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通訊寫作教學摭談

2018-01-12 12:36鹿義霞
戲劇之家 2017年23期
關鍵詞:標題收尾采訪

鹿義霞

【摘 要】人物通訊寫作具有豐富的人文性、綜合性和較強的實踐性。在具體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做好采訪與剪裁、設計與粘合、歸納與提升——深入現場,占有大量素材;精擬標題,擦亮文章的眼睛;寫好開頭,立片言以居要;搭好框架,完善文章的骨骼;巧妙剪裁,力爭以一當十。只有做到開頭之處立靈魂,關節之處善縫合,精彩之處重渲染,結尾之處巧點睛,寫出的通訊才更有感染力和輻射度。

【關鍵詞】采訪;剪裁;標題;開頭;結構;收尾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147-02

人物通訊是以人物為主要描寫對象,通過一個或一組人物的典型事跡來反映精神力量、時代特點和社會面貌的一種通訊形式。這種文體要求主題明確、材料精當、角度新穎,通過言行、故事等傳達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給人以啟迪和感召。在人物通訊寫作教學方面,應注重從調研采訪、標題擬定、開頭設計、框架搭建、材料剪裁等方面引導學生胸懷全局、步步為營,從而增強典型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采訪與剪裁:既爭取“多多益善”,又追求“貨比三家”

人物通訊寫作比較常見的弊病是輕調研、重寫作,撰稿者常常根據聽說的零散材料、二手資料倉促動筆。如果僅僅局限于“書齋”或“蝸居”閉門造車,難免搜索枯腸、下筆艱澀,寫出的人物不夠生動和鮮活。通訊寫作課堂應引領學生積極伸延觸角,立足于大視野、大課堂、大人生,占有大量素材,從而為寫作提供有源之水。教師宜強化課堂內外的聯系,將學生的寫作舞臺引向更立體的生活領域,示范、引導大家進行有效的采訪。比如寫一個社會人物——其領導、同事、家人、朋友、陌生人、客戶口中的他們是什么樣的?有哪些飽滿而生動的細節?寫一個在校優秀生——其家庭背景、人際往來、興趣愛好是什么樣的?他與大多數同學有著怎樣顯在的不同?一位美聯社記者曾經為了寫紐約市長而做了大量“外圍工作”,如閱讀了市長傳記,采訪了其同事、家人甚至競爭對手,整合了個人與時代、家庭與社會、8小時之內與8小時之外等方方面面,然后再提煉、裁剪、組合,完成一個6000多字的報道。教師指導學生寫人物通訊也應如此,不但要督促實踐,還要傳授方法,引領他們多下工夫于“前寫作”,在采訪中抓鮮活事例、生動細節、各種言論、科學數據等。

如果說采訪是上街采購、全面撒網、不厭其多,那么寫作就是重點捕魚、回家造廚、擇優是用。能否色香味俱佳,就看綜合技藝了。選材、用料、組合等,都關系著成敗。選擇材料需要剪裁與加工,“貨比三家”、仔細考量,做到點面結合,有詳有略。在三五千字左右的人物通訊中,典型事例三五個、細節三五處足矣,太多的堆砌反而顯得臃腫而散亂。一個小標題下,要掂量哪個材料才是精要、精審、精細、精彩、能體現思想境界的,把它寫透;次重要的事例,宜用概括敘述的方式;同時,應舍得刪除那些說服力不強、感染力不足的材料。材料選擇方面,應引導學生力抓那些凸顯人物品質、彰顯人物個性的情感細節。細節恰似電影的特寫,往往讓人印象深刻。比如《鄧守國:演繹五彩人生》一文,以“黑”“紅”“白”“橙”“紫”串起全文,“黑”寫其風吹日曬下的奔波,“紅”寫其以一顆紅心奉獻建筑事業,“白”寫其清白做人,“橙”寫其疏于家庭導致了“橙色預警”,“紫”寫其豐碩成果。

二、精擬標題:打造第一“眼緣”

通訊兼具新聞性與文學性。題好一半文,好的標題可以讓讀者“一見傾心”、“一目了然”、“一曲難忘”。在人物通訊寫作教學中,一定不要忽略了標題效應,力爭讓它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畫龍點睛、提綱挈領、回味無窮。

