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澇壩凝析氣田油氣藏地質特征

2017-12-19 09:17宋建村
科學與財富 2017年33期
關鍵詞:凝析氣氣層油氣藏

宋建村

摘要:大澇壩凝析氣田是西北局近幾年發現的大凝析油氣田,作者通過對其地層、構造、油氣藏特征及地質特點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使大家對大澇壩凝析油氣田有個初步的感性了解。

關鍵詞:大澇壩凝析氣田;地層;構造;油氣藏特征

一、前言

大澇壩凝析氣田位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北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境內。大澇壩構造帶位于雅克拉—輪臺斷凸的北側,緊鄰庫車凹陷,呈北東東向延伸。構造帶形成受亞南斷裂活動的影響,在斷裂北盤形成一系列斷背斜或斷鼻構造。大澇壩凝析氣田包括I、II號構造,I、II號構造為構造帶東部的斷背斜,此構造上已發現工業油氣流。

二、地層概述

大澇壩凝析氣田是以長期發育的、受輪臺斷裂、沙雅斷裂以及亞南斷裂控制的繼承性斷隆。本區由上而下地層發育依次為:第四系(Q)、上第三系上新統庫車組(N2k)、中新統康村組(N1k)、吉迪克組(N1j)、下第三系漸新統蘇維依組(E3s)、始—古新統庫姆格列木群(E1-2km)、白堊系下統(K1bs)、卡普沙良群(K1kp)、古生界寒武系∈)(未穿)。

三、構造特征

大澇壩構造帶位于雅克拉—輪臺斷凸的北側,西起大澇壩VI號構造,東到大澇壩I號構造,是緊靠亞南斷裂北側白堊系下統不整合于前震旦系—奧陶系之上形成的多個局部構造。大澇壩I、II號構造即為該構造帶上靠近東部的局部構造。

該構造的形成和發育,據地球物理與科技攻關研究資料,主要是受亞南斷裂控制。其構造圈閉的形成時間和形成機制相同,為西馬拉雅早期亞南斷裂繼承性再次進入活躍期,使該區快速沉降,接受了河流、三角洲、湖泊等巨厚的碎屑巖沉積,且局部第三系有膏巖沉積。由于亞南斷裂的負反轉牽引作用,在亞南斷裂北盤(下盤)形成了一排串珠狀受斷層控制的牽引背斜(半背斜)。至西馬拉雅晚期,斷裂活動逐漸停止,最終奠定了大澇壩構造的格局。

四、油氣藏地質特征:

1、生油巖

經過S45井、DLK3井鉆探證實,該構造所揭露的各時代地層巖性均為氧化~弱還原環境下的沉積物,暗色泥巖較少,且泥巖中石膏含量較高;據科技攻關資料證實有機質豐度很低,蘇維依組、巴什基奇克組油氣來源于北部庫車凹陷侏羅系、三疊系油源層。

2、儲層特征

大澇壩凝析氣藏蘇維依組上、下氣層和巴什基奇克組氣層巖石類型相同,且比較單一,均以長石石英砂巖和巖屑長石石英砂巖為主。是河流三角洲相沉積及扇三角洲分流河道相沉積。蘇維依組上、下氣層砂巖儲集巖屬于中等偏差的儲層;氣層均為孔隙型儲層;巴什基奇克組氣層砂巖儲集巖屬于中等偏好的儲層,氣層均為孔隙型儲層。大澇壩I、II號氣藏的三套儲層孔隙以次生孔隙為主,原生孔隙為輔,儲層具有一定的非均質性。

3、蓋層

該構造上第三系蓋層非常發育,層多且厚。吉迪克組為一套淺—中深湖沉積,厚度巨大(累厚733.0m,單層厚度10-36m),巖性為棕、藍灰色泥巖、含膏泥巖與淺灰色細砂巖不等厚互層。雖本身形成儲蓋組合,經鉆探證實其儲層皆為水層顯示,可見橫向對比性差,但不影響對其下儲層的封蓋作用,蘇維依組中部褐棕色泥巖、含膏泥巖、粉砂質泥巖,庫姆格列木群中下部灰綠、棕紅色泥巖單層厚度5-20m,最大可達30m以上,累積厚度雖不及吉迪克組,但其下部夾多層蒸發巖,十分致密,是優良的局部封蓋層。

4、儲蓋組合

本構造各系地層均發育有厚度不等的砂巖體及泥質巖類,最具有意義的儲蓋組合有三套:即以吉迪克組棕、藍灰色泥巖與蘇維依組頂部砂巖段組成的第I儲蓋組合;蘇維依組中部、下部褐棕色泥巖、含膏泥巖與底部砂巖段組成的第II儲蓋組合;庫姆格列木群中下部灰綠、棕紅色泥巖與巴什基奇克組砂巖段組成的第III儲蓋組合。這三個儲蓋組合在本構造區內橫向變化不大,分布穩定,可比性強。

5、油氣藏類型及驅動類型

大澇壩各產層天然氣性質非常接近。天然氣中甲烷含量在80.34~85.53%之間,C1/(C2+C3)一般均小于10,在5.72~8.49;二氧化碳含量平均為0.53%,天然氣具有凝析氣藏天然氣特征。原油相對密度平均為0.7978;粘度為2.69MPa.s,屬于低密度、低粘度、低硫、高含蠟的輕質原油,具凝析油特點大澇壩氣藏I、II號構造分三個氣層,根據S45井油氣分析結果,參考表1,其中蘇維依組上下兩個氣層,是以彈性氣驅為主的層狀邊水凝析氣藏;巴什基奇克組一個氣層,以彈性氣驅為主的塊狀底水凝析氣藏。

6、氣藏溫、壓系統及氣水界面

根據S45井試采情況,各油氣藏壓力系數在1.139-1.150之間,屬正常壓力系統;各油氣藏的地溫梯度在2.342-2.383之間,屬正常地溫系統。

大澇壩I、II號氣田的氣水界面見表2、3。

五、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介紹,將大澇壩凝析氣藏I、II號構造大體的地質特征呈現給大家,使讀者對祖國西部這一大凝析氣藏有一個初步認識。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勘探、開發的深入進行,大澇壩凝析氣藏在“西氣東輸”的進程中必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增儲上產的重要接替區。

參考文獻:

[1]賈承造等,《盆地構造演化與區域構造地質》石油工業出版社 2000年

[2]M.E.圖克爾 韓書和譯,《沉積巖的野外描述》 地質出版社 1984年12月

[3]周棣康等,《天山南地區地層沉積特征與劃分依據》 《新疆地質》2003年

猜你喜歡
凝析氣氣層油氣藏
組合段塞工藝解除凝析氣井水鎖傷害實驗評價
基于孔、裂隙理論評價致密氣層
《復雜油氣藏》征稿細則
基于油氣藏認識的定錄導一體化技術在大牛地氣田的應用
涪陵頁巖氣層構造變形量化研究獲新進展
油氣藏型地下儲氣庫注采井環空帶壓初步研究
船底凹槽氣層流動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
產水凝析氣井積液診斷研究
盆5低壓凝析氣藏復產技術難點及對策
蘇里格氣田致密砂巖氣層識別難點及方法評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