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我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的思考

2018-01-12 11:51范永利
智富時代 2018年12期
關鍵詞:刑法思考

范永利

【摘 要】在當前的生活環境里,充滿了太多的不良誘惑,當行為人沒有自制能力的時候,就會被其影響,進而產生犯罪心理。因此法律的規范性就越來越重要,本文主要對我國刑法學犯罪構成展開談論和研究,犯罪構成是確定是否犯罪的根本,也是區分是否犯罪和正常社會行為的標準,希望本文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刑法;犯罪構成理論;思考

一、中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基本內容

1、犯罪構成的概念

我國的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是我國刑法學的延伸和擴展,是對刑法規定的犯罪成立條件進行體系化的整理和總結。它是由“四要件”構成的,包括犯罪主體的責任、犯罪行為主觀的內容、犯罪行為客觀性質的條件、犯罪行為的社會性質。主體指誰侵害,客體指誰的權益受到侵害,主觀方面指故意犯罪,客觀方面指的是權益如何受到侵害。如果缺少一個部分,罪名不成立,必須四個全部都有體現具備犯罪罪名才能成立,兩階層理論中違法和責任,必須同時具備才能定性,這也是構成犯罪的基本條件。

2、犯罪構成的組成要素

犯罪構成要件是總和形成犯罪構成也就是犯罪構成的組成要素。犯罪構成要件是一種規定,它是對犯罪行為內容的一個說明,由一系列的客觀要素組成的。簡而言之就是很多因素促成了一個要素,很多的要素結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犯罪構成。而且它要求要素之間的統一和聯系,不能簡單地疊加。

3、犯罪構成的意義

犯罪構成是量刑定罪的法律標準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量什么樣的罪名定性什么樣的罪責,罪責的輕重需要罪行來進行判定。犯罪構成法律概念,是確定某種行為是否犯罪的規格和標準,是針對觸犯刑法的人做出處決的法律依據。是行為人具體行為定性有罪與非罪的界限,行為只有具備構成犯罪的條件,才能構成犯罪定性。由犯罪構成用來區分罪責種類劃分的法律標準。首先要確定行為人的犯罪條件,看看他是否觸犯了刑法的條例,然后根據他犯罪行為的程度來確定他應當承擔的形式責任。而且只有他的行為被確定了是犯罪的,才能依法追究他的刑事責任。

4、犯罪構成是我國刑法理論的基礎和核心

犯罪構成的核心就是主觀意識的犯罪,它主要受行為人的心理狀態影響,沒有罪責就是沒有罪責,但是只要是有罪那就一定是很嚴重的,而且其嚴重程度還決定了犯罪程度。犯罪構成的基礎就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習研究刑法理論,就必須先了解透徹犯罪構成的理論,要知道其犯罪行為是什么構成的,才能進一步追究它的責任。犯罪構成理論給罪刑法定原則提供了實質性的支撐和實體性的依托,為刑法學理論體系的進步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二、我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體系面臨的挑戰

在中國提倡法制社會的今天,人們越來越知法懂法守法,同時也對中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一些人們不認可的,都會存在質疑和批判?;谖覈哉摰淖杂珊烷_放,我國的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受到了來自社會公眾的抨擊和質疑。因為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是借用其他國家的,可能不太符合我國的國情需要。面對這種狀態就需要我國刑法學組織要聯系實際,從國情出發,研究和改制成適應中國國情以及促進社會安全的中國特色刑法學犯罪理論體系。改過程中存在意識和政治形態化趨勢,蘇聯犯罪構成理論邏輯結構于中國犯罪構成理論存在差異,使之形成偶合式的邏輯結構特點。張教授提出的自由刑法是通過對我國刑法應用現狀的研究得出的,該理論的提出促進了我國刑法學的進步,豐富了刑法學理論體系,讓刑法學的整體協調性有了質的提高。任何評價犯罪行為應該建立在犯罪事實上,傳統犯罪理念構成犯罪事實和評價要素混淆不清,使某一重要的構成要件難以形成定性。目前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沒有特點,不是上升的趨勢,就像一個行為人是否具備犯罪構成,具備什么樣的犯罪構成,只看構成要件是否具備,而不是進行遞進行邏輯推理。

三、我國刑法學的犯罪構成理論的思考

批判是學術成長取之不竭的動力源泉。經過我國改革對外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的刑法犯罪構成理論體系也逐漸完善和不斷改制,通過社會實施效果刑法學實質也是一個不斷進行批判和自我批評的過程。正因為我國刑法學界謙虛聆聽面對社會各界各種批判聲音,而且能在批判中成長,不斷進行反思,因為有這種聲音我國的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才能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同時,應該在進行學術批判的時候注意兩點最基本的原則:第一是必須建立在對被批判對象嚴肅、深刻的理解基礎之上,第二點是對學術的運用,要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整改和建議。這樣才能是中國的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更加完善和進步。

中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體系的框架是在中國社會存在階級斗爭的時候建立的,并不是“移植論”者所闡述的是基于滿足政治需求的產物,而是我國刑法學學界嚴謹誠摯不斷探索研究的成果。前蘇聯的犯罪構成理論傳承是對19世紀大陸法系刑法學犯罪論體系,當時的犯罪構成理論主流風格受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影響,從犯罪主客觀要素的平面分析和統合上去論證犯罪成立,例如德國具有代表性犯罪構成理論體系中將犯罪成立要件劃分為“客觀構成要件”和“主觀構成要件”,直接讓俄國的刑法學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前蘇聯刑法學以新康德主義為哲學根據、以形式主義構成要件理論為基礎的犯罪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哲學的改革創新。形成了以社會危害性為價值內容、以四要件結構為格局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這樣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是前蘇聯刑法學界客觀歷史傳承和嚴肅現實選擇的結果,而不是滿足政治需求的產物。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不管是在前蘇聯還是在現今社會發展中的中國,都被當做標準。

四、結束語

我國刑法學界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日趨完善,要積極借鑒國際中犯罪構成理論完善的德日法等國,在體系、問題的思考互補的方法的基礎之上逐漸完善我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

【參考文獻】

[1]李春珍.犯罪構成理論視角下的刑法學教材選型[J].法學論壇,2018,33(02):80-88.

[2]周光權.價值判斷與中國刑法學知識轉型[J].中國社會科學,2013(04):120-140+207.

[3]孫道萃.犯罪構成與正當化事由的體系契合[J].研究生法學,2011,26(04):20-53.

[4]高銘暄.關于中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的思考[J].法學,2010(02):56-61.

猜你喜歡
刑法思考
過度刑法化的傾向及其糾正
商標權的刑法保護完善
《刑法》第217條“復制發行”概念的解釋與適用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刑法適用與刑法教義學的向度
論刑法總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