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小平的黃埔情緣

2017-12-28 10:38徐步軍
黃埔 2017年6期
關鍵詞:黃埔軍校同學會黃埔

徐步軍

鄧小平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也是精通兵略、戰功卓著的軍事家。不同于周恩來、徐向前、陳毅、聶榮臻等開國元勛,鄧小平未曾在被譽為世界四大軍校之一的黃埔軍校就讀或工作過,卻多次與“黃埔”發生交集,抒寫了一段跨越60年的黃埔情緣:青年時期的鄧小平主辦了素有“第二黃埔”之稱的西安中山軍事政治學校;上世紀80年代,作為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批準成立黃埔軍校同學會,親自會見臺灣知名黃埔同學……今年是鄧小平逝世20周年,此時回顧這一段難忘的歷史,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主辦“第二黃埔”

1924年至1927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為主要目標的國民革命,似滾滾洪流席卷中國。在大革命的影響下,陜西的國民革命運動也掀起了高潮。1926年9月,愛國將領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就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一職,接受國共合作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樹起打倒北洋軍閥政府、配合南方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旗幟。五原誓師后,在陜的中國共產黨人積極開創國民軍聯軍各部隊政治工作,同時興辦學校培養軍政骨干。1927年初,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國民軍聯軍駐陜司令部決定在西安創辦中山軍事政治學校。學校是以“開展政治軍事教育、練成革命軍人干部人才”為宗旨,仿照黃埔軍校辦學方式創建的新型軍政干部學校。學校形式上隸屬于國民軍聯軍駐陜總部,實際上由共產黨所掌握。在鄧小平等共產黨人卓有成效的領導下,中山軍事政治學校聲名鵲起,被稱為“第二黃埔”或“西北黃埔”。

鄧小平是受黨組織委派,提前結束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留學生活回國辦學的。1927年2月,鄧小平一行3人經過長途跋涉,歷經千難萬險到達西安。鄧小平與受馮玉祥邀請在國民軍聯軍擔任政治部部長的劉伯堅接上頭,隨后到剛成立的中山軍事政治學校任政治處處長兼政治教官,并任該校中共黨組織書記。鄧小平后來回憶說:“這個學校(即西安中山軍事政治學校)的主要職務都是由黨派人擔任的。校長史可軒是黨員(后犧牲),副校長是由蘇聯回國的李林同志(我們在法國就熟識,李后在中央蘇區犧牲),我同時擔任校黨的書記。學校經過短期籌備,很快辦起來,學生不少是黨的團員,除了軍事訓練外,主要是政治教育,健全和發展黨團等項工作。政治教育主要講革命,公開講馬列主義,在西安,是一個紅色的學校。這個學校在1928年成為陜西渭華暴動的基礎?!?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2/05/huap201706huap20170614-1-l.jpg" style=""/>

年僅23歲的鄧小平迅速進入角色,挑起了學校政治工作的重任。他不僅要抓學校政治工作的組織和管理,還要作為政治教員給學生上課。鄧小平先后開設了《社會主義概論》《共產主義ABC》《國家與革命》及《新三民主義》等政治理論課程,對學員們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增強他們對馬列主義和共產黨的認識。據當年的一些學員回憶,鄧小平知識淵博,講課深入淺出,生動活潑,風趣幽默。深奧的道理經他用歷史典故和淺顯的比喻講出,學員一聽就懂。他經常給學員講法國大革命和蘇聯革命的經驗、中國大革命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每個革命軍人應遵守紀律,養成吃大苦、耐大勞、英勇善戰的作風,使學員們在潛移默化中堅定了信念、增強了斗志。

在開展政治工作過程中,鄧小平注重培養骨干力量,吸納了一批優秀分子入黨,增添了黨的新鮮血液。鄧小平努力將這些加入了黨組織的學生分派到馮玉祥的各基層部隊去,逐步組建了一支由中國共產黨掌握的武裝力量,為后來黨領導陜西渭華起義創造了條件。陜北紅軍的一些將領,也是中山軍事政治學校培養出來的。

1927年春夏,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反共,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敗。6月,倒向蔣介石的馮玉祥也開始在自己轄區內進行“分共”和“清黨”,將在他部隊里工作的共產黨員“禮送出境”。根據黨的安排,鄧小平轉赴中共中央機關工作,離開工作了4個月的中山軍事政治學校。

批準成立黃埔軍校同學會

上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在毛澤東、周恩來關于爭取和平解放臺灣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為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開辟了切實可行的道路。在大陸方面的積極推動下,阻隔海峽兩岸的堅冰開始消融。長期以來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關心祖國統一大業的大陸黃埔同學受兩岸新形勢鼓舞,期盼成立黃埔軍校同學會,開展聯絡臺灣及海外黃埔同學、推動兩岸交流交往的工作。在1983年春節前的一次座談會上,侯鏡如、鄭洞國、黃維等早期黃埔同學,共同提出成立黃埔軍校同學會的建議。會后,有關部門將座談會情況向鄧小平作了報告。鄧小平非常重視,專門做出批示:“請中央書記處議定?!贝撕?,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進行研究,決定成立黃埔軍校同學會。

