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炳文“邁注”之“邁”何許人也

2018-01-10 06:34
求是學刊 2017年6期
關鍵詞:張廷玉明史

摘 要:復旦大學圖書館藏二六七卷本《明史列傳稿》,是迄今所知張廷玉《明史》現存數種篇幅長、價值高擬稿中的一種,但學界對之研究相對較少,至今只知其于乾隆后的流傳狀況。文章通過對該書所保存的一個校對題簽中“邁注”二字之研究,從該書乾隆嘉慶時曾存海寧拜經樓、海寧人許汝霖之家于康雍年間曾存《明史》擬稿之明朝大臣傳部分之抄本、海寧人朱爾邁與許汝霖是好朋友、朱許二人與康熙時《明史》總裁陳廷敬也是好朋友、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以上朱許陳三人曾同處《明史》纂修館之所在地北京、康熙二十二年纂修各官撰寫的《明史》列傳擬稿已經基本完成、康熙二十六年四月《明史》監修徐元文等改修為初稿的《明史》紀傳部分已達十之六七、校對題簽中的“邁”字、“萬”字、“卷”字與現存朱爾邁一封信件中的 “邁”字、“卷”字結構和筆畫特點十分相似等,推斷海寧人朱爾邁當即題簽中的名“邁”之人。這一研究對于了解該書之早期形態以及進一步推動關于張廷玉《明史》擬稿狀況這一史學史上重大課題的討論深入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復旦大學本《明史列傳稿》;朱爾邁;張廷玉《明史》擬稿

作者簡介:南炳文,男,廊坊師范學院特聘教授、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榮譽教授,從事明史研究。

中圖分類號:K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504(2017)06-0137-06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有四函六十四本二六七卷萬斯同《明史列傳稿》一部,這是迄今發現的張廷玉《明史》擬稿中數種學術價值重大、篇卷較多者之一。迄今為止,學界關于這部史稿的來龍去脈,所知的情形大體如下:約自乾隆年間起,該書收藏于浙江海寧著名藏書家吳騫(1733—1813)的拜經樓之中,后轉入吳興劉氏之嘉業堂,再后與嘉業堂主人劉承干關系密切的王欣夫(1901—1966),將此書購買到手。王氏去世,該書最終為復旦大學圖書館所收藏。其詳可參見李春博《復旦大學藏萬斯同〈明史列傳稿〉述略》。[1]至于其在乾隆之前的情形,則尚不清楚。筆者近日在??睆埻⒂瘛睹魇贰返倪^程中,承蒙中華書局樊玉蘭、南開大學王薇和復旦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幫助,獲得了關于該書的若干具體資料,茲據之對該書的早期狀況試作探查如下。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史列傳稿》之中夾有若干題簽,從其內容判斷,當為此書全部或部分抄寫過程中進行校對時或抄寫后進行校對時所留。其中第一函第九冊卷首所夾題簽之文字為:“萬稿列傳第九冊卷五十三至五十八校錄已畢,邁注?!边@一題簽表明,名字中有“邁”字之某人曾對該書進行過校對。名字中有“邁”字并對該書進行過校對的這個人,其全名及身世怎樣?搞清這兩點,對于該書的早期情況或能提供若干幫助。于是,筆者對此產生了強烈的研究興趣。

查汪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2],發現其中載有一個名中有“邁”字的人物,其名為“朱爾邁”,生于崇禎五年,卒于康熙三十二年,浙江海寧人,字號為“人遠”及“日觀山人”,此外還指出,其人之傳記,載于許汝霖之《德星堂文集》卷三。這一發現使筆者眼前一亮,因為“許汝霖”其人與《明史》擬稿的列傳部分有直接關系。以布衣身份修《明史》的萬斯同有子名萬世標,萬世標于雍正三年撰有萬斯同老家《明史》原稿流散目錄,其中載:“名臣列傳(自韓林兒起至田爾耕止全無,陳實齋、許時庵、蔡瞻岷三家有抄本)?!逼渲小霸S時庵”中的“時庵”乃“(許)汝霖之號,海寧人”1。朱爾邁與許汝霖既然都是海寧人,許汝霖家中又曾收藏有萬斯同《明史稿》部分列傳之抄本,這就使得朱爾邁有可能為許汝霖校對過其所收藏的那部萬斯同《明史稿》部分列傳的抄本;進一步推論,并可認為朱爾邁有可能是現存復旦大學圖書館、曾被名中有“邁”字之人校對過、乾隆時曾藏在海寧吳氏拜經樓的那部《明史列傳稿》的校對者,換言之,現存復旦大學圖書館《明史列傳稿》書內所夾題簽中的“邁注”,實為“朱爾邁注”。

