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林參畫意

2018-01-02 17:39季熊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關鍵詞:文人園林繪畫

季熊

摘 要:中國園林大多是由文人畫家設計,故有“園林參畫意”的造園傳統。因中國造園理論至明末才出現,所以受畫論影響較大。魏晉南北朝謝赫提出過品評繪畫的“六法論”,至今依然適用于園林的評判標準。

關鍵詞:園林;六法論;繪畫;文人

中圖分類號:J2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013-01

“六法論”出自魏晉南朝謝赫的《古話品錄》,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這些都是在總結繪畫實踐后提出的,謝赫認為“六法”是互相關聯的有機整體。在中國繪畫與園林同生互養的傳統中,六法也能作為造園法則來加以詮釋。

一、氣韻生動

“氣韻生動”是品畫的最高準則,謝赫視其為“六法”之本,其它五法則是達到這一準則的必要條件。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指出:“氣韻生動與煙潤不同。世人妄指煙潤為生動,殊為可笑。蓋氣者有筆氣、有墨氣、有色氣,而又有氣勢、有氣度、有氣機。此間即謂之韻,而生動處則又非韻之可代矣。生者生生不窮,深遠難盡;動者動而不板,活潑迎人。要皆可默會不可名言?!雹?/p>

造園講求起、承、轉、合,一氣呵成,建筑、疊山、理水及花木配置等各項元素須得氣脈貫通,渾然天成。若是借有限的屋木山水營造出了無限的意境,即為“氣韻生動”的園林。造園景中求景,不如無景處求之,粉墻、水池及靠反射來拓展景深的鏡子,皆于無景處得之,可謂“空故納萬境”。足見留白對繪畫及造園的重要性,如王維詩中所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氣韻往往就在留白處。

二、骨法用筆

文人造園的疊山理水,猶如畫中的筆墨,骨法用筆,方為上品。園中氣韻也是通過實體的屋木山水來表現。僧人石濤精通繪畫與造園,曾疊揚州片石山房假山,原型被學者推測為其《醉吟圖軸》中的主峰,重修時即參照此畫來疊山。

計成《園冶》中說自己:“少以繪事,性好搜奇,最善關仝、荊浩筆意,每宗之”,《掇山篇》言:“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皴紋,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圓窗,宛然鏡游也?!雹陉悘闹芟壬舱f“‘景之顯在于勾勒。且遠山無腳,遠樹無根,遠舟無身,這是畫理,也是造園之理?!雹厶K州園林假山與建筑,很像寫意畫的筆墨關系。黃石假山不加修飾,仿倪云林皴法堆石,更使建筑顯得婀娜多姿。又如車前子《品園》中所說的,建筑的墨是滋潤的,假山的筆是干枯的,潤似春雨,枯如秋風,春秋筆法,傳統繪畫里的筆墨之美全在這里。

三、應物象形

文人造園疊山理水,不是對真山水的直接模仿,而是對其概括、提煉,以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疊山得有山的各種特征,如清戈裕良疊環秀山莊假山,峰、巒、溝、壑一應俱全。網師園彩霞池,水口溪流皆備,池水將盡處,首尾分別架曲、拱二橋,即《園冶》所述的“疏水若為無盡,斷處通橋”,以此來拓寬景深。疊山理水以形寫形,以色貌色。在有限的空間內表達無限的物象,須用寫意手法萃取自然中的典型,再以抽象簡約的形式復現于園內。

《園冶》中的“多方勝境,咫尺山林”,就是真實山水的縮影。計成所造的五畝園,“合喬木參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畫意,依水而上,構亭臺錯落池面,篆壑飛廊,想出意外”。這便是文人造園所遵循的“應物象形”原則。

四、隨類賦彩

文人墨繪重墨不重彩,造園亦復如是,因而文人園林基本上是以黑、白、灰、褐、綠五色為主。唐朝杜牧有詩曰:“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足見江南草木四季繁茂,故園中不乏色彩,只需以粉墻襯托花光樹影。正因建筑的素雅,園林才更像淡逸清新的墨繪?;疑暮c黃石有著不同的配色方式,產生的美感也各有千秋。

