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山西經濟發展的內生變量

2018-01-12 11:51鮑震
智富時代 2018年12期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

鮑震

【摘 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在于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要素的優化配置。而多年來山西經濟發展始終擺脫不了對資源的嚴重依賴,產業結構單一,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經濟發展的后勁不足。如何調整山西的產業結構,激發山西經濟發展的積極的內生變量,成為一個需要探索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內生變量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創新驅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真正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山西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上下學習貫徹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特別是認真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扎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指示精神,一年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根據2018年三月山西省統計局公報,2017年山西省的經濟增長率一改過去幾年的疲態,達到了7%的合理區間,在省內諸多行業進行去產能的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這一成績使山西人民看到了未來發展的方向與希望,山西經濟發展的內生變量已經開始發生積極的變化。

煤炭資源是山西的最重要的資源稟賦,在全國的能源供給格局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豐富的資源并不意味著豐厚的收益,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促使企業忽視市場供需規律盲目擴張產能,造成了“谷賤傷農”的產業悲劇,形成了一種國家利益受損、地方利益受損、企業利益受損、職工利益受損的“共輸”格局。煤炭采掘業作為一個資源分布廣泛、進入門檻較低、參與企業眾多的成熟行業,其供需的平衡點是難以捉摸把控的,企業與企業間存在著一定的“囚徒困境”,企業的理性與市場的理性存在著天然的矛盾,其中蘊含著煤價暴漲暴跌的市場機制。煤價的劇烈波動不僅使相關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經營風險,不利于寶貴煤炭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同時也給國家的能源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面對整體陷入困境的煤炭行業“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成為應有之義。

根據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中的精神,化解產能過剩不意味一刀切的停產限產,而是化解產能與轉型升級相結合。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切實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探索保留產能與退出產能適度掛鉤。通過化解過剩產能,促進企業優化組織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創新體制機制,提升綜合競爭力,推動煤炭行業轉型升級。在這樣科學思路的指引下繼2016年關閉煤礦25座,退出產能2325萬噸之后,2017年山西省又關閉煤礦27座,退出產能2265萬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在2017年出現了極大的反彈,不僅告別了持續5年的連續下降的趨勢,并且實現了19.4%的快速增長,這意味這山西經濟在質量效益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特別是以煤炭行業為主的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636.5億元,與去年的81.8億元相比可謂是有著云泥之別,過去幾年壓在煤企頭上沉重的經營壓力,2017年有了極大的緩解。但是在全國上下勠力同心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大背景下,中國的能源革命已經在諸多領域開展開來,對低碳清潔能源的追求使得像山西這樣的資源型地區在未來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但同時也為山西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轉型契機,煤炭產業、非煤產業都有許多積極因素正在積聚。

一、延長能源產業產業鏈,提高能源產業科技附加值。2017年下半年為了緩解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通過對煤電、焦化、鋼鐵等行業中的落后產能進行淘汰,重污染企業關停搬遷,取締違法“小散亂污”企業,重點區域劃定“禁煤區”等手段,使得山西重現了久違的碧空如洗、空氣清新的冬季,為山西人民創造了美好的生態環境。個別地區的利益雖然因此而受到了短期的損失,但山西的能源產業結構也因此為之一變,低附加值、高耗能、低效益、高污染的產業基本被淘汰,高硫、高灰、低熱值的散煤也失去了傳統的冬季采暖市場,煤炭產業的低端面臨著被“釜底抽薪”的現實。但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現實,決定了我國在未來數十年內,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煤炭資源依然是保證我國能源安全的基石。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先進產能建設,以爭做“能源革命排頭兵”為契機,合理布局未來的能源產業結構,延長能源產業產業鏈,提高能源產業科技附加值,尤其在煤炭清潔化利用、煤層氣開采利用、“煤-電-鋁-材”一體化發展、煤化工項目開發等領域實現重點突破,依靠擴大產業規模、吸引相關人才、提高創新能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來提高山西能源產業的競爭力,把相關就業、資金留在山西,使寶貴的資源正真能夠造福山西人民,繁榮地方經濟。

二、著力發展非煤產業,積蓄山西經濟發展新動能。2017年山西省的非煤產業發展良好,非煤工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高新技術企業數到達1117家,省級及以上眾創空間達到184家。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相關產品如新能源汽車、車軸、光伏電池的產量也是再創新高。依托山西成為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范區的政策東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山西農谷”功能農業示范區等創新發展平臺依次成立,這為山西的新產業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得山西省內創新創業的熱潮蔚然成風。2017年山西新登記市場主體387942戶,同比增長17.6%;全省40個經濟開發區內企業主營收入增長17.4%,達7476.5億元,納稅額增長33.2%,稅收收入達到256.6億元。這些亮眼的數據,充分反映了山西非煤產業發展的蓬勃勢頭,這為未來山西經濟的發展積蓄了新的動能。

三、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吸引培育企業家和相關人才。轉變政府職能,供給優質的政府服務,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優秀企業、優秀企業家、優秀人才落戶山西,為山西的經濟發展出力。自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四風”問題有了根本性的扭轉,山西政治生態已經由“亂”轉“治”,政府的服務水平、服務意識有了巨大的提升,營商環境也隨之一清。與此同時政府的職能轉變問題又開始凸顯出來,新形式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也隨之出現,存在著做事推諉、不敢擔當的情況,拉低了辦事效率和企業、群眾的滿意度。對此山西省政府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工作方案,簡化優化辦事流程,強化資源共享和協同辦理,創新服務模式,積極推進網上辦事,不僅提高企業、群眾辦事的滿意度,同時也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為政府職能轉變節省了寶貴的行政資源,而這些行政資源正可以用在深入調查研究、制定戰略規劃、創設政策制度、提供標準規范、強化公共服務、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市場監管等政府新職能上?!霸韵挛嗤?,引來金鳳凰”,美好的政治生態、法治生態、環境生態,是優秀企業、人才的最佳“孵化器”,將是影響山西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最關鍵的內生變量。

【參考文獻】

[1]何小衛,劉宇.牢記囑托 譜寫新篇——《山西日報》報道“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一年間”的實踐[J].新聞采編,2018(04):8-11.

[2]高見,鄔曉霞.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突破發展的支持政策研究[J].經濟問題,2018(09):17-21.

[3]韓蕓.基于創新驅動視角的山西資源型產業轉型研究[J].經濟師,2018(02):22-25.

猜你喜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海爾的影響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