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對打贏現代戰爭的指導意義

2018-01-09 10:47陸萍
山東青年 2017年8期
關鍵詞:現代戰爭指導意義

陸萍

摘 要:

人民戰爭思想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是我們黨領導人民軍隊取得革命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然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戰爭形態發生了根本變化,人民戰爭的理論也因此面臨嚴峻考驗。人民戰爭的傳統優勢能否繼續在現代戰爭中發揮指導作用,是本文所要探討的核心問題。

關鍵詞:人民戰爭思想;現代戰爭;指導意義

在中國革命的半個多世紀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始終堅持人民戰爭的軍事指導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基本原則以及蘊含在其中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具有超越時空的滲透力,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對打贏信息化戰爭仍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基本內涵和理論支撐

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是馬列主義關于人民戰爭理論與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具備堅實理論基礎的軍事科學。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解決了人民戰爭的領導力量問題、力量構成問題和戰略戰術問題,即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革命戰爭的正確方向;必須建立一支以人民為主體的新型人民軍隊,作為進行人民戰爭的骨干力量,同時還要建立起主力軍、地方軍和游擊隊與民兵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必須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波浪式推進政策,不斷擴大根據地,把人民群眾充分動員、組織和武裝起來。

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背后有著堅實的理論支撐,是經得起實踐考驗的符合中國革命戰爭規律的行動指南。一是無產階級戰爭觀。無產階級戰爭觀認為,戰爭是敵對雙方在政治、經濟、軍力和民心方面的綜合較量,戰爭的正義性和群眾性,是進行人民戰爭的前提,也是打贏人民戰爭的根本保證。二是唯物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戰爭,是唯物史觀在軍事領域的生動體現。毛澤東認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主張進行廣泛的熱烈的政治動員,解決兵源、財源等困難問題,達到“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的目標。三是戰斗力生成機制?!败婈爲鸲妨τ扇?、武器以及人和武器的結合方式三個基本要素構成?!泵珴蓶|明確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二、現代戰爭的基本特點及其對人民戰爭理論的挑戰

現代戰爭呈現出武器殺傷力大、作戰空間廣、參戰力量多元等特點,這些無疑都對實施人民戰爭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現代戰爭以信息能力為主導,削弱了人民戰爭的威懾力

由于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現代戰爭正在從以物質和能量為重心向以信息為重心轉變,搶占信息空間、爭奪信息優勢成為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一旦戰爭爆發,敵人很可能突然向我交通通信樞紐、軍事基地和指揮系統等目標進行集中猛烈的遠程打擊,這將使我方的臨戰動員時間大大縮減,對人民的動員無法有力展開,加上戰場容量有限,作戰主要依靠軍隊進行,人民群眾的參戰形式也受到制約,這些最終會導致人民戰爭手段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二)現代戰爭以立體戰為表現形式,挑戰著傳統的戰略戰術

現代戰爭涉及陸地、空中、海上、電磁、網絡等多個空間,可以說現代戰場是多維的戰場,在如此廣闊的戰場上,單純依靠傳統的戰略戰術,已經不能滿足戰爭發展的需要。如集中優勢兵力問題,要想在戰略上“以一擊十”,就必須在戰役戰術上“以十擊一”,但由于精確制導武器的空前發展,以及預警偵察技術的不斷提高,集中兵力變得十分困難,就很難有效地達成“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目的。

(三)現代戰爭以聯合作戰為重要樣式,提高了對“人”的要求

信息化戰爭以體系作戰為主要特征,更加強調了參戰主體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此外,現代戰爭的殘酷性和復雜性,也對人員的軍事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意味著在被動員的對象中,要有相當數量的有指揮才能的軍官、專業技術人員和科技人員。在今后的反侵略戰爭中,我們不僅需要更加重視發揮我國軍民政治上堅強、團結和高度覺悟的優勢,而且還必須重視加強對人的訓練和培養,以提高其掌握先進武器裝備的技術水平及軍事素養與作戰能力。

三、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對打贏現代戰爭的指導意義

人民戰爭從來不是與低技術相對應的,過去我們依靠人民戰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靠的是人民戰爭的正義性和整體力量。今天,我們仍然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戰爭思想,結合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以及新戰法的特點,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應對可能爆發的戰爭威脅。

(一)努力提高全民族的國防意識,夯實人民戰爭的社會基礎

“民心所向”是人民戰爭勝利的重要社會基礎,過去,毛主席說,“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如今,我們說信息化戰爭是鋼鐵、技術的較量,但更加是意志、民心的對決,提高人民群眾的國防意識是我軍戰斗力的重要助推器。新形勢下,要保障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為改革發展提供穩定的安全環境,就必須擁有強大的國防,而一個國家和民族國防的強大首先體現在國民的國防意識上,因而必須加強國民愛國主義教育和訓練,積極運用新媒體,采取形式多樣的教育,不斷強化憂患意識,增強國防觀念,激發愛國動力,提升信仰、意志、價值觀等軟實力,最大限度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為人民戰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廣泛吸收現代戰爭的實戰經驗,豐富人民戰爭的指導原則

毛澤東在革命實踐中創立了中國特色的人民戰爭,在理解人民戰爭時,我們不能將它僵化理解為某一具體作戰樣式或者是某一戰法,其內容和表現形式應當是隨著戰爭發展而與時俱進的。在堅持人民戰爭的同時,要創新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使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更加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只有研究和掌握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特點和規律,才能適應新的軍事斗爭需要,展望信息時代的戰爭,人民戰爭仍大有可為,但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在信息時代,人民群眾的參戰形式不再拘泥于“三結合”的方式,人民群眾不一定非要肩扛來復槍打游擊戰,才能表明是在進行人民戰爭;而是在信息時代,由于民用信息技術與軍用信息技術聯系越來越緊密,呈現出軍民一體化趨勢,越來越多的民間科技人員可以直接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參加信息戰爭。

(三)深化軍民融合式發展,推動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轉型

現代戰爭力量多元、指揮關系多重、協同復雜,這對動員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須要有完善的戰爭動員體制,以確保一旦戰爭爆發,能迅速有效地動員起戰爭所需要的各方面力量。當前,為了適應戰爭形態深刻演變的新要求,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轉型,就必須建立健全的戰爭動員體制,完善動員法規,在組織上和法律上保證戰爭動員的準備與實施。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軍民融合發展的法規體系。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軍民融合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在后備力量建設方面,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發揮地方科技優勢,推動后備力量由參戰支前為主向支援保障作戰為主轉變,深入挖掘蘊藏在群眾中的強大科技含量。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210003)

猜你喜歡
現代戰爭指導意義
電影中對愛國主義主題渲染的新方式——以中美現代戰爭電影為例
毛澤東哲學思想對新疆民族工作的指導意義
科技創新助推戰斗力提升
健康教育對高原地區剖宮產患者的指導意義
現代戰爭形態的嬗變與戰略發展——本刊記者訪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博士
孫子“不對等對抗”思想及其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
用法制化帶動和促進正規化——論鄧小平軍隊正規化建設思想的指導意義
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一篇好文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