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筋性臟腑病?

2018-01-02 06:28蘇鑫童薛立功劉元石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7年11期
關鍵詞:經筋經脈臟腑

蘇鑫童,劉 琪,薛立功,劉元石

(1.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北京 100035; 2.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 100053)

【理論探討】

論筋性臟腑病?

蘇鑫童1,劉 琪2,薛立功2,劉元石2

(1.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北京 100035; 2.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 100053)

經筋病包括經筋痹病與筋性臟腑病,但目前中醫學界對于經筋病的認識與研究多局限于經筋痹病,對于筋性臟腑病缺乏系統的認識,使筋性臟腑病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經筋理論不僅可用于指導經筋痹病的診治,亦可指導筋性臟腑病的診治。筋性臟腑病與非筋性臟腑病并不等同,需嚴格區分。故旨在通過經筋理論從筋性臟腑病的概念、病因病機、診斷與治療4個方面探討此類疾病,希望借此引發大家對筋性臟腑病的關注與研究,從而正確應用經筋理論指導筋性臟腑病的診治。

經筋;經筋理論;筋性臟腑病

中醫學界對于經筋病的認識與研究目前多局限在經筋痹病,對于筋性臟腑病則鮮有論述[1]。有學者提出,經筋病可不只表現為以痹病為主的運動系統疾患,亦可表現為以臟腑功能失常為主的內科疾病[2],即筋性臟腑病。筆者認為,筋性臟腑病的概念、病因病機以及診治與臨床中更為常見的非筋性臟腑病皆有不同,需要醫者嚴格區分、準確施治方能發揮好的臨床療效。本文旨在闡述筆者對筋性臟腑病的一些淺見,以期與醫道同仁共同探討,為此類疾病的治療提供參考方向。

1 何為筋性臟腑病

筋性臟腑病即因十二經筋病變引起的以臟腑功能失常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鹅`樞·經筋》是《黃帝內經》論述經筋病的專篇,其系統闡述了十二經筋的走行以及病變特點,其中多條經筋病描述的癥狀符合臟腑病的臨床表現,如“手太陰之筋……其病……支轉筋痛甚成息賁,脅急吐血”“手心主之筋……其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手少陰之筋……其病內急心承伏梁”。由此可見,筋性臟腑病是客觀存在的。但縱覽十二經筋,皆起于四末,終于頭身,無一者與臟腑有絡屬關系,且楊上善在《黃帝內經太素》中亦云:“十二經筋內行胸腹廓中,不入五臟六腑?!比绱司彤a生一個問題,既然十二經筋不入于臟腑,當十二經筋出現病變時為何會出現臟腑病的臨床表現,筋性臟腑病是如何產生的?

2 筋性臟腑病產生的病因病機

圖1顯示,十二經筋“主束骨而利機關”(《素問·痿證》),與骨骼運動密切相關,生活中長期的活動必然導致經筋的損傷,損傷后機體可在一定程度上自我修復,但反復損傷與修復加之外邪的作用(以風寒濕邪為主),則可形成病理產物“橫絡”(《靈樞·刺節真邪》)。經脈穿行于經筋之中,為“橫絡”所卡壓,經脈中的氣血運行受阻進而帶來三方面的影響:一是氣血不行,“不通則痛”,出現經筋痹痛;二是經筋失于經脈中氣血的濡養則會導致結筋病灶點的產生以及經筋損傷的進一步加劇[3-4];三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會導致其相絡屬臟腑功能失常進而引起筋性臟腑病。因此,十二經筋雖不入于臟腑,但因經脈穿行于其中,故當其病變時必然會對臟腑以及經脈產生影響,從而出現臟腑病的相應表現。與此同時,由經筋損傷引起的經筋痹痛是筋性臟腑病的一個重要提示點。

圖1 筋性臟腑病產生原理圖

3 筋性臟腑病的診斷

筋性臟腑病既是臟腑病又是經筋病。作為臟腑病,其具有臟腑功能失調所帶來的一系列臨床表現,可用于指導臟腑辨證;作為經筋病,則又具備所有經筋病的一個共同特征即疼痛。因此,在筋性臟腑病的診斷中,臟腑辨證固然不可或缺,但僅依靠臟腑辨證遠遠不夠,筋性臟腑病的發病根源在于十二經筋病變。通過臟腑辨證,借由相絡屬的經脈可以提示病變經筋;而通過疼痛找尋結筋病灶點,則可以明確病變經筋及治療靶點。因此,筋性臟腑病的診斷需將臟腑辨證與經筋辨證有機結合,方能追根溯源指導治療。

