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島內政局回顧

2017-12-28 10:30陳詠江
黃埔 2017年6期
關鍵詞:全代派系林全

陳詠江

近來,島內政局延續年初的紛擾態勢,藍綠白三方各種政治勢力依然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執政的蔡英文當局因執政不佳,爭議性事件不斷。蔡英文被迫在內外壓力之下換掉親信林全,不得不向黨內派系低頭,換上賴清德,重新擺出與派系合作掌權的姿態;民進黨順利召開全代會,顯示蔡的領導地位仍然穩固,但黨內矛盾暗潮涌動。國民黨仍舊未因民進黨執政不佳而獲得民眾的認可,黨主席選舉在激烈競爭下最終由吳敦義順利勝出,但國民黨的整合再起之路依然布滿荊棘。藍綠之外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所代表的所謂白色力量再度崛起,并成為輿論焦點,開啟與藍綠陣營同時角力的新模式。

賴清德接替林全出任“行政院長”

9月5日,蔡英文宣布林全請辭獲準,由臺南市長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這是蔡當局執政進行階段性調整的標志性事件,其來龍去脈及主要影響如下:

(一)蔡英文執政失敗,不得不“斷尾求生”。

一是林全唱“黑臉”早該下臺。蔡當局執政以來,強勢推行改革、蠻橫清算打壓對手,“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前瞻計劃等重大改革爭議均是蔡有意為之,林全則是堅決貫徹蔡的意志。結果引發民怨,導致蔡當局民調腰斬、支持度不斷探底,社會各界反彈聲浪不斷,推出名義上的責任人林全擋槍祭旗是蔡當局必然的選擇,林全下臺不過是早晚的事情。二是林全已經幫蔡“啃完難啃的骨頭”。蔡將4年執政分為改革期和選舉期,與林早有約定,2018年2月前沒有選舉壓力,可由林專心完成蔡交辦的各項階段性改革任務。如今,諸如年金改革、前瞻預算等最難啃的骨頭已經啃完,正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林的使命已經提前達成。三是黨內派系“逼宮”力道日隆。蔡聲望下跌導致黨內權威下降,黨內除英派人馬繼續支持林全外,新系力推賴清德上位,“正國會”、謝系、海派與其他反新系勢力則支持蘇嘉全繼任。在派系政治面前,蔡續挺林全已是“獨木難支”。四是林全已不愿繼續“背鍋”。在外有罵聲一片,內有怨懟使絆的情況下,林全如“誤入叢林的小白兔”一般已難以有效施展專業抱負,早就萌生退意,趁前瞻預算通過便主動遞上辭呈,也助蔡“斷臂求生”。

(二)蔡、賴結合其實是“貌合神離”。

對蔡而言,主要有兩層考慮:一方面,隨著蔡的聲望下降,黨內對蔡的牽制力道在增加,對林全“內閣”“老藍男”做派的不滿也轉換成對蔡人事安排的不滿,綠營上下更是擔心林全繼續做下去會拖垮民進黨“九合一”選情。于是,為了鞏固權力基礎,安撫黨內派系,對民進黨及支持者有所交代,蔡透過“林下賴上”,與賴所代表的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實現權力分贓,緩解了各方壓力。另一方面,讓賴“組閣”,既穩住賴,避免賴提前挑戰自己權威,還綁住賴,賴若在“行政院長”位置上做得好,則有利于蔡執政,若做得不好,則可讓賴提前折損,解除黨內對蔡連任最大的威脅。

對賴而言,賴2018年卸任臺南市長后很想更上層樓,卻苦于沒有合適的位置。賴雖有意接任“國安會”秘書長,但蔡卻屬意其出任“無兵、無將、無糧草”的“總統府秘書長”。賴若參選新北市長或臺北市長敗則難以再起,勝則繼續被綁在地方;若坐等民進黨2018年縣市長選舉失敗后接任黨主席,則會被黨內質疑,且不確定的風險太高。在新系力拱、蔡愿意放權讓步的情況下,提前出任“行政院長”對賴而言是最穩當的選擇。