巧用修辭,可以增強通訊標題之靈動。靈活運用比喻、對比、擬物等修辭的通訊標題往往特別形象生動——比如,《白鴿——從大洋彼岸飛回》《南太平洋的中國心》《建設農作物“基因銀行”的人》《電氣保鏢——新北水維修電工冠軍周?;ⅰ贰独先藣u上的年輕醫生》《從清華碩士到“東線尖兵”》《郭大傻·郭大俠·郭大使》《“小丫”弄潮》《過河“卒子”擔大任》《戰斗10分鐘 戰前10年功》……同樣寫會計工作人員堅持原則,我們可以拿如下標題對比一下:1.《撬不開的“鐵匣子”——記某機關財務科長劉XX》;2.《一絲不茍,斤斤計較——記某機關財務科長劉XX》,顯然,前者更形象生動。再如,同樣寫鹽湖上的科研工作者,《他,喚醒了鹽湖》將鹽湖擬人化,用“喚醒”比喻科技工作者以科技求效益,使鹽湖創造出經濟活力;而《鹽湖上的科研工作者》就平淡多了。

巧用詩詞、俗語、歌詞、書名等,可以增強通訊標題之韻味。比如,《萬紫千紅總是春——星牌涂料車間女工》緊扣女工職業特點,強化了色彩感與成就感;《人走茶不涼——金隅報前總編王寧》對“人走茶涼”反其意用之,讓人印象深刻;《金隅也有一部“我的團長我的團”——記資本運作專家、原北京金隅集團副總經理趙及鋒》活用流行電視劇之名,辨識度很強;《英雄團隊是這樣煉成的——記國家電網成都電業局雅安巡線站的典型事跡》活用名著,耐人尋味……這樣的設計,比干癟的寫法更易抓人眼球。

險境效應,讓讀者欲罷不能。有些題目扣人心弦,特別刺激讀者的閱讀欲。比如《“驚天一落”的背后》《12分鐘“生死大考”》《“??招蹘煛钡牡谝机棥沊XXX》《讓尖端核心技術擁有“中國芯”》《為神劍打造“終身質量保險”》……這些題目,特別能刺激讀者去閱讀、去探究。

三、搭好框架:強健文章的骨骼,填充必需的血肉

通訊的正文,一般包括開頭、主體與結尾。在搭建文章框架過程中,要心有藍圖,設計好各部分內容。寫好開頭,可以立片言以居要;搭好框架,可以清晰文章的脈絡;寫好結尾,可以大音余響、令人回味。

在快餐年代,一篇通訊的開頭部分恰似新聞的導語,要起到“鳳頭”作用——立一文之靈魂,引領下文;刺激閱讀欲,激發興趣;一線串珠,統攝全局。首段宜精要,可以直截了當落筆,力爭“先聲奪人、直接扣題”效果;可以概述評論,統攝正文;可以正反對比,折射出主人公的平凡與不凡;可以鏡頭特寫,強化表達的畫面感;可以數字排比,提升表達的氣勢;可以設置懸念,吊起讀者胃口;可以直接引語,傳遞強烈的現場感……

人物通訊一般需要三五千字,搭建骨架很重要。好的框架一線串珠,使文章眉清目秀、結構清晰。比如一篇文章寫法官的先進事跡,其主體分別以三句話開篇:1.我是黨員,我應該;2.我是法官,我不能;3.我是對的,我不怕。另如《選調在終南山下——陜西省優秀選調生先進事跡》一文,主體框架是這樣的:1.初相遇,便民中心解難題;2.沉下去,“第一書記”顯擔當;3.二維碼,多方歷練見首長;4.筆一支,咬文嚼字話理想。再如《嫦娥飛天問誰牽——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專家劉勇素描》一文,其主體框架分別是主人公三句話:“在太空放風箏 任何微小疏忽都會導致功虧一簣”;“科研如同搭積木,底層搭實了才能摞得高”;“有一種幸福,只有全身心投入了才能體會”。層層遞進的框架設計,結構清晰利落,讓人一目了然。

“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通訊的結尾也很重要。常見的通訊結尾方式有:自然收束,如鹽化水中,妙合無痕;首尾呼應、深化主題;寓意抒情,言有盡而意無窮;點評展望,寄語未來。通訊雖以敘事為主,但不忌抒情、議論。好的結尾緣情見理,言約意豐,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審美意蘊。

參考文獻:

[1]馬正平.高等寫作學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4.

[2]艾美華.大學生應用文寫作訓練多元模式[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0(6).

[3]周淼龍.創建課堂與生活的“超級鏈接”——大學寫作教學改革實驗報告[J].寫作,2001(7).

猜你喜歡
標題收尾采訪
神話里的愛情為什么總是悲劇收尾
神話里的愛情為什么總是悲劇收尾
淺析新聞標題翻譯
淺談記者在體育新聞人物采訪中如何打破“中國式思維套路”
巧撥千斤解“標題”
美媒估計《采訪》虧了3000萬
雨滴下落收尾速度的一般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