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捍衛生命之翼的ICU守護者

2018-01-09 19:07
女士 2017年12期
關鍵詞:危重病監護室移植術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莊嚴的醫學生誓詞中,她走進了神圣的醫學殿堂,從此叩開了懸壺濟世的大門,踏上了救死扶傷的職業生涯。在幫助患者與病魔斗爭、與死神賽跑的同時,她也為肩上擔負的責任而努力鉆研。

劉懿禾,從立志弘醫的那天起,她就始終把患者的健康掛在心頭,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解救病人的痛苦。

不斷深修的研讀,

“夜明燈”式的女人

劉懿禾,現任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黨總支兼移植ICU黨支部書記、移植ICU科主任,主任醫師,當選2014年第九屆“十佳”醫務工作者,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衛生系統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全國人文醫學榮譽獎、連續兩屆人民滿意的“好醫生”、天津市勞動模范、天津市“十五”立功獎章、天津市教衛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天津市衛生系統“十大女杰”、天津市衛生局“津門健康女衛士”、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及稱號。

有著近30年的ICU工作經歷的劉懿禾,自2001年5月擔起移植監護室主任以來,共接診移植術前及術后危重患者萬余人次,現專門從事肝移植圍手術期的監護治療。

劉懿禾先后完成“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早期診斷的臨床研究”“單細胞HLA-DR抗原表達在肝腎移植早期感染的研究”“ICU病人預后評分軟件及臨床應用”“分子吸附在循環系統(MARS)在肝移植圍手術期應用”等多項科研課題,獲得了中華醫學會科技成果三等獎和天津市衛生局科技成果二、三等獎。她陸續發表了《支氣管泡灌洗術在ICU的應用價值》《對感染性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死亡高危因素的臨床分析》《肝移植術后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細胞因子變化》《肝移植術后早期免疫抑制劑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影像》《超長無肝期肝移植受者圍手術期的治療》《1510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患者圍手術期的管理》等30余篇有價值的論文,參加編寫了《中國肝臟移植》《肝移植手冊》《中國肝移植手冊》《中西醫結合重癥醫學》《內科危重病搶救手冊》等專業著作。

劉懿禾把大部分業余時間用來研讀專業書籍、研究病人病情、制定并反復修改術后治療方案,大膽開展新的醫療技術。她的辦公室被大家稱為“夜明燈”,國內外出版的書籍堆滿了半間屋。這些年,監護室在劉懿禾的帶領下,從零的突破不斷實現新的跨越,制定了《移植外科監護室工作制度》《移植外科監護室管理制度》《移植術后患者診療常規》等制度。

作為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危重病專家組委員,劉懿禾曾被衛生部抽調,赴山西參加王家嶺礦難危重病人的會診和救治指導,她是在津抽調的唯一急救醫學救治專家。

青蔥那年默默堅守,

一路走來

1985年,劉懿禾從天津醫科大學畢業,分配到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急研所ICU病房工作。這位文文靜靜的女學生,從一個不起眼的住院大夫成長為業務骨干。2001年5月,劉懿禾毅然擔起移植ICU科主任這副重擔,專門從事肝移植圍手術期的監護治療,同時更深入地認識感染性多臟衰的病理機制,尋求更有效的解決辦法。數十年來,她共接診移植術前及術后危重患者萬余人次。

需要通過器官移植手術救治的患者,絕大部分是器官衰竭的危重病人,移植術后全部收治到ICU科,而圍手術期的治療是保證患者盡快脫離危險期、減少術后并發癥、實現預后良好效果的關鍵階段。劉懿禾深知,患者在監護室的觀察時期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最痛苦、最危險的階段,因為術后早期的疼痛、各種插管的不適、異體臟器帶來的心理顧慮、對病情的擔心和對治療的不理解,加上沒有家屬的陪伴,都會使得許多病人焦慮無助。

劉懿禾常常與大家一道加班加點工作,住在監護室不回家,堅持密切觀察、精心守護病人。劉懿禾可以幾天幾夜堅守在病房,以便隨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同時,她在科室內建立了完善的醫患溝通制度,倡導ICU醫護人員盡最大可能對每一個患者進行術前探望咨詢,一方面詳盡了解病情,一方面向患者介紹監護室的環境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從而大大減輕了病人術后的緊張情緒,降低“ICU綜合征”和術后合并癥的發生率。她記不清自己拒絕了多少個“紅包”,而在她的影響帶動下,“信任”二字成為移植ICU醫患之間的紐帶。

以身作則當榜樣,

成就生命之翼的守護者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移植中心,許多疑難患者慕名而來。由于器官移植手術的特殊性,醫院常常遇到手術數量集中的情況,手術量大、重病人多,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大。

劉懿禾常常住在監護室不回家,最長的一次連續奮戰兩個星期,用自己的行動鼓舞著身邊的戰友同事。

外出會診也是劉懿禾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但無論是凌晨起程還是深夜歸來,她的第一站永遠是醫院病房而不是家;她第一個關心的永遠是患者而不是家人。她年邁的父母病重臥床,需要照顧,她無暇顧及,只能請保姆看護。父母終于沒等到她“有了時間”,永遠地走了。這個遺憾,給她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傷痛。

不懈的努力,成就了劉懿禾在危重癥急救專業的技術地位。作為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危重病專家組委員,當山西王家嶺礦難發生后,劉懿禾被衛生部派赴山西。她先后奔赴山西醫科大學第一、第二附屬醫院和山西省人民醫院,對轉診太原的60名較危重病人進行會診和救治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傷員們的生命體征平穩,獲得新生。

當醫院正準備列隊歡迎劉懿禾凱旋時,卻接到了她已經到家的消息。原來她沒有通知任何人,就這樣低調地回到醫院、回到自己的崗位。她說:“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p>

編者語:

劉懿禾從事著一個特殊的職業,生和死僅一線之隔。這些年來,她在工作中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帶給病患生的希望;她用自己堅定的政治信仰,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踐行著自己的初心。

猜你喜歡
危重病監護室移植術
小切口擴張后氣管前壁穿刺切開術在危重病人中的應用與探討
怎樣做好院前急救的搬運和轉運工作
床旁超聲與移動DR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應用比較
重癥監護室護士職業倦怠的研究進展
急診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在冠心病介入失敗后的應用
一例心臟移植術后繼發肺感染行左肺上葉切除術患者的護理
ICU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血清中降鈣素原和(1,3)-β-D葡聚糖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
精密吻合移植術在眉毛自體毛發移植中的應用
危重病患者周圍動脈和中心靜脈血氣檢測的意義
重癥監護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