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浦彌太郎:日式生活美學的詩意

2018-01-09 04:53張月寒
三聯生活周刊 2018年52期
關鍵詞:松浦日式太郎

張月寒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

松浦彌太郎被稱為“全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他高中輟學,去美國流浪。然后回日本,開了很受歡迎的小眾書店。之后擔任雜志主編,成功扭轉了銷量的頹勢后又轉戰新媒體,進入美食網站調味人生。他出版了很多本書,作品在日本和中國都很受歡迎。讀者羨慕他對生活超然的態度,以及能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

然而,也有很多沒完整看過他作品的人,首次拿到他的書,翻一兩句后就會放下。心里想:什么嘛,就這樣一種雞湯式文字,寫一些可以廣泛套用、大而化之的道理,就能成為暢銷書作家、到處做演講?但是,只要仔細閱讀他的作品,就會發現一切遠沒有那么淺。這次在方所舉辦的“2018成都國際書店論壇”,與他的專訪更證明了這一點。

簡單如水

松浦彌太郎的作品,是在很多人覺得疲軟無望的生活中,首先承認這種失望,然后再教導你用一種迂回的角度、智慧的方式,去面對甚至化解這種無望。比如他會寫,“現實庸常的生活中,你既可能遇到讓人難堪的尷尬事,也不免會遇上讓你氣憤至極的事。但正因如此,時時去反思‘從這次邂逅中,我能學到什么?,才有意義?!边@次采訪,他又補充道,面對負面情緒處理的核心,是原諒。

他會在書里建議人們,找一個盒子,將自己平時生活中遇到的、自己不知道的事,寫下來,丟進盒子里。一個月之后整理一次,能“挖掘你新的可能的種子”,這樣可以意識到自己缺失的知識,得以補足,甚至可以由此決定下一階段的人生目標。

再比如,他建議放電話聽筒時,不要咔嚓一聲重重放下,而是等到確認對方已經掛斷了,再緩慢輕聲放下聽筒。這種輕柔和緩的舉止,“能催生出美”。

他曾這樣概括:“生活的美學是自然存在的,也可能是人最原始的狀態,人生來就具有的本質?!蹦敲?,這些日式生活美學,他是如何在人生中,不斷形成的?

出生于60年代,松浦彌太郎的家庭是那種典型的日本家庭。一家四口擠在東京一個小公寓中,父母每天起早摸黑地工作,撫育他和姐姐。兒童的松浦回到家,父母、姐姐往往都沒有回來,他一個人在公寓中,覺得孤獨和寂寞。于是,家附近的書店,就成為他“彌補父母缺失的場所”。在那里,他可以看小孩子的書,也可以去成人書的角落窺探大人們的世界。那時,書或書店,在他心中是一個“可以給無處可去的人提供去處的地方,讓他們不寂寞”。

多年后,當高中輟學的他只身一人來到美國,書店給予了他類似的慰藉。美國的書店幫他忘卻了人在異國的孤獨和痛苦。而且在書店里,會有美國人向他打招呼,和他聊天。漸漸的,孩童時的書店印跡和在美國時進書店的感受,慢慢融為一體。松浦彌太郎覺得書店是人世間一個最溫暖的地方,既可以吸收知識,又能慰藉心靈。

回國后,27歲那年,他將一輛兩噸的卡車改成流動書店,售賣雜志和專業書籍。因為新奇、吸引眼球,這家流動書店很快吸引了很多讀者。在賣書的同時,身為老板的他可以直接與顧客打交道,熟悉以后,以最私人化定制的方式,為顧客推薦他所需要的書。這個流動書店讓他火了起來,也積累了一定的客源和資金。終于,38歲那年,他在日本目黑川河畔成立了一家真正的書店“COW BOOKS”,主打古著書籍。為保證品質,他堅持只賣2000本書。

隨著在文化界名氣越來越大,他順理成章做了雜志主編、出了書,緊接著,書被翻譯到國外。松浦彌太郎形成自己一套獨特的生活美學觀。

作為一個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人生想做什么的人,他有很多時間思考。他從25歲開始寫“失敗筆記”,如今已經寫了13本。在這些筆記中,他意識到,有些“失敗”,其實是“失誤”。而失誤,是可以更改或日后避免的。他不斷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出成書,讀者群越來越廣泛。

他書里透現的思維方式,很“日式”,并且他也將自己的生活美學觀,用于實際。比如他的書店Cow Books空間不大,“小得幾乎和小時候我們一家四口居住的公寓一樣大”,三十分鐘就能打掃干凈。但是,他和員工每天會花兩小時清潔,因為“讓干凈的地方變得更干凈,也是一種創造”。

Cow Books的文創產品也處處體現日式的細致,幾乎是手把手“喂養”讀者。比如他們的早餐碗與麥片是一起售賣的,單獨賣早餐碗或者麥片都無法喚起屬于書店本身的“生活方式想象”。裝書的木質小板車和箱子,也是在店里實際使用需要的東西,最后才做成產品發售。他們賣的和服,內側有一個大小適中的口袋,專門用于放書。