經過精心籌備,黃埔軍校同學會于1984年6月在北京成立。6月16日上午,黃埔軍校建校6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海內外黃埔同學和有關人士出席了紀念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高規格的黃埔軍校校慶活動,盛況空前,徐向前、習仲勛、楊尚昆、許德珩、宋時輪、程子華、楊靜仁、楊成武、肖華、陳再道、呂正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會議。紀念會上,正式宣布成立黃埔軍校同學會,通過了同學會章程,確定黃埔軍校同學會領導成員是:會長徐向前,顧問聶榮臻、許德珩,副會長程子華、侯鏡如、鄭洞國、宋希濂、李默庵。

黃埔軍校建校60周年紀念會的成功召開和黃埔軍校同學會的成立,經媒體廣泛報道后,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國內黃埔同學聞訊后歡欣鼓舞,紛紛申請加入黃埔軍校同學會。很多同學表示:“同學會是自己的家,今后更是報國有門了?!焙M恻S埔同學得知消息后也都異常激動,一些同學專程回國申請入會。

成立33年來,黃埔軍校同學會堅持“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的宗旨,弘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廣泛團結海內外黃埔同學,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大力開展反對和遏制“臺獨”的斗爭,圍繞增進兩岸黃埔同學感情、拓展兩岸各領域交流交往等做了大量工作,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做出了積極貢獻。endprint

會見臺灣知名黃埔同學

為宣傳對臺方針政策、推動兩岸關系發展,鄧小平做了大量工作,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會見來訪的臺灣、港澳及海外朋友,取得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其中,以會見臺灣黃埔同學鄧文儀反響最為熱烈。

鄧文儀是黃埔軍校1期生,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1945年后,任國民政府國防部新聞局長、政工局長,是國民黨第六屆中常委。1949年后,先后任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行政院內務部次長”等職,在臺灣政界頗有影響力。鄧文儀還是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讀書時的同班同學,兩人都就讀于中山大學第1期第7班。

大陸對臺方針的轉變,特別是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對鄧文儀產生了強烈的沖擊。經黃埔軍校同學會牽線,鄧文儀于1990年5月來北京訪問。5月16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鄧文儀。這是鄧小平首次會見來自臺灣的黃埔同學,堪稱歷史性時刻。鄧小平親切地對鄧文儀說:“我們都姓鄧,而且都是老朋友,什么事都可以商量?!碑斷囄膬x提及往事時,鄧小平再三說:“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不要再提了,都是兄弟之間的事情?!彼麑︵囄膬x講道:“大陸和臺灣是兄弟,都是一家人,不必打仗了,打仗對雙方都不好……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商量、不能改變的?但是要談臺獨不可以的……我們過去國共兩次合作都很好,也可以進行國共第三次合作……”他希望鄧文儀在臺灣多聯絡黃埔同學,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做貢獻。鄧文儀激動地說:“我這次來京訪問,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難得的一次”,“尤其是見到領導大陸的各位老前輩”,“能受到最高的優待感到榮幸……”他表示回臺后將積極聯絡在臺黃埔同學,致力促進兩岸交流往來。

這次會晤,新華社是唯一在場的媒體,但沒有發新聞稿,而是根據鄧小平授意,將會見時的照片交給鄧文儀。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考慮到鄧文儀的處境,讓他自己選擇發表時間。5個月后,鄧文儀在臺灣向媒體披露了訪問大陸的詳細情況。1990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臺灣《新新聞》周刊連載了“兩鄧”談話內容及照片,引起島內強烈震動。這是在大陸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兩岸關系破冰試水的重要時期,由“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直接向臺灣同胞闡釋對臺方針政策和兩岸關系發展藍圖,向島內發出了積極信號,對島內廣大思念故土、渴盼統一的黃埔同學也是一個莫大的鼓舞。1991年1月1日,鄧文儀與劉詠堯、袁樸、劉璠等黃埔同學在臺北發起成立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并擔任名譽會長。該會以“聯合黃埔同學、推動祖國統一”為宗旨,號召臺灣黃埔同學共同為國家統一、人民幸福而努力奮斗。

鄧小平的開闊胸襟和遠見卓識,為打破兩岸隔絕狀態、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兩岸黃埔同學交流合作指引了方向。此后,臺灣黃埔同學到大陸參觀訪問的越來越多,兩岸黃埔同學往來更加頻繁,共同開展了以反“臺獨”、促統一為主題的交流活動,成為聯結海峽兩岸的重要紐帶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骨干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歡
黃埔軍校同學會黃埔
仿佛在黃埔軍校上課
陳福成:為祖國統一盡力是兩岸黃埔人的天職
同學會
媽媽的同學會
黃埔軍校一期師生中的浙江籍中共黨員
留學同學會之超級社團
劉英杰
慶祝黃埔軍校建校九十周年
人間奇葩等2則
《同仇敵愾:黃埔將帥浴血抗日記》等56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