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核制核?警惕東北亞地區的“核武裝論”

2017-12-28 10:31李崢
黃埔 2017年6期
關鍵詞:東北亞地區核武戰術

李崢

當前,在美朝圍繞朝鮮核試驗大打口水仗之際,日韓國內傳出希望美國為其提供核保護傘,甚至允許其獨立開發核導能力的呼聲。這種聲音當前尚未成為兩國國內的主流意見,但需要引起中國及全世界愛好和平國家的警惕。日本和韓國擁有核武將對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帶來災難性影響,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具風險的燃點。

東北亞上空曾長期籠罩核陰影

美國在東北亞地區部署核武有先例可尋。冷戰時期,美國先后在韓國和日本部署戰術核武器,主要目的是在與蘇聯戰略博弈中留有后手,預防朝鮮再次運用常規兵力優勢突破美韓防線。美國在韓國和日本部署核武的計劃高度機密,冷戰時期從未公布,很長時間后才被外界獲知。根據解密材料,1956年11月,美國空軍遠東司令部按實際作戰程序確定了議政府和安陽作為必要時接收和處置戰術核武器的地點。1958年1月,美國正式向韓國運進包括戰術地地導彈、巡航導彈、核地雷和核炮彈等核武器,主要儲存在靠近三八線的美軍基地。同年3月,駐韓美軍空軍開始攜帶核航彈飛行。據統計,美國核武器部署的高峰期,有近950件核武器部署韓國,這些戰術核武器都是準備在下一次朝鮮戰爭中實際使用的武器。

古巴導彈危機后,美蘇戰略對抗加劇,日本也被美國納入部署核武的范圍。隨著中國原子彈、氫彈試驗成功,美國加快了在日本部署核武的進程。據日本媒體報道,美國與日本在1969年達成密約,約定在向日本歸還沖繩島后,美軍可在沖繩部署核武作為交換。據美2016年解密文件顯示,在美國將沖繩歸還給日本之前,曾經于1962年在該地美軍空軍基地部署核航彈。

美國在韓國、日本部署核武是冷戰時期東北亞地區一系列戰略平衡變化的一部分。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美蘇的戰略平衡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讓美國不再相信僅依靠本土核力量就能夠對蘇聯實現足夠的威懾。1953年,蘇聯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打破了美國的壟斷。1955年,蘇聯成功試爆了160萬噸級TNT當量的核彈,擁有了“超級炸彈”技術。1957年,蘇聯先于美國發射了首顆人造衛星,攻克了核導運載的技術難題。1961年,蘇聯成功試爆了5800萬噸當量的“大伊萬”,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具殺傷性的武器。在這種壓力下,美國的選擇是充分利用在核武數量上的優勢,對蘇聯構成鉗制。

到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對在東北亞地區部署核武的看法又發生了變化。首先,在中蘇關系破裂和中國完全掌握核導能力后,該地區的核平衡發生了質變。中蘇之間的相互核威懾大幅降低了美國方面受到的壓力。其次,在美蘇通過《部分核禁試條約》獲取核壟斷的意圖并未被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接受,中國、印度相繼核試成功對美國震動巨大。為了阻止包括日韓在內的更多國家走向核武自主化的道路,美國停止了在日韓部署核武的計劃,并逐步撤出了在這一地區的核存在。

當前,日本和韓國尋求部署核武的背景和動機與冷戰時期截然不同。從國內看,日韓兩國震驚于朝鮮核能力的迅速進展,兩國保守派政府希望借此再次引入核武,滿足自身的政治訴求。不久之前,韓國最大在野黨自由韓國黨率團訪美,正式向美國國務院請求重新部署戰術核武器的要求。韓國保守媒體也大肆宣揚“核武裝論”,認為此舉是韓國唯一的生存之道。這些保守派的言論表面上是尋求與朝鮮的核平衡,實質上是想固化與朝鮮的對抗態勢,讓任何尋求改善與朝鮮關系的舉動面臨障礙。從國際看,日韓也開始擔心美國對朝政策的延續性和有效性,希望尋求其他手段獲得更大安全感。除了尋求引進戰術核武外,日韓也開始積極開發本國反導系統和中程導彈系統,避免受到朝鮮方面的不斷訛詐。