許汝霖能為朱爾邁寫傳,表明二人之間存在某種特殊的關系,而進一步閱讀該傳記即可發現二人不僅為同鄉、互有交往,而且交往甚多、關系甚密,是多年好朋友?!兜滦翘梦募肪砣锻瑢W朱人遠傳》載:“日觀山人,余(指許汝霖——引者注)畏友也,長余生八歲。丁酉(順治十四年),同課藝于臨云閣,訂交伊始。庚子(順治十七年)春,鼓篋北山,丙午(康熙五年)夏,談經靈鷲,晨鐘暮鼓,日夕與俱。而平昔之把酒雄談,歌呼于道游堂2、詠年堂及德星堂3,二十年如一日也。庚申(康熙十九年),余舌耕京邸,君集諸同人,酌巵判袂,山川雖隔,鴻鯉時通。戊辰(康熙二十七年),余試蜀過里,懽晤三、四日。己巳(康熙二十八年),君率長郎赴京,拈題把盞,暢握年余。辛未(康熙三十年)春,歸別維揚。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忽聞訃,設位奠。訖甲戌(康熙三十三年),過西村,憑棺一慟。迄十余年,夢寐中若與君相往還者無虛月?!盵3]如此等等表明,朱爾邁與同鄉許汝霖雖相差八歲,但自二十幾歲始,在臨云閣、北山、靈鷲等地兩人同學近十年;平昔兩人更把酒雄談、歌呼詠志于兩人家中等處,二十年如一日;許汝霖于康熙十九年離開故鄉后,兩人又書信時通,聯系始終不斷。想到兩人是這樣一對數十年感情深厚至極的好朋友,應當相信,由于許汝霖家中藏有《明史列傳稿》之部分抄本,朱爾邁為之校對該書之事的發生是很有可能而不加懷疑的。

上揭朱爾邁的傳記還詳載康熙二十八年傳主赴京及赴京后的情形,文中稱:“合肥李先生聞之,篤舊好、貽札敦請(朱爾邁赴京——引者補),陳澤洲、王阮亭兩先生亦先后遣人至。君(指朱爾邁——引者注)徘徊不欲赴,諸先生往復再三,不獲已,偕長郎同行。館合肥第,陳、王兩先生日一往還,而館閣諸公以詩文質者,戶外履常滿,旗亭古墅,高會狅吟,余(指許汝霖——引者注)亦借素心稍慰晨夕。庚午(康熙二十九年)冬,忽負疴,諸先生不敢堅留,春正月,余適督學江左,同舟南下?!盵3]在這一記載中,我們應予特別注意者,為陳澤洲其人。他姓陳,名廷敬,澤州為其家鄉。[2]其人于康熙二十一年起為《明史》總裁[4](卷一〇三康熙二十一年六月甲申),至康熙三十一年丁憂回籍。[5](康熙五〇康熙三十一年八月乙酉)由上引朱爾邁傳記之文,結合其下文所述陳廷敬之生平,可知朱爾邁與陳廷敬關系亦甚密切,而陳廷敬在這次朱爾邁赴京期間,其身份為《明史》總裁。另,許汝霖《德星堂詩集》卷三載有《賀澤州陳座師同月予告》及《同澤州陳座師石槽接駕》兩首詩,這又表明許汝霖與《明史》總裁陳廷敬有門生、座主之關系,其關系之密切自應同樣超過一般。朱、許二人與《明史》總裁陳廷敬之間的這種關系,當進一步使人聯想到現存復旦大學圖書館、曾為名中有“邁”字之人校對過、乾隆時期曾藏在海寧吳氏拜經樓的那部《明史列傳稿》,在最初可能由許汝霖抄(或指派、雇請書手抄)并由朱爾邁校對過。換言之,現存復旦大學圖書館《明史列傳稿》書內所夾題簽中的“邁注”當更可認為可能指“朱爾邁注”。因為陳廷敬作為《明史》總裁,有能力在這件事上幫助許、朱二人,并使二人之合作更加方便和被給以促進。endprint

