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1)

2018-01-02 03:49吳子霖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017年13期
關鍵詞:汨羅江錦標龍舟

吳子霖

我國華社每逢端午節都會舉辦一些活動以示慶祝。通過活動,使華裔子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與風俗,同時,也加深他們對其他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認識,進一步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我發現在中國,每一個傳統佳節的背后,都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端午節也不例外。通過國內進行的文化活動,我了解到一些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才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的生平事跡、他的愛國故事,這才對他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對他的遭遇深感同情,而從心底也對他升起了無比敬意。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據《史記》上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因為他倡導讓有本事的人做事,富國強兵,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所以被趕出都城,最后來到了汨羅江邊。公元前278年,屈原眼看楚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還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在馬來西亞,各州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都大同小異,主要內容有:懸掛菖蒲、艾草、賽龍舟、吃粽子、給小孩子洗艾葉澡等等。聽媽媽說,中國古代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于兩小時。端午節午時,指的就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如果你在午時曬曬太陽,就能增加正能量。不僅如此,如果午時盛一碗水去曬太陽,這碗午時水用來沐浴能夠保平安,直接飲用可治病,撒在住家四周有清凈的效果呢!據說把午時水儲存起來,即使一年也不會變質,用來泡茶釀酒也特別香醇。我聽了之后,忍不住跟媽媽說:“這是不是一種迷信呢?”媽媽回答說:“不是,只是過端午節的一個習俗罷了,它沉淀的是我們的一種傳統文化,表達的是大人對孩子的一種美好祝福?!蔽衣犃酥?,心里很受感動。

劃龍舟原是消災祈福的祭水神儀式。今時,劃龍舟競賽已成為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活動。龍舟需要經過“開光”儀式才可啟用,因為農歷五月初一,由地方首長祭拜“水仙尊王”,并提筆在龍眼上點睛“開光”。初五龍舟下水前,要敲鑼打鼓,沿路民眾燒香禮拜及放鞭炮,巡行后便可入水比賽。劃龍舟活動已成為鍛煉體力及團隊精神的運動,觀賞龍舟賽也成為全家人參與的休閑活動。比賽開始,只見船上的選手在轟隆隆的鼓擊聲中,以整齊的動作奮力往前劃,河道終點處中插有錦標,看那一對最先奪得錦標即為勝利,而勝負往往僅在一瞬間。精彩刺激的比賽,常吸引許多民眾在岸邊觀賞,為選手加油。

過端午節,不僅讓我領略到了這個節日的文化內涵,更讓我對端午產生濃濃的情感,使我更愛傳統節日的文化氣息!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底紅火起來吧!

(指導教師:阮承恩)

猜你喜歡
汨羅江錦標龍舟
屈原 端午 龍舟
汨羅江漁歌
龍舟
《金娃——龍舟》
完美圈套
端午節,看龍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