以核制核,特朗普政府危險的備用策略

特朗普對在日韓部署核武和日韓發展核武的態度與其前任有顯著區別,也不同于大多數美國政治精英。主流觀點認為,核不擴散是美國最大的安全利益之一,無論是朝鮮還是日韓擁有核武,都會破壞這一機制,讓更多國家尋求自主研發核武的路線。但在特朗普看來,缺乏約束力的核不擴散政策并不足以保障美國的安全,美國讓日本和韓國分擔東北亞防務壓力,需要以讓兩國發展更具破壞性的武器裝備為代價。2016年3月,特朗普在一次競選集會中宣稱會對日本和韓國開發核武器以威懾朝鮮的構想抱有開放心態,允許日本和韓國發展核武庫將減輕美國的壓力,以免每次朝鮮采取挑釁行動時,美國都得馳援日韓兩國。近期,特朗普在聯合國大會上的演講中再次重申了這一“美國優先”的原則,卻對核不擴散只字未提。

在朝鮮已基本獲得核導能力的情況下,美國對朝政策的選擇空間正在不斷縮小。隨著特朗普對朝調門益加負面,在聯合國大會上公然嘲弄金正恩為“火箭人”,威脅美國將“不得不”選擇摧毀朝鮮。美朝雙方通過對話、談判解決朝核危機的可能性正在不斷降低。美國當前解決朝核問題的選擇只剩下中策和下策。較為穩健的策略是繼續通過經濟制裁、軍事威懾和情報滲透對朝施加壓力,消耗朝戰略資源,期待朝鮮內部出現“積極變化”。美國也不排除在時機成熟時主動促成這一“積極變化”的發生,這種策略的成本要顯著低于戰爭,但有巨大不確定性。激進的策略是開啟對朝作戰準備,希求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但在朝擁有核生化武器的情況下,用軍事手段解決朝核危機風險巨大,必須做好萬全準備,收集充分作戰情報,逐步增加兵力部署和軍事動員。

從作戰準備看,美國軍方支持在日韓重新部署戰術核武,認為該武器能在對朝作戰中發揮關鍵作用。在日韓部署戰術核武能夠大幅增加美對朝全面進攻的反應能力,美也在考慮使用戰術核武消滅朝炮兵部隊、摧毀其核生化武器庫。從整體戰略看,在朝擁有核導能力后,美國對日本、韓國擁有類似能力的戒心顯著降低,開始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在美看來,日韓即便擁有戰術核武,向他國輸出核技術、核擴散的可能性也很低,不足以借此對美發動核訛詐。但是,日韓擁有戰術核武能夠很大程度上改變東北亞地區的戰略平衡,讓中國受到更大戰略牽制。在美國減少地區安全責任投入的情況下,日韓發揮更大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東北亞“核武化”可能成為戰爭的引線

核武自誕生之日起已走過了一次世界級的大戰和一次冷戰。由于使用門檻高,破壞力過于巨大,除美國之外沒有其他國家在實際作戰時使用這一武器,該武器的發展速度也顯著慢于其他軍備。核武更多作為一種威懾性武器而存在,也在一段時間內讓各國開始質疑核武存在的必要性和效力。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才會提出“無核世界”的設想,并希望徹底消除這一人類文明的隱患。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認同核武的使用門檻和反人類屬性,朝鮮的核計劃揭露了“無核世界”并不符合當前的國際政治實際,也讓更多國家開始重新關注核武的戰略和戰術價值。

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的核政策發生180度的急轉彎。特朗普不僅支持美國擴充核武庫,也默許軍方研發“多樣化”“實戰化”戰術核武的設想。在特朗普政府推動下,美國正在推動核武庫的更新換代,研發下一代戰略轟炸機、洲際彈道導彈和核潛艇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裝備。軍方甚至希望研發出一些可實戰的中小型戰術核武裝備,應對朝鮮、伊斯蘭國等威脅。這些新一代的戰術核武很可能被率先部署在日韓等前沿地帶。

日韓若部署核武將讓東北亞地區成為全球核武聚集度空前的地區。在此之前,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對宿敵都擁有核武,南亞是全球發生核戰爭可能性最高的地區。東北亞一旦出現核武化,將對該地區局勢帶來更為復雜的影響。相比南亞,東北亞的地理縱深更淺,核武這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僅能對一國造成毀滅性打擊,也很可能波及到鄰國,中俄很可能成為這場毀滅性沖突的受害者。

(作者為環球戰略智庫特約研究員)endprint

猜你喜歡
東北亞地區核武戰術
戰術引導模式在乒乓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2016年里約奧運會跆拳道比賽女運動員主要戰術應用特征分析
東北亞海洋經濟重心演變及影響因素分析
如何對抗毛球!全方位戰術考察
美國戰術供應公司AR10執法戰術步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