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策略

2017-12-26 13:48周園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7年43期
關鍵詞:文化產業供給一帶

◎周園

“一帶一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策略

◎周園

文化產業是關系到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支柱型產業,其在國際社會競爭中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一帶一路戰略計劃的提出與實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鑒于此,本文將探究一帶一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策略,旨在更好地推動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帶一路是我國構建全方位新格局、應對全球經濟急速變化的戰略對策。一帶一路這項經濟、文化政策,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一帶一路不僅包括文化產業,還需要充分發揮文化產業搭臺、帶路的重要作用。新形勢下,積極探究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帶一路”與文化產業的關聯性

2017年5月15日,舉世矚目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勝利落幕,我國倡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再次激發了一千多年前的古老路線的無限活力?!耙粠б宦贰背艘诮洕县灤﹣啔W板塊以外,還要在文化上再次將東西方連為一體。文化包容是文化共鳴的基礎。古絲路的核心價值在于借由陸上商貿而互通有無,新絲路將陸路交流合作通道升級為一個海陸并舉的閉環,并邀請沿線各國與中國一道互相尊重、互利互惠、凝聚共識、共建共享共贏?!耙粠б宦贰背h的落地使100多個擁有不同文化的國家緊密關聯,足見“絲路精神”的創新傳承和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與包容。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同時,也提出了五個“相通”的概念,而“五通”中最后一項就是“民心相通”,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流如何做到“民心相通”,離不開文化產業的對外發展與傳播。

當前,在世界范圍內,我國文化產業的輸出力度依舊是非常不足的,而一帶一路的建設,必將為文化產業的輸出提供新的空間。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并在短短幾年之中受到世界范圍的呼應,固然是經濟的力量。但是從長遠來看,必須強化文化的力量,尤其是傳統文化的力量??梢哉f,文化產業的輸出必然也會與經濟輸出相呼應,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一帶一路政策的持續開展。

“一帶一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巨大挑戰

全球經濟下行將影響市場與消費。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對世界經濟產生的嚴重打擊,而且經濟危機的深層次影響正隨著時間的推進逐漸顯現出來。美、英、俄、哈、中等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持續下行。權威調查研究顯示:2014年烏克蘭、俄羅斯經濟下行趨勢非常嚴重;2015年俄羅斯經濟持續下滑,哈薩克斯坦預算收入減少22%,其他地區和國家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經濟下行壓力。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中,文化地產、藝術收藏等文化產業的消費受到了嚴重影響,甚至出現萎縮局面。與此同時,一帶一路部分沿線國家的經濟水平比較低,例如,塔吉克斯坦的平均月工資只有110美元,烏茲別克斯坦、老撾、孟加拉、柬埔寨等國家的整體經濟水平較低。由于一帶一路國家經濟欠發達,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需求都得不到滿足,文化產品的銷售更是無從談起。

沿線國家的政策限制與認知偏差。由于意識形態、歷史遺留等問題的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我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再加上西方等英語國家的偏頗報道,很容易讓沿線國家錯誤地認識一帶一路戰略計劃,將其與馬歇爾計劃、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等掛鉤。再加上中國與印度、菲律賓等諸多國家的矛盾沖突,導致他們對一帶一路計劃產生誤解,進而影響到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不同國家的政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例如,近年來的國際電影節上,伊朗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該國的電影審查制度依據比較嚴格。我國制定的網絡、影視等政策,會影響沿線國家文化產業的進入;同時,沿線國家的各項文化政策也會影響我國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

沿線國家文化差異問題。一帶一路不同國家的風俗、宗教、理念、生活方式等均不相同,甚至存在沖突,導致各國家文化產業的交流溝通障礙重重。例如,大部分沿線國家信仰佛教、伊斯蘭教等宗教,而我國則無明顯的宗教信仰問題;泰國性文化非常開放、伊朗女性文化保守等等,這都與我國文化存在較大差異。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沖突和差異,將會嚴重影響文化產業的合作點與契合點,進而影響文化產業的整體推進。與此同時,沿線各個國家的文化盜版問題比較嚴重,例如,俄羅斯、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國家的盜版現象比較嚴重,雖然國家出臺了相應政策,但這一問題依舊未得到解決。嚴重的盜版問題,會直接影響創意人才的各項利益與積極性,最終影響文化產業良性發展。

“一帶一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策

緊抓時代發展機遇。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發展受到沉重打擊,在這種形勢下,文化產業已成為各國著力突破的重要領域。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我國文化產業保持逆勢增長態勢,這對惠民生、調結構、保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對此,我們必須通過文化產業抵御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更應充分抓住這一契機,在國家戰略規劃的指引下,合理預測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并做好沿線國家的文化產業拓展、規劃與預警工作,爭取在文化產業上的話語權,并在服務、技術等方面有所作為,重新樹立中國形象,進而全面提升全世界對中國文化的欣賞與認同。

供給側調整。在全國經濟轉型發展的今天,加強供給側政策調整是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與重點。文化產業是否滿足文化需求,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文化產業拓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在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規劃下,積極開展供給側調整,有助于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高水平發展以及提升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地位。首先,必須加強我國文化產業服務、技術、產品的全球供給能力,建立健全完善、有序、開放的文化體系,按照多元化的發展目標,全面提高供給側的文化產品供給效率與質量,激發市場活力。加強我國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力度,積極打破行業壟斷與地域分割,全面提升文化產品的適銷對路。其次,積極打造消費型文化產品,增強產品附加值、延伸文化產業鏈,全面提升文化產品的藝術與文化價值,盡可能避免文化產品的同質化問題。在新形勢下,文化產業的發展應在追求數量的同時,加強對質量的關注,積極調整供給側結構,全面提高文化產品的供給效益。再次,還需要繼續深化文化產業的國際拓展機制,積極參與全球公共產品供給以及經濟治理,積極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新形態,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動力,促進文化產業經濟與社會效益的統一。通過文化產業供給側調整,發展提質升級的新業態,推動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打造中國品牌。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站在文化產業品牌制高點,積極參與到全球文化競爭中去。積極打造文化品牌,立足國內市場,在本國市場中站穩腳跟、保持市場主體地位,以更好地走出去。我國文化產業應在建立文化品牌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以及親和力,迅速占領一帶一路等國家的文化圈,并成為區域市場上的主導者,然后以全新的姿態和飽滿的競爭力進軍歐美等國際市場?,F階段,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高科技將文化品牌打造與高新技術相融合,促使各項資源優化配置,全面提高文化產業的創新能力,更好的促使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的轉化。只有充分利用高新科學技術,才能不受制于文化資源的限制,才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與時俱進的產品。

盤活文化資源。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與燦爛的民族文化,而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在民族文化方面有著更突出的價值。例如,古典詩文、民族服務、民俗等等。我國地域遼闊、民族文化各異、地域文化豐富。例如,古蜀文化、齊魯文化、京味文化等等。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們必須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資源與價值,特別是挖掘極具吸引力的民間文化,我們應積極的疏導,通過舉辦多種創意活動、節慶活動,全面提升文化產品的競爭力。雖然現階段西方等歐美國家的創新能力、科技水平較高,文化產業的整體運作水平也較高。但我們要相信古老中國的神秘感以及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會對全世界產生巨大吸引力。通過盤活文化資源,更好地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合作,推動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文章以“一帶一路”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為切入點,從時代發展機遇、供給側調整、中國品牌、文化資源等角度,詳細論述了“一帶一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策,多角度入手,旨在更好地推動文化產業及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

猜你喜歡
文化產業供給一帶
“一帶一路”我的夢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數說“一帶一路”這5年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帶一路”這趟車?
文化產業
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