯人的選擇。據調查截至6月底,瀘州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2480人,占不滿16周歲農村戶籍未成年人總數的7.4%。留守兒童(學生)的監護類型主要是隔代監護和親戚朋友代理監護,這兩種類型分別占41%和34%,其他兩種監護類型共占25%。但是怎樣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權益保障特別是子女教育權益保障,目前瀘州市各級政府部門都在關注并著手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權益保護相關問題。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瀘州市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并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系到瀘州市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系到瀘州市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系到瀘州市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一、瀘州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起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與父母建立一種和諧的親子關系,父母在與孩子相處中教會孩子懂得社會規范及做人的原則,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人類一切教育的基礎,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易出現以下問題:

1.陪伴缺失與心理問題劇增

留守兒童在父母親監管缺失下心靈備受煎熬。長期缺少一種恒久與和諧的親子關系,孩子心理易發生異常。家住瀘州古藺縣馬蹄鄉的小蘭上初中,由于父母長年在外,一直由奶奶照顧。于2014年外出打工失去了聯系,曾經向父母發9條訣別短信,這可令家人十分擔心。至今,他們和女兒也無法聯系上。 瀘州市下轄瀘縣 、合江、敘永、古藺四縣和江陽、龍馬潭、納溪三區。經排查統計,2017年6月統計瀘州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2480人,占不滿16周歲農村戶籍未成年人總數的7.4%。僅瀘州市敘永縣不滿十六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10175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監護的9353人,占91.9%;由親戚朋友監護的483人,占4.7%;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319人,占3.1%;另有20名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占0.19%。關愛瀘州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瀘州市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2.留守兒童安全有隱患

留守兒童人身安全無法保障;心理安全無保障;行為安全無保障。留守兒童年齡小,沒有父母陪伴,心理不安穩,容易呈現消極、膽小和敵意等不良情緒,無法自我保護,外出安全、居家生活安全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留守兒童年齡小年齡小,判斷是非能力差,沒有父母正確引導,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誘導,從而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

3.受教育權和發展權得不到保障

《教育法》明確規定受教育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基本義務,而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兒童日益上升的輟學率的主要原因。留守兒童面對學習上的困難沒有父母幫助無法解決時,他們就采取了消極的自暴自棄態度,這種態度又促使了他們學習動力不足。不論何種原因的輟學,他們沒有一技之能,過早流入社會。這對他們的整個人生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

二、瀘州市構建留守兒童法律權益保護的社會支持系統

(一) 政府履職,解決留守兒童生存之憂

1.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教育部門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生活狀況,政府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政策,開辟綠色通道,給家有未成年孩子符合幫助條件的家庭給予工作或一定生活補助,提高他們的收入,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的困難。政府也可合理分擔留守兒童的教育成本,減少或取消所謂的借讀費和擇校費,盡量創造民工帶子女在打工居住點就近入學,使留守兒童與父母住在一起,接受父母關照和教育。讓兒童生活無憂,有學可上。政府統籌,多部門參與形成合力,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生活和教育問題。

2. 建立暢通的多種保護網絡。通過各種途徑建立管理網絡,積極發揮各級基層組織力量,以街道社區、村為單位監督管理網絡,將留守兒童的父母姓名,年齡,家庭基本情況、就讀學校,學習品行、監護人監管情況等信息登記在冊,跟蹤留守兒童目前生存及學習狀況,同留守兒童家長建立 QQ 群或微信群,和家長保持溝通交流,了解現實情況。每年定期對留守兒童家庭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建立留守兒童動態管理制度,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障留守兒童生活有序,學習有保障。

3.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進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等社會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專業服務。對留守兒童集中的學校教師,社會服務基層管理人員進行專題培訓,著重提高教師關愛照料農村留守兒童的能力。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定期給予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對有嚴重的心理疾病的兒童實施追蹤治療,盡力救治心理有嚴重缺陷的兒童。堅持與社會合作,主動鏈接社會資源參與工作??膳c通信部門聯系建立兒童服務站,提供親情熱線,讓留守兒童能和遠在千里的父母能夠說上一句話,為這些難得與父母見上一面的孩子們架上一座溝通的橋梁。endprint

(二)教育跟進,營造留守兒童良好育人氛圍

1.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建立或改善寄宿制中心學校,創造條件盡量讓留守兒童住在學校,便于統一管理。各級政府應根據本轄區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留守兒童生活標準和學費標準,督促相關部門按時保質保量執行,確保留守兒童衣食無憂。