如網師園中湖石配以白皮松,大有“一水方涵碧”的寒意;個園中黃石配以紅楓,夕陽晚照下,卻有“千林已變紅”的秋思。園林中求色,不能以實求之。北國園林,翠松朱廊襯托藍天白云,以有色取勝;江南園林,粉墻黛瓦點綴云山煙樹,以無色見長。然無色卻能得萬千形象之變。白本非色,因色故顯;池水無色,而色最豐。色中求色,不如無色中求色。北方皇家園林大多仿北派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金碧山水,園林宮殿煥彩生輝。江南文人園林則多效南宗王維的水墨山水,不尚五彩,知白守黑,通過墨色深淺的變化表現物體的色彩感。這種對色彩明暗的把握與運用,也滲入到文人園林之中。

五、經營位置

江南的私家園林,雖然占地少,規模小,造園家們卻能將園林中的景致作出巧妙安排,營造出“小中見大”的意境,使人從有限的景觀中體味出無限雋永的境界。這種妙構能引發游人暢想,以達到“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效果。我國古代園林多封閉,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故“空靈”二字,為造園之要諦?;局刈藨B,山石貴丘壑,以少勝多,須概括、提煉。

如一戲臺聯所言:“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會萬師?!睉騽∪绱?,繪畫、造園皆如此?!俺跞雸@,有朱欄迴廊,漸見亭臺,然后到池,而以樓及假山殿后;登其高處,顧盼全局,由小及大,又卑至高,斯經營位置之定理也?!雹?/p>

園林的每個觀賞點,都是一幅不同的繪畫,深遠而有層次?!盎ㄩg隱榭,水際安亭”,“常倚曲欄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可見造園須對全景作徹底的剖析,這樣才能做到開合有度,咫尺千里,余味無窮。

六、傳移模寫

“傳移模寫”是初學繪畫的一個重要方法,類似造園中的“移景”。北京皇家園林昆明池仿漢武帝太液池,并大量仿建江南文人園林,如蘇州獅子林。

就蘇州怡園而言,童寯先生《江南園林志》以為可自怡齋一帶,假山荷池,稍似留園,而全局則較疏曠。湖石疊山,仿環秀山莊的假山,徐澄《卓觀齋脞錄》贊其“堪與獅子林、寒碧莊爭勝”;復廊效法滄浪亭,旱船模仿拙政園的香洲,水池則效網師園的彩霞池。⑤而彩霞池又是仿的虎丘白蓮池。當今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明式家具展廳也是模仿網師園殿春簃而建。

此外,還有模仿意境的,滄浪亭之名取自《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很多地方都能見到“滄浪亭”、“濯纓水閣”。造園的傳移模寫,可謂是園林技藝和內涵的一大延續方式。關于繪畫如何演變成園林,園林又如何被圖寫真容流傳后世,界畫在其中功不可沒,界畫類似古代造園或建筑設計的效果圖,既可指導施工,又能當作繪畫來欣賞,兩全其美。清代袁江、袁耀承襲此法,所作之界畫,逼真的記錄了明清園林的風貌。

七、結語

就中國繪畫與園林的品評而言,“六法論”以第一條“氣韻生動”為最高標準。然初學繪畫與造園,則須從第六條“傳移模寫”開始,次第反推,漸入佳境。不論繪畫還是造園,只有在掌握前人經驗之后,創新才會“從心所欲不逾矩”。

“六法論”以簡明扼要的條例羅列出繪畫的品評標準和學習方法,與文人造園法則一脈相承,對當代中國文化景觀的傳承、發展與復興,都提供了簡潔明確的參考依據。

注釋:

①(明)唐志契撰.繪事微言.卷二.

②(明)計成.園冶[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

③陳從周.說園[M].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④童雋.江南園林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4:90.

⑤曹林娣.江南園林史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433.endprint

猜你喜歡
文人園林繪畫
清代園林初探
文人與酒
文人吃蛙
和千年園林的今世之約
雪中園林的七個片段
宋代文人愛睡覺
文人與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