(三)“林下賴上”對民進黨各有利弊。

一是短期內有助于蔡脫困。賴的支持度長期維持在高位,且在深綠大本營臺南執政多年,幾乎遇不到挑戰,被稱為“賴神”,同時獲得黨內最大派系新系支持與基本教義派認可,正好彌補蔡的短板,緩解蔡的壓力,挽救蔡低迷的支持度。二是有助于凝聚黨內向心力,提前因應2018年縣市長選舉。蔡、賴強強聯合,可以提振綠營基層士氣。賴從地方民意代表坐起,了解地方經營,如今提前熟悉“中央”業務后,可將“中央”資源精確挹注地方,為選戰厚植基礎。三是蔡、賴關系將更加微妙。賴任“行政院長”標志著民進黨內接班人問題正式浮上臺面。與其他“行政院長”權力完全來源于“總統”任命不同,賴同時具備高民意和強派系支持,若干得出色,蔡面臨被架空的可能。根據深綠的“新臺灣國策智庫”7月底針對2020年民進黨“大選”侯選人的民調,賴清德以38.2%的支持度遠勝蔡英文的20.8%。而蔡、賴年齡只差3歲,蔡對賴必然是既用且防,賴也會伺機而動。四是派系矛盾提前激化。新系將掌握從“中央”到多數地方縣市的資源分配,黨內派系失衡局面加劇。黨內第二大派系“正國會”的領導人、臺中市長林佳龍也具有追逐“大位”的自我期許,而林與蔡相差8歲,對蔡而言并不具有威脅性。日前,民進黨內上演“正國會”勇斗新潮流系的戲碼,借島內大停電逼迫新系大老、中油董事長陳金德下臺,就是力阻新系進一步做大。未來,民進黨內很可能繼續上演蔡英文聯合“正國會”與其他派系力抗新潮流系的大戲。

民進黨全代會凸顯蔡當局窘境

9月24日,民進黨召開第十七屆第二次全代會,通過“柯文哲”條款,并技術性處理“赦扁”提案,拋出“憲改”議題并試圖整理兩岸新論述,表明蔡暫時化解“獨”派逼宮壓力,壓制住民進黨基層反彈,捍衛了自身的領導地位,但隱患并未解決。

(一)主要內容。

一是肯定當前的“改革”路線。蔡英文致辭首先肯定當前以“分配”為主導的“改革”路線,將引發島內巨大爭議的“公教年金改革”“不當黨產處理”“前瞻基礎建設”等作為其執政成績。蔡稱,“把最困難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做”“雨過就會天晴”,宣誓繼續推動“稅改”“司法改革”“社會住宅”“長照”等“重新分配”舉措的決心。二是拋出“憲改”議題。蔡英文提出,“憲政體制”的改革是重點,“18歲公民權”“人權條款”“票票不等值”這些有高度社會共識的議題還沒有完成改革;民進黨不能回避“政府體制”的問題,要“打造更完善運作的民主憲政體系”。三是要啟動民進黨新論述。蔡英文提出,民進黨面臨“世界冷戰格局被多元情勢取代”“中國大陸崛起”“世界經濟發展模式變化”“臺灣社會變化”等四大變化,要形成新的論述響應這些變化,“盡快啟動一整套新論述的討論”。對兩岸關系,“必須堅持在臺灣主體意識及主權的原則下,尋求和對岸互動的新模式”。四是通過“柯文哲條款”。全代會通過“2018年直轄市長提名特別條例”及“2018年直轄市議員提名特別條例”。針對非執政縣市采征召提名,有特殊選情考慮可“另訂方案實施”,保留與柯文哲合作空間,被視為“柯文哲條款”。五是技術性處理“赦扁”提案。全代會前,民進黨“地方議會‘特赦阿扁大聯盟”提出的“建請蔡英文‘赦扁”提案聲勢浩大,獲85%以上的黨代表、86%以上的黨籍區域“立委”以及所有民進黨執政縣市長的連署支持,但卻遭到超過半數民眾反對,給蔡英文出了大難題。全代會上,蔡故意操作,以中場休息后人數不足法定開會人數的方式,將該案交給中執會研議,技術性擱置該案。endprint

