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中法合作,法國大有可為(社評)

2018-01-10 06:16
環球時報 2018-01-10
關鍵詞:對華馬克大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的中國之行沒有辜負歐洲輿論的期待。這不僅因為這次訪問促成了兩國經濟合作的大量具體成果,還因為馬克龍訪華中觸及了一些中歐關系及世界治理的根本性問題,比如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強調了多邊主義,表現出非常相近的全球治理觀。

馬克龍還高調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盡管他說話的方式也表達了歐洲人的一些擔心,但他表達了愿意與中國在這一倡議框架下加強合作的清晰愿望。

直到昨天訪問活動經歷了數個高潮之后,馬克龍沒有像一些歐洲媒體所希望的那樣在中國配合某些人的要求搞“人權表演”,他將精力集中在厘清中法、中歐合作的重大課題,并為之創造動力上。

中法合作需要以現實為基礎,不僅關注理想主義的“應該怎么樣”,更要著眼于“能夠做什么”,在雙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區域不斷發力,實現雙贏。

發展中法經貿關系是法國最關注的領域,這方面的潛力的確巨大。法國人希望縮小對華貿易逆差,但這不光是一個“應該”的問題,更是法國是否能做到的問題。為擴大對華出口,法國需要開放其對華最具吸引力的領域,而不是增加向中國出售法國想賣、但中國并不需要的產品。這是個在發達國家中有一定普遍性的問題。

中國已是世界制造業大國,中國企業如今幾乎什么都能生產,法國的奢侈品在中國大體進行了現階段的飽和銷售。法國尚存的吸引力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領域。發達國家對向中國進行高科技出口很吝嗇,對中國資本進入他們國家的高科技領域更是敏感,生怕中國學去什么,這限制了雙方經貿合作的規模。其實對中國搞“高科技封鎖”不可能奏效,西方發達國家盡早解開這個心結將會增加自己的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扭轉同中國貿易不平衡的態勢。因循守舊會導致今天的高科技逐漸老化,失去為西方國家帶來貿易優勢的價值。

法國是西方大國,但科技和經濟發展水平都不是西方“最拔尖”的。法國的優勢應該是自己的獨特性、戰略駕馭能力,以及美國陰影下國家主權的充分完整性,它是西方世界中最有能力實現政治和戰略創新的歐洲大國。

找到與非西方世界這一廣闊天地交往合作的新路徑,這是法國的希望所在,也是它擴大自己影響力的關鍵方向。法國不應成為西方傳統價值的衛道士,它應是為西方價值體系帶來決定性增量的開拓者。法國對歐洲有多大領導力,除了經濟實力要穩住,更重要的在于它能否提供新思想、新眼界,幫助歐洲真正進入新的世紀。

中國是與人類記憶不一樣的崛起大國,共贏、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觀念是中國社會真正的信仰。西方很多人至今理解不了國際政治中的這一“中國哲學”。法國如果能在西方世界中帶頭搞懂、擁抱中國的這些核心理念,那么它必將出整個西方之右?!?/p>

猜你喜歡
對華馬克大國
本期導讀
連通器及其應用
繪畫
多想記住你的臉
令人驚嘆的發明大國
商務部:東盟對華投資下降是正常的市場和企業投資現象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周邊大國的海上挑戰
看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