如何正確對待工作

“工作就是用自己最擅長的事去幫助別人,給人便利?!痹诓稍L中,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從書店老板變為雜志主編,他接手的《生活手帖》,原是日本一份很老牌的刊物。前一任主編94歲那年去世,去世的前三天,她還在工作。當時她對松浦最不滿意的事,就是覺得他一直以來在用“腦子”工作,而不是在用“心”工作。老主編說,只有用“心”工作,心里才會沒有假的東西,沒有謊言。如果一個人對待一份工作只用腦,就會過多算計。

秉持著這樣的教誨,松浦努力調整自己,最終,將《生活手帖》的銷量提升,也將雜志之前老牌、跟不上時代的印象,變為指導新一代的殿堂級生活刊物。但是成功之后,他卻從這本雜志離職,去了一個美食新媒體擔任主編?!耙粋€人最美好的狀態是他一門心思工作的樣子。并且,這種努力不應是為了做給別人看,而是完全投入、真誠付出。哪怕沒有人看見,也應非常努力和認真。這就是美好,這就是生活的美學?!?/p>

松浦彌太郎認為,一個雜志的主編不能做太長時間。他介紹,在日本有這樣一種說法,一個雜志的主編,一般以四年期限為好,因為如果不這樣周期變換的話,一本雜志就會變得古老、跟不上時代。但是,他在《生活手帖》卻還是做了9年的主編,因為要達到銷量的提升、為新一任接手之前做好準備,需要這么長時間。

和中國一樣,日本的紙媒也存在逐漸衰落的趨勢。反之,新媒體卻以一種很快的速度發展。但松浦坦言,正因為這樣過快發展,反而出現一種反作用力。具體來說,現在日本大眾對于新媒體的使用,已經出現一種疲憊,表現為眼睛和頭腦的疲勞,以及時間被過度消耗。所以現在日本已開始出現遠離電子媒體的這種呼吁和現象?!翱墒?,雖然回歸傳統紙媒的人數有回升,但畢竟回不到以前的盛況了?!彼善终f。

松浦的Cow Books古董書店

Cow Books書店內部

不僅僅是雞湯

他在書里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痛苦時根本不必去粉飾太平,沮喪的時候,就讓自己沮喪到底。這和《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歡迎加入日本廢柴協會!》等日劇所表現出的日本“喪”文化,一脈相承。然而,無論是日本式的“喪”還是日本式的勵志,都曾有被批判太過空洞、只知一味表達之嫌。但是,不可否認它的流行度還是很高,認知率還是很強。

在采訪中,我也直接問到他這一點。比如,憑什么是他給大眾生活提建議?或是,大家為什么要花錢買書,閱讀他對生活的建議?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生活這件事。所以希望把自己看到的東西、總結出來的感悟,轉換成文字?!边@個問題松浦沉吟許久,然后以一種嚴肅的語氣回答,“當然,我也是學習前人的經驗、前人的發明,吸收了前人的知識后才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把這些想法歸納成書,讓讀者來思考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隨時抱有疑問是重要的。不斷思考別人說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理,這一點非常好。讀者讀過我的作品以后產生質疑,這樣才能啟發他們自己進行思考,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也是有效的生活應對方式?!?/p>

圖書翻譯成中文之前,他不確定自己的觀點會被日本以外的讀者接受。如今,在中國能受到這么多歡迎,他也很驚喜,認為原因或許是讀者認為讀完能夠對他(她)有所改變。這聽上去似乎有些大而化之,但結合實際生活,他這樣闡釋:

“比如說,我會和員工們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告訴他們這家書店是為了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才開的。我們每天早上會開晨會,討論今天要怎樣幫助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這聽起來好像又是在說大話是不是,一個小書店怎么能夠幫助到人呢?可怎么跟顧客溝通,以一種怎么樣讓人舒適的方式交流我們的情感,這件事,可沒那么簡單。我做了15年的書店,正因為堅持這樣的想法,我的書店才能存在至今,也因此才有機會能在異國,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和感想?!彪m然不懂日語,但他語氣間的真誠,卻能透過翻譯感到。

在日本,有一個著名的伊勢神宮,有兩千年歷史,去那里的人很多。那里有一位年長的工作人員跟松浦彌太郎說過一句話,他一直把它當作警句,記到今天。那就是:讓上天喜歡你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自己要有趣而快樂地生活。

猜你喜歡
松浦日式太郎
84歲女高中生畢業,子女到場祝賀
哥本哈根STICKS'N'SUSHI日式餐廳
日式建筑觀與思:1945年以來日本建筑與城市發展縱覽
豬太郎
豬太郎
豬太郎
這個怪大叔竟然是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豬太郎
哈爾濱松浦超級堤防防洪百年一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