另,朱爾邁上揭傳記又記明,朱爾邁是一個在明清之際政局變動之時對于明朝甚為忠誠之人。其中稱:“(朱爾邁)夙稟異質,酷嗜讀書,而忠孝根于至性。年十三聞煤山之變(指崇禎皇帝自殺——引者注),尊先生(指朱爾邁之父——引者注)著芒鞋,提孤劍,欲棄家渡江,君(指朱爾邁——引者注)慨然愿隨行,母吳夫人固止之乃止,其矢志固已異矣?!庇址Q:“顧中所耿耿極不忘者,自十三齡矢志,結愿終身,雖浮沉隨俗,而風雨雞鳴,獨與同邑張待軒、姚江黃梨洲、三楚黃九煙諸遺老,窮經砥節,聲垂天埌,以續止溪先生未遂之隱?!盵3]這里所說之“止溪先生”,據本傳所記乃朱爾邁之父朱嘉征,其人忠于明朝,不肯出仕于清,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如其本心:“為新例所迫”,曾任“敘州司李(獄官)”。這里所說的張待軒,海寧人,待軒為其號,名次仲。[6]天啟辛酉(元年)舉人,居鄉耿介。入清后,“閉門著書,不復出”,“以經學為學者所宗”。里人陳之遴仕于清,“薦之,命有司具駕,次仲不行,有卻聘書,世以方謝枋得之書焉”[7](卷四二《張次仲傳》)。這里所說的黃梨洲即黃宗羲,如所周知,為明清之際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入清后拒不出仕。這里所說的黃九煙,本名黃周星,九煙為其字。本湘潭周氏子,幼為金陵黃氏撫養,遂冒其姓。崇禎庚辰(十三年)進士。為著名隱士。性狷介,詩文奇偉。入清后,變姓名為黃人,字略似,僑寓湖州。[8](卷五八《逸民·黃周星》)清初的明朝遺民,在康熙年間清朝官府組織撰寫《明史》時,一般都積極參加其相關活動,以表其不忘故朝之心,黃宗羲、萬斯同師生二人是最著名的代表。由上述可知,朱爾邁在清初的政治表現,堪稱忠于明朝的相當標準的遺民,由此推測,設想其為許汝霖之抄本《明史列傳稿》做校對,應是十分合情而可以理解的事情。換言之,由朱爾邁的政治傾向與實際作為來判斷,將現存復旦大學圖書館《明史列傳稿》書內所夾題簽中的“邁注”,解釋為“朱爾邁注”也當是合乎人情事理的。

關于朱爾邁為此書作校對的時間,筆者的推測為當是康熙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其理由有六:其一,此一時期朱爾邁正在北京;其二,此一時期許汝霖亦在北京;其三,此一時期與朱、許關系密切的《明史》總裁陳廷敬同樣在北京。以上三點回顧前文有關引文即知。其四,此一時期特別是康熙二十八年《明史》館本身及其主要負責人多在北京。此點參見朱端強《萬斯同與〈明史〉修纂紀年》康熙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記事部分。[9]其五,在康熙二十八年前約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纂修各官撰寫的《明史》列傳擬稿已經基本完成,參見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4月版徐蜀編《〈明史〉訂補文獻匯編》所收尤侗《明史擬稿》卷首自序、方象瑛《明史分稿殘本》卷首自序,及前揭《萬斯同與〈明史〉》上所收黃愛平《〈明史〉稿本考略》一文。在康熙二十六年四月,監修徐元文等修改為初稿并能從中選出部分卷篇交皇帝審看的《明史》紀傳已達十之六七1;參見清刻本《含經堂集》卷十三《四月四日初進明史入奏乾清門》及卷十八《恭進明史事宜疏》。到康熙二十九年,徐元文等修改成的《明史》初稿全部基本完成,清人楊椿稱:“歷十二年(即自康熙十八年始至康熙二十九年——引者注)而史稿粗就,凡四百一十六卷?!币娗寮螒c二十四年楊魯生刻本《孟鄰堂文鈔》卷二《再上明鑒綱目館總裁書》。其六,康熙庚午二十九年冬正在北京的朱爾邁,“忽負疴,諸先生不敢堅留”,第二年春正月離京南下回故鄉,至康熙癸酉三十二年五月死去,參見上揭本傳。以上六個原因,使得朱爾邁與關系密切的許汝霖、陳廷敬只能夠于康熙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同在京城相聚,并能因陳廷敬身為《明史》總裁的條件,得以很方便地接觸和利用明史館中已經寫出的《明史》列傳初稿以抄出新本,并加以校對,而在此之前與之后,皆無這些條件。

