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道侗族大歌的演唱藝術

2018-01-02 17:45黃菊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關鍵詞:演唱藝術

黃菊

摘 要: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的天才創造。侗族人民在漫長的文化發展史中形成的民間復調音樂–侗族大歌,是世界文明史上極其絢麗的一頁,是這個民族用以對世界民族民間音樂瑰寶。到過侗寨的人,無一不為侗族人民酷愛音樂的程度而感到驚詫。進入侗鄉便好像置身于歌的海洋。

關鍵詞:通道侗族大歌;演唱藝術;舌尖顫音;多聲部音樂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134-01

侗人無字,一切均在歌唱與傳說中代繼相傳。侗族大歌,作為一種重要的歌唱載體,蘊含著豐富的侗族傳統文化精神。并因其歌詞包羅萬象,被譽為“侗族文化與百科全書?!彼?,能把侗族大歌唱好的歌師們,在歌班和村莊里的地位極高,常被冠以諸多的贊溢之辭,如:聰明、熱情、有能力,辦事公道等等。那么“歌”唱成什么樣被認為好呢?在通道,侗族大歌演唱的聲音標準是:大、亮、高、純、顫。

不同于西方音樂家專業的復調創作。侗族大歌的多聲部音樂是與其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是一部侗家人民千百年來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水乳交融的多彩歷史生活畫卷?!案琛笔撬麄兩畹膶懻?,“唱歌”則是通道人們延續和充沛自己生命方式之一。源自于生活,以傳授知識、文化為目的的侗族大歌,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其口語化的演唱。

在通道,侗族大歌的教習、傳唱與侗人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襁褓里的嬰孩便在媽媽們悠閑時聚眾做針線活時,開始耳濡目染的接受媽媽們的哼唱。6、7歲的幼童在父輩們田間勞作的即興演唱中開始了基本學唱。所以,演唱與人民生活密切聯系的侗族大歌時,真假聲混合的類似吟唱的演唱方法是演繹侗族大歌的主要方式。侗家人在千百年來創作與傳唱侗族大歌的歷史進程中,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標準。他們認為,好的聲音就是:大、亮、高、純、顫。

“大”和“亮”,是通道侗人對聲音的主要要求。鼓樓對歌時,大、響的音量能很快在氣勢上壓倒對方,并很快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通道縣獨坡鄉坪寨村的石生剛就是以一副天生大嗓門,名震通道。據傳,他在自家堂屋(客廳)里能把山那邊干活的家人喊回家吃飯。對歌時,他一張嘴,整個會場鴉雀無聲,都被他的聲音蓋住了。所以當打工浪潮席卷通道時,村里的適齡青年都以不去打工為恥,但石生剛不愿意去。他更愿意農閑時到處走村串寨,唱侗歌,侗戲。

“高”和“顫”,“高”是對二聲部中高聲區的要求,特別是在演唱聲音大歌“嘎或”時,通常有一段顯示整個歌班水平的炫技唱段。該唱段音區非常高,難度比較大,每個歌班都各有兩至三個能演唱高音的歌師,有的唱段也確實需要多人來輪流演唱來完成。該樂段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多用襯詞來演唱,并且善于模仿各種大自然的聲音。這就自然用到侗族大歌一種特殊的演唱技巧——舌尖顫音。在通道的侗族大歌中,對自然音響的模仿最為常見。

如前所述,侗族大歌中的聲音大歌有很多曲目都是對某些自然音響的模仿,諸如:雛鳥、小蟲、小動物等。在天生歌師們的努力下,歷經千百年,通道人不僅通過舌尖顫音這一技巧使他們的模仿越來越逼真,并且使這種唱法稱為了侗人們獨有的歌唱絕技,也是我們民族聲樂藝術的瑰寶。

舌尖顫音具有:

第一:氣息流動。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只有在流動的氣息支持下,才能保持高頻的持續音。

第二:身體放松。雖然舌尖是演唱該技巧的主角,但僵硬的身體會使舌尖根本沒有辦法靈活的彈跳。

第三:下巴自然。舌尖的高頻動作會使下巴越來越緊張、不自然,僵硬,更加影響后面的演唱。

在演唱時,自然的下巴抖動也是允許的。舌尖顫音的演唱技巧不是單純的在課堂教學時,聲樂老師講講這些要點就能完成。最為重要的是要去大自然中聆聽,與這些人類的好朋友互親互動,全方位的掌握了它們的生活習性后,才能更加惟妙惟肖的模仿。用歌師的話來說:“哪有技巧,干活時,它們在一旁叫,我們就跟著好玩一樣的學,就會了呀,多學幾年就很像啦!”

這些質樸的話語詮釋的正是著名的民族音樂學家郭乃安老先生曾經說過:“我們搞音樂的,多到田間地頭去轉轉,就一切都明白了。否則,書讀得再多,其意不但實現不了,還反而讓你進入死胡同?!蓖ǖ廊说亩弊宕蟾柚宰屖廊斯文肯嗫?,肅然起敬。因為他們唱得不僅僅是動聽的音符,而是對生活的滿腔熱愛和執著最求。大歌則是他們作為具有生生不息生命本源的具體外化。

猜你喜歡
演唱藝術
勇毅執著的追求 堅實豐厚的建樹
——郭克儉《中國豫劇演唱藝術》評介
民族音樂演唱藝術的歷史變遷探究
初探聲樂演唱藝術的情感控制
陜北民歌的演唱藝術研究
從《陽關三疊》中探析中國古詩詞歌曲的演唱藝術特點
略談美聲唱法對中國歌劇演唱藝術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