2.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學校除按照教育計劃正常行課外,應特意設立"留守兒童之家",有專任教師和領導負責此事。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周末和節假日開展有意義的活動,讓留守兒童開心過節,減少無父母陪伴的寂寞。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一對一的幫助,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定時與孩子進行電話,微信交流,讓留守兒童的父母定期與照管孩子的老師們交流,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陪伴是對孩子最大的關愛,學校家庭通力合作,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3、街道社區主動承擔監管職責,開展多種有益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青工婦教育、關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責任單位要把家庭教育工作責任單位把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加強對父母和監護人的家庭教育指導,整合鎮、村、街道、社區的資源,建立父母、監護人教育培訓指導、建立家庭教育咨詢站,街道社區管理人員主動與學校配合,對轄區內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父母情況、監護人的情況、聯系方式等要有詳細記載。發動志愿者擔任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或"義務輔導員",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思想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讓每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街道社區管理人員要重視留守兒童假期學習和安全工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組織豐富的活動。瀘州市江陽區鄰玉街道2017年7、8月年組織大學生、青年志愿者開展暑期義工活動,大學生們紛紛深入轄區各"農家書屋""留守兒童之家""黨群服務中心""特色產業基地",發揮自身特長,指導留守兒童學習繪畫、攝影、舞蹈、課外閱讀輔導等,豐富留守兒童暑期生活。此做法也可值得學習與推廣。

(三)家長擔當,愛心呵護不斷

1. 探索對留守兒童父母的法律問責制。對有以下情況者作這樣規定,第一:對遺棄、放任不管兒童的父母除經濟重罰外應追究刑事拘留。第二:對由于各種原因無法親自監護孩子而將孩子送他人監管的父母應明確規定以一年或一學期為單位探望孩子的時間,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和應提供的足額的教育生活費用。另外對撤銷監護資格的父母應當依法繼續負擔撫養費用。

2.強化留守兒童監護人責任意識??稍凇段闯赡耆吮Wo法》中可以加入"未成年人監護人委托制度",明確受委托監護人的職責,落實留守兒童監護主體,并強化其教育和管理責任,從法律上保障農村留守兒童權益。由村鎮、社區街道等留守兒童管理單位定期對監護人進行家庭教育培訓,定期檢查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管理狀況,對嚴重失職者造成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等行為導致其身心健康嚴重受損的,取消其監護資格并追究其法律責任。

3.安排有償"代理家長".對家庭經濟確實困難,需要父母雙雙外出務工而祖父母又沒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或社區的管理人員可在親戚朋友中為孩子尋找,有一定文化基礎和有愛心的"代理家長"。成為"代理家長"的條件:第一必須是自愿的。第二要經過村鎮、社區街道等留守兒童管理單位考核認可,既可以輔導孩子學習,又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根據實際情況,由家長、社區、街道,政府支付"代理家長"工資,使其安心工作,盡心盡力為代管兒童服務。

據社科院社會狀況綜合調查數據分析,中國農村現存留守兒童(16歲以下)總量在5000萬以上。全人口中曾經有留守經歷的人口總量規模約2億。保護農村留守兒童權益,是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需要、是建設新農村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值得欣慰的是瀘州市最近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源頭治理逐步減少兒童留守現象。引導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為農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幫扶支持。筆者堅信,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之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瀘州及全國留守兒童的權利保護問題一定能夠得到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謝平海. 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法律探究[J]. 福州黨校學報, 2015,( 1) .

[2]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3]孫彥臻. 我國留守兒童犯罪原因與對策[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3,( 1) .

[4]韓瑞萍. 農村留守兒童法律權益保護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 法制與社會, 2014,( 4) .

[5]張金平. 農村留守兒童權利的法律保護[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2,( 3) .

[6]張金平. 農村留守兒童權利的法律保護[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2,( 3) .

[7]高飛. 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實證研究[A]. 私法研究( 第15 卷) [C].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4.

[8]金磊. 農村留守兒童的司法保護機制研究[J]. 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1,( 1) .

[9]國家統計局. 2014 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EB/OL]. http: / /www. stats. gov. cn, 2015 - 04 - 29.

[10]勾順杰.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法律權利保護[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4,( 4) .

作者簡介:

楊文玲(1966- ),女,四川瀘縣人,瀘州職業技術學院教育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學校教育。聯系方式:15378304887endprint

猜你喜歡
保護機制瀘州市農村留守兒童
瀘州市人民醫院
瀘州市人民醫院
瀘州市人民醫院
瀘州市人民醫院
完善園林植物保護機制初探
傳統武術傳承人保護機制研究
大數據帶來的影響及個人信息安全保護
承德外八廟的文化價值與保護策略探析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真誠激勵,關愛相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