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紫砂藝術的繼承與創新

2018-01-02 01:06潘艷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關鍵詞:紫砂壺紫砂傳統

潘艷

摘 要:宜興紫砂壺在古今茶具中是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內涵的,它不僅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的特殊功能,更為人稱羨的是其壺內所蘊含的文化修養。

關鍵詞:宜興紫砂壺;紫砂壺的美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033-01

歷經歲月的沉淀,很多人對紫砂壺美的看法不一,就如已故藝術大師顧景舟所提出的,紫砂壺之美,莫過于其“形、神、氣、態”,筆者認為簡單的四個字道出了紫砂壺美的真諦。而現在在新一代紫砂藝人的巧心精工下,紫砂壺的創新又將面臨新的里程碑。

何謂傳統紫砂壺,像石瓢壺、掇球壺、仿古壺、秦權、虛扁壺、龍蛋、茄段壺等等,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溶入了無數藝人的心血,最終使形、神、氣為一體,稱為傳統壺。傳統壺品種講究紫砂造型語言的純度。紫砂壺的造型講究工藝制成的線角的“嚴正美”,材質潤澤光華,色澤高雅的“材質美”;曲直剛柔的“形態美”。紫砂造型藝術猶如繪畫中的人體藝術,不需任何裝飾,展示的是自身的完美。特殊的材質,特殊的造型,特殊的成形方法,構成了紫砂造型語言,就是紫砂韻味,如同唱京劇必需用普通話一樣。只有用紫砂造型語言,才能談紫砂造型創作。它古樸端莊的造型,不僅是一件茶具,更是具有文化品位的藝術品。

綜觀紫砂壺的發展史,也就是一部傳統與創新的交融史,如果沒有歷代藝人不懈的探索、不斷的創新,也就沒有紫砂的今天。明代的時大彬,他把日常用的、粗糙的紫砂大壺改變成精制的、采用線條表達壺藝形象,既實用又可供人們玩賞,可謂前所未有。由于這一變化,從而改變了紫砂壺的歷史,把紫砂壺單一的使用功能演化為具有使用性和觀賞性的兩重功能,從此紫砂進入了藝術的大雅之堂,這就是紫砂壺藝的獨創性。

顧景舟大師古稀之年的作品“寫意的情趣更為濃郁,氣韻更為生動,形體內涵更為豐富,更具有一種靜穆之美,達到不俗不媚而樸雅堅栗的境界”?!八囆g作品越簡練單純,往往越要有深厚的功力,如:八大山人的畫,有時只有寥寥數筆,卻由于這幾筆蘊含的學識、素養、功力,足以使人陶醉其中?!眰鹘y壺,大多是以光貨為主,竹造型精煉,氣度端莊,以最簡單的線條,處理成無比精減的藝術品,這就是傳統紫砂壺的魅力,這就是我們中國紫砂文化的精髓,是我們一代又一代從事這個紫砂行業的藝人們所需接受并加以消化吸收,然后能發揚光大的源泉。

清代嘉道年間的陳曼生和楊彭年合作,由陳曼生設計銘刻、楊彭年制作,獨創了集書法藝術、陶刻藝術于一體的“曼生壺”之壺藝新風,稍后的畫家子冶與彭年、友蘭合作,開創了繪畫與紫砂壺相結合的藝術道路,并形成了“子冶壺”的獨特藝術風格?!奥鷫亍钡某霈F把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精粹,詩詞、繪畫、書法、篆刻、雕塑融于一體,不僅表現出的制作者的個性特征,而且提高了作品的藝術素養。

由此可以看出,歷史上的幾位壺藝家,他們獨創的藝術風格不但影響同輩人,而且一直影響著近代和現代的壺藝創作。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傳統模式的紫砂壺藝,已經觸及到中國傳統文化范疇的各個方面。

宜興紫砂淵源之長,影響范圍之廣,所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之多,可說是中外陶瓷史上的一個奇跡。之所以會有如此的魅力,除了紫砂本身特有的優良品質外,它表現出制作者的個性特征和涵蓋的藝術素養是其他炻器、瓷器和金屬器所無可比擬的。

歷代藝人把大自然賜予的紫砂泥,在靈巧的手中發揮得淋漓盡致,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世界陶瓷史上獨樹一幟,它既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又是帶給后人的沉重壓力。后人要想逾越這一高度的確具有許多的難度。

從現代的壺藝創作來看,大都依賴傳統模式,不論是素凈的光貨,還是仿生的花貨,或是書畫的文玩,以及借鑒其它傳統藝術,如青銅器、雕塑器、木刻器、古陶瓷等各紋飾的筋瓤貨等作品,均是在前人基礎上的完善,在傳統模式上的繼承、復制,壺藝創作并沒有質的突破。盡管他們有著深厚的制作功底,熟練地掌握了時大彬高超的制壺技藝、陳鳴遠惟妙惟肖的仿生技巧、秉承了陳曼生的遺風;盡管他們制作的仿生作品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臨摹作品也幾可亂真,但是他們的壺藝創作均沒有突破時大彬、陳鳴遠、陳曼生的模式,或許這就是過分依賴傳統的無奈結果。

藝術需要繼承,更需要創新,藝術的生命在繼承中延續,在創新中得以發揚光大。如果傳統藝術不講繼承,背離紫砂本體語言,忽視紫砂本質的東西,片面追求新奇怪異,那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樹,不可能有什么藝術生命力。

當代紫砂壺,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又有了空前的發展。新一代富有開拓精神的陶藝師又在茁壯成長,他們的作品仿制創結合、推陳出新、構思新穎、制作精湛,展現出百品競艷的時代氣息,把紫砂壺的藝術化推向一個新的水平,充分了展示了紫砂壺的藝術風采,給愛壺者和收藏家更多更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陸浦東.五色土新傳[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

[2]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M].上海:文匯出版社,1991.

猜你喜歡
紫砂壺紫砂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此時無聲勝有聲——論紫砂壺“謙德提梁”的創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淺談紫砂壺“供春”的傳承與創新
論紫砂壺“洞天福地”的創作
大美紫砂,無聲的藝術——論紫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紫砂壺的自然意趣——紫砂壺“怡情”創作漫談
畫家張宜與紫砂
文質彬彬的紫砂新境——吳鳴紫砂藝術品讀
老傳統當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