(二)主要政治意涵及影響。

一是“憲改”有多層用意,但恐自食惡果?!靶迲棥毙琛?/4‘立委出席且出席‘立委3/4以上同意”加上“全民‘公投復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半數”方才有效,因門檻太高向來被視為假議題。蔡此時拋出,有平衡各方的多層用意:一則捍衛自身領導地位,擺平黨內紛擾,阻擋“赦扁”等內部壓力,也彰顯自己才是全代會主角。二則主動回應支持者訴求?!捌逼辈坏戎?、18歲公民權”等“憲改”訴求,都是有利于民進黨擴張基本盤的,有助于凝聚綠營士氣。三則利用民粹搞“政治詐騙”。蔡所提“憲改”訴求有高度社會共識,有助于民進黨在選舉前進行廣泛社會動員,拉抬選舉氣勢。不過,“憲改”也可能誘發政治風暴:一方面,“政府體制改革”是蔡“憲改”的訴求方向,可能實質破壞“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框架”。另一方面,“政府體制”朝“總統制”還是“內閣制”方向改革,涉及到蔡英文與賴清德的權力分配問題,會引起雙方明爭暗斗。

二是有意繼續強推改革,但執政壓力不會減輕。一是嘗到了甜頭。在蔡英文強勢改革過程中,國民黨的抵抗微不足道,且當前臺灣各項指標轉好,增加了蔡繼續強勢推動“分配式”改革的信心,認為民進黨當前的主要對手不是“威權政體”而是如何處理與社運團體的關系。二是少了顧忌。由于有賴清德作為擋箭牌,蔡不用再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改革有功則是自己的,有過可以推給賴,因此蔡敢于提出“憲改”這種爭議性議題,在重大爭議性事件上將由保守心態轉為更加開放。三是前途未卜。一方面,“稅改”等議題本身就會“順了姑情逆了嫂意”,是得罪選民的差事;另一方面,吳敦義領導下的國民黨在逐漸整合,反制的力道也在增強。

三是維持派系平衡,但黨內暗潮涌動。一是蔡與新系共治。蔡在致辭中先后夸贊陳菊、賴清德,并通過陳菊阻擋“挺扁”議員發難,表明蔡對黨內最大派系新系的倚重越來越深。二是黨內暗潮涌動。蔡將團結掛在嘴上,不斷灌輸選舉危機意識,利用技術性手段冷處理“赦扁”提案,多方勸解張花冠、陳明文的矛盾。但是,“赦扁”案遭擱置,讓已經復活的扁系極為不滿,提案的蕭永達、鄭新助等當面嗆聲蔡,金偉恒批評蔡“要吃掉民進黨”。張花冠、陳明文等地方勢力的矛盾也沒有停息跡象。

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

5月20日,吳敦義在首輪投票中票數過半,當選國民黨黨主席。國民黨正式進入吳敦義時代,但吳將如何振衰起弊、重整上路,形勢依然混沌不清。

(一)黨主席選舉激烈周折,最終順利勝出。

一是呈“三強三弱”態勢。國民黨主席每屆任期4年,洪秀柱于2016年3月26日補選成功,成為始于2013年馬英九任期內的最后一任黨主席,任期于5月20日屆滿。新一屆黨主席不但掌握2018年縣市長選舉提名權,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也將搶占先機。因此,黨內群雄并起,共有洪秀柱、吳敦義、郝龍斌、詹啟賢、韓國瑜與潘維剛6人通過連署,角逐黨主席之位。經過4月29日、5月6日兩場電視政見發表會及5場地區政見發表會后,20日選舉結果揭曉,吳敦義以過半票數成功當選國民黨新任黨主席,終于避免了出現國民黨主席選舉進入第二輪廝殺的局面。二是吳敦義老驥伏櫪方能成功問鼎。吳資歷最完整、經驗最豐富,曾任南投縣長、高雄市長、“立委”、“行政院長”、黨秘書長、“副總統”等要職。且吳基層經營扎實、人脈深厚,不僅獲黨內大佬及多數黨籍“立委”和中常委的支持,更獲地方派系及中南部黨員力挺。加上國民黨黨員結構發生不利于黃復興黨部的變化以及競選策略得當,使得吳敦義成為“本土派”及“非深藍”黨員的最大公約數。

