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過勞猝死事件頻發 醫院管理者如何應對

2017-12-28 12:08王山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7年7期
關鍵詞:勞動法醫護人員醫療

王山

醫生過勞死頻發.過勞現象嚴重

近些年醫生過勞死頻發,僅2015年1-6月份,據不完全名單,就有8位大醫院的中青年醫生猝死。過勞死醫生的年齡大都集中在35-55歲之間,這可是醫生的黃金階段。

2016年發生的兩起醫生猝死事件更讓人震驚。2016年6月30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華創傷骨科雜志》的編委,編輯部副主任金丹教授不幸猝死,年僅45歲。2016年12月7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王昭和呼吸科主任醫師尹小文2名骨干醫生在短短的24小時內相繼猝死,年齡分別為43歲和40歲。

醫生,是掌握健康知識和醫療技術的人,更容易了解和知曉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更便于及時就醫。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醫生卻接連發生“過勞死”,這無疑直接刺痛了公眾對“過勞死”的敏感神經。

“過勞死”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重,心理壓力太大,從而出現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于積重難返,將突然引發身體潛在的疾病急性惡化,救治不及時而危及生命。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重,心理壓力過大,是過勞死的三大原因。

2014年,中國醫師協會就曾公布過醫師身心健康問題的調查:90%以上的人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26%的人工作時間為10-12小時;13.5%的人每天超過12個小時;80%的醫生沒有雙休日的概念;84.71%的醫生最近一年都沒有帶薪休過假。

一周七天里,53%的醫生需要工作6天,29%的醫生則需7天連續工作;近93%的醫生感覺每天下班后狀態不佳44.78%的醫生感覺“有點累”;高達48.05%的醫生感覺“非常累”。

“累”幾乎成了所有醫生的口頭語,動輒數小時的高風險手術,全天候的負責所分管的患者,時刻準備著處理緊急狀況只要手術開始,便沒了下班的概念無論幾點,只要門診還有病人,就不能離開;值了一晚上夜班,不管你睡沒睡覺,第二天必須處理完醫囑或者還要手術;即使下班了,如果病情有變化,一個電話就必須回來,哪怕是凌晨時分。

醫院成為《勞動法》的法外之地

1995年實施的我國《勞動法》第36條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隨后出臺的《國務院關于職5252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第三條,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在勞動監察部門緊盯外資企業、合資企業、民營企業的勞動法落實情況時,唯獨繞開醫療行業;在產業工人、農民工都在用勞動法保護自己的時候,唯獨醫護人員保持沉默,是醫護人員不懂法,還是甘愿“違法”?

據統計,我國高年住院醫師平均年收入為7.1萬、主治醫師為8.5萬、副主任醫師為8.9萬、主任醫師為9.3萬。醫生不是不想過百萬年薪的日子,可實際上,90%的醫生的平均年收入不到百萬年薪的10%。至于加班費,還是不說了吧。

醫護人員過勞,傷害的不僅僅醫護人員自己

2007年11月聯合委員會《質量和患者安全雜志》刊文指出,有確鑿的證據標明:持續加班和延長工作時間可顯著增加疲勞,并降低績效和安全。200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由睡眠不足6小時的主治醫師所完成的手術造成的并發癥發生率會增加。工作時長超過12.5小時的護士工作中發生錯誤的幾率是正常工作時間護士的三倍多。

海量的數據說明了同樣的事情:一旦你超過了某一點,發生錯誤的風險會顯著增加。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是有生理極限的。

國外已有研究結論:醫生過勞,醫療的差錯率增加。所以,鼓勵過勞;或者變相鼓勵過勞,比如將過勞者作為典型加以表彰;或者規章制度迫使醫生過勞,其實是對醫生、對患者都是不負責任的,對《勞動法》也是蔑視。

多重因素導致醫生過勞

不是醫生喜歡過勞的日子,而是一種無奈。歷史的沉珂和行業的慣例裹挾著他們只能忍受著這樣高強度工作;否則,要么主動離開,要么被同行淘汰;醫生們對自己的健康甚至已經麻木,只是不斷出現醫生過勞死的新聞,才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健康依然是重要的。