上引萬世標所撰萬斯同老家《明史》原稿流散目錄中,除許汝霖外,還記有陳實齋、蔡瞻岷兩家一樣擁有過《明史稿》中的自韓林兒至田爾耕止的傳記抄本。其中蔡瞻岷在有關資料中顯示,其為揚州人,一說休寧人。名廷治,字瞻岷、潤汝,私謚德文先生。其人“抱偉略、具實學”,“學圣人之道”,能“言理河、言御邊、言足餉、言救荒數大經濟”,“盡通‘六經、百家之說”,尤“長于治《易》”,曾作《大易觀玩》一書,又“別注《書》《詩》《禮記》《春秋》《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八書,各有序文一篇,以揭其旨”,“晚年則專治《莊子》”,“作《莊子序》一篇”。卒于康熙四十六年,享年六十八1,但皆未談及其與名字中含“邁”字之人有關系。另,關于復旦大學圖書館藏萬斯同《明史列傳稿》,今所知其最早收藏者為乾隆時海寧吳氏拜經樓,而蔡瞻岷非海寧人??梢?,蔡瞻岷雖曾擁有“自韓林兒起至田爾耕止”之萬斯同《明史》列傳稿抄本,而他所擁有之抄本,當不大可能與復旦大學圖書館藏萬斯同《明史列傳稿》有關,換言之,蔡瞻岷雖曾擁有“自韓林兒起至田爾耕止”之萬斯同《明史》列傳稿抄本,但不能由此而妨礙關于將現存復旦大學圖書館《明史列傳稿》書內所夾題簽中的“邁注”解釋為“朱爾邁注”之推論。上引萬世標所撰萬斯同老家《明史》原稿流散目錄中,記陳實齋曾擁有“自韓林兒起至田爾耕止”之萬斯同《明史》列傳稿抄本一事,也不能推翻這一推論。按,陳實齋,本名陳詵,實齋為其號。海寧人,卒于康熙六十一年,享年八十??滴跞勺邮荒昱e人,“自補中書,三遷而副長御史,開府貴州、湖南,入為尚書,皆特擢,不由階資”2。但他雖為海寧人,而史料中不見其與名字中含“邁”字之人有關系的記載,這成為得出上文所作其雖擁有《明史》列傳稿抄本、但也不能推翻所謂“邁注”中之“邁”當指“朱爾邁”之判斷的根據。

查光緒戊申三十四年仲夏月上海集古齋石印《昭代名人尺牘小傳》(吳修編)之卷十一,收有摹刻朱爾邁手書書信一封,其中“邁”“卷”二字之結構、筆畫特點,與復旦大學圖書館藏萬斯同《明史列傳稿》中上述題簽的“萬”字、“邁”字及“卷”字,十分相似。3這也為判斷復旦大學圖書館所藏此書當為原藏許汝霖家、經朱爾邁校過的抄本《明史》列傳稿,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討論至此,如下的結論似可作出:今藏復旦大學圖書館的《明史列傳稿》大體可認作在康熙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經過海寧人朱爾邁校對過,至于其由許汝霖(或其所用書手)開始抄寫的時間又當比之略早,具體說來似當不會早于上文談及的監修徐元文(或稱布衣萬斯同)等修改完成《明史》紀傳十之六七初稿之康熙二十六年四月,因為再往前推則被許汝霖(或其使用之書手)作為抄寫依據的原本尚未問世。endprint

猜你喜歡
張廷玉明史
《明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訂誤十一則
明史強志立當下 仰望星空展未來
張廷玉訓子
中國明史學會屯堡研究分會正式成立
張廷玉不攻人短
《南明史·藝文志》經部著錄標準商榷
萬斯同在《明史》纂修中的貢獻——天一閣藏萬斯同稿本《明史稿》整理札記
聯墨雙馨
《南明史·藝文志》經部標點錯誤六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