(二)吳敦義當選黨主席后國民黨的走勢。

一是暫時穩住陣腳。吳終結黨內群龍無首狀態,有條件整合黨內各派勢力,防止國民黨進一步分裂,保存國民黨實力。在9月9日舉行的國民黨第20屆中央委員選舉中,國民黨權力結構重新洗牌,挺吳勢力獲得70%以上的中央委員席次,而曾經與吳敦義一爭高下的洪秀柱勢力則全面敗退,吳敦義完全主導國民黨內布局。二是對民進黨形成一定制衡。吳重新調整黨內結構,推動地方黨部主委部分直選。目前有10個地方黨部主委直選,其中包括4個“直轄市”,地方黨部主委的分量明顯上升。吳加強“黨中央”和“黨團”的溝通協作,試圖改變“黨中央”與“立院黨團”各自為政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黨團”戰力,更有效地應對民進黨的追殺與斗爭。三是各種挑戰依然存在。包括:國民黨長期存在的體制僵化、理念不清、派系矛盾、脫離民意、人才匱乏等問題。此外,民眾對民進黨的不滿仍舊未轉化為對國民黨的支持,2018年縣市長選舉吳必須讓國民黨贏得更多縣市,在黨產被追殺,缺乏資源又未實現轉型的情況下壓力仍很大。根據立場偏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近期的追蹤調查,國民黨的支持度一直維持在2成以下,在16%—18%之間浮動。根據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最新報告顯示,吳的形象仍然對青年缺乏吸引力,社運團體對其缺乏信任度。據親綠的“臺灣世代智庫”9月民調,仍有近6成民眾不相信吳敦義能夠帶領國民黨改革成功。不過,國民黨地方執政縣市長的表現受到好評,整體政績好于民進黨執政縣市。

柯文哲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一是成功舉辦世大運后聲勢上漲??挛恼軕{借無黨籍身份及柔軟身段,順利舉辦雙城論壇。此后,又成功在臺北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順勢扭轉之前一路下跌的民意支持度,讓聲勢重新上揚。根據《旺報》公布的政治人物聲望調查,柯文哲滿意度達37%,遠遠超過蔡英文的15%。TVBS最新民調表明,柯文哲支持度68%居冠,蔡英文只有31%。多項民調指出,柯執政滿意度高達七成以上。輿論甚至認為,柯不僅能順利連任,而且可以直接挑戰2020年“大選”。國民黨至今缺乏與柯一搏的人選,無論是朱立倫、張善政還是蔣萬安、羅智強等,雖然人選一籮筐,但都落后柯文哲。

二是民進黨保留與柯文哲等勢力的合作空間,但“獨”派等勢力開始圍堵柯。民進黨在全代會期間通過“柯文哲條款”,將非執政縣市的提名權牢牢掌控在黨中央手中,既避免提前與柯等非國民黨勢力的直接對撞,也保留了根據情勢變化自行提名的空間。不過,這種綏靖政策也引發黨內基層不滿,臺北市議員王世堅、“立委”鄭寶清等認為這是“與魔鬼交易、被政治綁架”。賴清德上任“行政院長”后首先就拔掉了柯的得力助手、臺北市警察局長邱豐光。隨后,在“中國新歌聲”節目在臺大遭遇抗議事件中,“獨”派借機生勢,把矛頭指向臺北市文化局、警察局,指向柯文哲配合統戰,要把柯抹紅、斗臭。

此外,“時代力量”被柯文哲聲勢掩蓋,最近持續走下坡路。近期民調顯示,其支持度由去年的14%,一路下滑,年初12%,年中只剩下6.4%。而其主席黃國昌遭支持者看破手腳,在勞工議題中故意放水,被諷刺為“國昌假哭”。同時,其在黨內的獨裁作風引發不滿,民間“罷免”黃國昌“立委”的連署也進展順利。在大綠執政的情況下,作為小綠的“時代力量”不敢正面反對,又無法開拓新的支持基礎,在民進黨基層防備下,發展空間大受限制。endprint

猜你喜歡
全代派系林全
民進黨派系新動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