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大醫院的醫療資源短缺。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大醫院,大醫院人滿為患,而小醫院缺乏高級設備和高技術醫務人員,小醫院不受信任。最終,大醫院的工作量巨大,大醫院的醫生承擔“看病難、看病貴”這個主觀結論帶來的后果。此外,當前的醫療糾紛頻發,為了劃分責任,醫生大量重復著無意義文書書寫和勞動。

據統計,2015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量達77億人次,平均每位居民就診5.6次。而全國的醫生總量為300多萬人,每千人口執業醫師僅有2.21人?;颊邤盗颗c日俱增,而醫生數量供不應求。如果醫生不加班加點,恐怕很難撐起如此龐大的診療量。

還有,醫療系統片面的強調服務,忽略了醫生的權益和公平性。在發達國家,只要患者病情不是特別危急,在醫院急診等候兩三個小時是常事。而在中國,醫生寧可不休息,也不會讓患者等太久。醫生加班理所應當,似乎患者的權益是權益,而醫生不需要權益。

醫院可以緩解醫生過勞問題

院長是一院之長,醫護人員是醫院最大的資源,醫院和院長對醫護人員的保護具有責無旁貸的義務。但現在,衛計委及相關部門出臺各種文件具體參與了各級醫院的經營與管理,院長的管理作用打了折扣,的確院長也有難處!

盡管過勞現象不是醫院單方的原因,盡管院長也有難言之隱,但是,醫院在人員調配、工作時間上總可以解決一些問題,比如:院長在自己的醫院可以落實8小時工作及補休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女職工特別保護制度、勞動防護制度等,這也是《勞動法》賦予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最低限度法律保障。用制度保障醫生的健康權益,為醫生創造良好的執業環境,醫院是可以做到的。

此外,醫院不能再把無私奉獻當做一種美德而加以表彰,珍惜生命、遵守法律才是醫生最大的美德;如果每個醫院的輿論導向都發生轉變,那么整個醫務界的風氣也會隨之轉變。

在以下幾個方面,醫院可以進行改進:

1、嚴格按照相關政策配備人員和設備,以確保實現適宜的工作時間和輪班制度。

2、建立和實施抗疲勞管理計劃,包括:鼓勵與他人交談;設置休息場所,比如手術室旁咖啡廳;采取小憩(不超過30分鐘)政策。

3、提供良好睡眠所需的基本條件,包括:不被打擾的充足休息時間和安靜的休息場所。

4、減少非醫療工作量,如行政、管理、公關、社會事務、應對媒體或場面應酬等。

5、減少醫生在科教研上的不合理負擔,對臨床一線醫生的職稱晉升要做出符合實際的安排。

6、嚴格控制各類各級專業和非專業的會議,這一點做起來似乎并不容易。

7、真正做到分級診療,常見病、普通病盡量不要驚動高年資醫生。

8、真正做好醫療責任險和醫院安保等措施,把醫生從不正常的醫患關系中解脫出來,安心和安全看病和手術,減輕心理壓力是對臨床醫生最大的解脫。

9、醫院利用自己的資源并用行政命令強制醫生體檢,對醫生的健康問題早發現,對存在的問題早處理。

最后,在這里借用廖新波的一句話作為總結:“民眾的健康必須要保障,但不能以犧牲醫務人員的健康甚至生命為代價!”

猜你喜歡
勞動法醫護人員醫療
醫護人員壓力源與應對策略現狀分析
醫療垃圾包括哪些?醫療垃圾運到哪里,如何處置?
意大利 帕帕喬瓦尼第二十二醫院 向勇敢的醫護人員們致敬
法國用免費拳擊課感謝醫護人員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爾濱捐贈醫療物資
等疫情過去,你要記得這四件事
【馬克龍公布法國勞動法改革計劃】
遇到疾病,如何醫療
醫療服務Ⅱ個股表現
勞動法中的工會角色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