4 筋性臟腑病的治療

所謂“治病必求于本”,中醫治病前必先明確病因病機,方能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經筋損傷可出現結筋病灶點,引起“橫絡”卡壓,使經脈不能正常運行氣血,進而引起筋性臟腑病。故治療時必以經筋辨證,明確病變經筋,找尋結筋病灶點,針對結筋病灶點進行治療,用解結之法挑撥橫絡,解除卡壓,使經脈中氣血得行,則臟腑功能自能恢復。正如《靈樞·經筋》所云:“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倍诜墙钚耘K腑病中,相應的臟腑及其所絡屬的經脈本身有虛實變化,故治療時或僅以臟腑辨證施以湯藥,或循經取穴施以毫針以求補虛瀉實,從而恢復正常的臟腑功能。因此,筋性臟腑病與非筋性臟腑病的治療原則和具體方法截然不同。

在筋性臟腑病中,經筋損傷產生的“橫絡”對經脈造成的卡壓所致的經脈氣血不通以及臟腑功能失常并非臟腑本身的虛實變化,松解結筋病灶點,解除“橫絡”卡壓則經脈自通,無需對經脈以及臟腑本身進行治療。相反,針對筋性臟腑病的治療,若仍采用治療非筋性臟腑病的治療原則,亦即《靈樞·經脈》所言:“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之法,不對損傷的經筋以及產生的結筋病灶點進行治療,則無異于舍本逐末,南轅北轍。雖可解一時之患,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5 結語

近年來,關于應用經筋理論指導筋性臟腑病治療的大量文獻見諸報端[5-7],說明筋性臟腑病的治療逐漸受到業內同道的重視,但其中亦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乏系統應用經筋理論指導筋性臟腑病診治的臨床研究;二是多數研究僅單純地停留在用某種特定療法治療某種特定的疾病上,且臨床報道多為小樣本病例,其可靠性及可重復性尚待斟酌[8]。經筋理論是中醫經絡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筋性臟腑病的系統診治則有賴于經筋理論的指導。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對經筋理論的認識,并進一步挖掘整理。

[1] 路貴敬.淺談薛氏經筋理論及其臨床意義[J].光明中醫,2014,29(8):1585-1587.

[2] 劉杰.經筋理論臨床治驗理論探討[J].北京中醫,2003,22(5):23-25.

[3] 蘇鑫童,劉元石,楊濤,等.長圓針治療偏癱肩手綜合征Ⅰ期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 29(2):153-155.

[4] 蘇鑫童,馬曉晶,薛立功,等.論經筋痹痛[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5,21(4):381-382.

[5] 尚軍,李江舟,孟蘇華,等.長圓針松解腰椎橫突治療頑固性呃逆29例[J].中國針灸,2012,32(10):906.

[6] 王淑娟,李江舟,王松子.長圓針解結天宗次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2,39(11):2265-2267.

[7] 董寶強,李江舟,張書劍.長圓針針刺背俞穴為主治療痤瘡194例[J].中國針灸,2011,31(9):850.

[8] 侯春福,韋嵩.經筋理論與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6):1819-1821.

R686.3

A

1006-3250(2017)11-1529-01

北京中醫藥科技發展資金項目(QN2016-14);首都臨床特色應用研究(Z131107002213039);首都醫學科技發展基金(SF-2007-Ⅲ-32)

蘇鑫童(1989-),男,福建莆田人,醫師,醫學碩士,從事針灸及神經內科的臨床與研究。

2017-03-26

猜你喜歡
經筋經脈臟腑
從出土經脈類文獻看手三陽脈的循行與證候演變?
足三陽經筋與膝關節痛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火針經筋點刺配合針刺治療Megie綜合征驗案1則
經筋理論在臨床治療膝骨關節炎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經筋理論在臨床治療膝骨關節炎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醫研究進展
臟腑疏通術
化解尷尬需通“經脈”
談“經脈”等詞的英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