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的策略

2018-01-12 11:51譚敏
智富時代 2018年12期
關鍵詞:智慧城市策略建設

譚敏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其中,智慧城市理念已經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巨型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硬件環境的基礎支持,還需要軟實力的持續推進。本文主要闡述了智慧城市的理念以及建設發展模式,并提出了智慧城市發展的策略,并以移動為例進行了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的相關探究。

【關鍵詞】智慧城市;建設;策略

智慧城市是以人為本,以數據作為城市的核心要素,通過有效融合物聯網、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三大技術,從而實現產業、服務、管理和生活的智能化,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進行智慧城市建設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因此我們應創新建設思路和方法,爭取早日完成智能化城市的建設。

一、智慧城市理念分析

近幾年來,智慧城市的理念被大家所熟識,各地的學者和研究者經過對其分析和研究,依據不同的社會背景賦予了它不同的定義,目前主要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進行定義。廣義的智慧城市概念是以城市發展的全方位“智慧”狀態作為建設的中心,加強建設城市軟實力,比如人文教育、環境建設等方面。狹義的智慧城市概念是在數字城市、無線城市的基礎上,繼續建設和發展信息技術,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發展城市經濟,重心是建設城市硬件設施。狹義的智慧城市概念主要是對建設智慧城市起步階段的認識,主要是技術導向型的建設,通過利用新時期的信息技術(物聯網、云計算等)來改變政府、企業、群眾三者之間的交往模式,加強城市硬實力,共同促進城市的運行效率。城市硬件設施建設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同時協調發展人文、教育、環境等軟實力,才能保證智慧城市的穩定持續的發展,這也是廣義智慧城市的理念??傊?,智慧城市概念是優化整合了數字城市、生態城市、創造城市的概念和特點,同時建設和發展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居民創造美好的城市生活。

二、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模式

(一)政府主導型模式

政府在城市發展中,具有一定的主導作用。就智慧城市發展而言,政府制定了相關的城市發展戰略,頒布了相關的城市建設措施,加大了基礎設施的投資等。通過一系列的建設策略,推動了城市的發展,主要表現為:政府、企業、市民三大主體之間的互動和網絡關系得到了支持;社會文化氛圍得到了很好地改善等。政府主導型模式是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一種模式,其適用于金融部發達、風險投資不足的城市。

(二)市場導向型模式

市場導向型模式主要是通過市場變化來引導城市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說,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背景下,營造城市發展環境,進而實現城市智慧人文、智慧產業的發展。同時在市場競爭和利益需求的壓力下,建設主體通過技術上的創新和突破,為智慧城市發展營造有利環境。這種發展模式主要是通過自下而上的力量來建設智慧城市,主要適用于工業化發達的國家。

(三)混合式模式

混合式模式是結合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來實現智慧城市的建設。想要發展智慧城市,不僅需要政府力量來完善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市場機制來促進各種建設要素向城市集中。城市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私有性,是一種公共產品和私有產品的統一體,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政府和市場的綜合力量來共同完成。相關智慧城市建設研究表明:具有發達市場經濟的西方國家,更重視城市規劃工作,體現了政府主導的作用;而政府導向較強的發展中國家,更看重市場的導向,以彌補城市主導的不足。因此,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混合式發展模式將成為智慧城市未來發展的主要模式。

三、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的策略

(一)智慧城市建設要“堅持初心”

在建設智慧城市的初期,人們就開始對智慧城市理念進行解讀和研究。由于認識不統一、研究不深入,使得早期智慧城市的建設重點只是純粹的信息化建設。隨著對智慧城市內涵和發展規律研究的不斷深入,多數學者認為智慧城市是以人為本,通過信息技術來改變城市的生產生活方式,從而建設一種創新、綠色、共享、協調的城市生活,該理念也被大多數人認可。智慧城市的建設強調的是城市全方位的優化改造,使其實現“智慧”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建設智慧城市要“堅持初心”,要以重構組織、優化環境、升級服務為重心,以發展宜居宜業、充滿活力的城市為目標,真正實現智慧化的城市,為人們創造美好的城市生活。

(二)智慧城市建設要“規劃引領”

智慧城市的規劃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首要環節,直接決定著其成功與否。就智慧城市規劃而言,經過對智慧城市的多年推廣和學習,其頂層規劃與實施方案已經得到參與建設者的認可?,F階段,我國大概有三百個城市進行了智慧城市建設,盡管智慧城市發展迅速,但存在一種問題,即同質化現象嚴重。實際上,在進行指揮城市規劃編制時,參與者大都是IT領域的企業人才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的人才,頂層規劃出現模板化的現象應不足為奇。就頂層規劃編制而言,其實一項專業性強的工作,需要專業的人才來完成。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規劃引領”,充分利用機構的專業化優勢,將規劃思路和方法進行不斷創新,結合各個城市的自身特點,制定特色、協調的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真正發揮指導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的作用。

(三)智慧城市建設要“集聚民生”

長期以來,社會各界對智慧城市的關注很高,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甚至認為智慧城市無所不能。究其原因,是我們對智慧城市理念的認知不夠,以及給其增加了許多人為的想象。事實上,智慧城市規劃涵蓋的方面很多,比如虛擬空間與物理空間、公共管理與民生服務等等,并且希望通過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提升城市運行的效率,實現智能化的目標。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智慧城市建設需要結合自身發展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公共管理與民生服務的城市核心功能。目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化發展的階段,城市治理與公共服務是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對于人口聚集的城市來說,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生活是智慧城市的最終目的,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將民生服務、便民惠民放在突出位置,加強城市治理的智慧化建設,構建公共服務體系,為人們提供便捷的生活環境。

(四)智慧城市建設要“軟硬一體”

在前期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信息基礎設施、云平臺等領域的規劃實踐,提高政府職能辦公機公共管理服務效率等方面。與此同時,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重硬實力建設、輕軟實力建設的問題,進而導致了智慧城市建設進入了純技術路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IT企業追求利潤和政府追求政績,以及對智慧城市理念研究不深、規劃不科學、IT行業推進手段單一等。除了上述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為主的問題外,還存在以下問題:各領域的應用系統出現碎片化現象,基礎性、關聯性項目推進緩慢等。因此智慧城市建設要“軟硬一體”,在加強新技術應用、平臺建設、系統構建的基礎上,還要加強運營體系、建設模式、人才隊伍等方面的建設,實現兩方面共同發展的戰略。

四、移動在智慧城市的發展分析

移動是通信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產業改革、戰略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中國移動圍繞智慧連接、智慧民生、智慧企業等領域集聚產業鏈企業,構建并推進5G、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建設運營落地的新模式。在新模式中,其核心包括以下幾個要點:一是堅持政府主導,特別是公共民生服務領域;二是創新模式,解決長效運營短板,確保智慧城市的持續穩定運營;三是國資入股參與的本地化運營機構,確保數據、資金留在本地,中國移動可參股居民卡公司,進而與政府達成合作;四是創新機制,跨界開放合作,構建跨界合作的共贏體,發揮各方優勢,不斷更新技術和產品,中國移動作為模式主導方共享相關知識產權;五是堅持以人為本,提高民生服務質量,給人們提供生活便利。

移動在智慧城市建設發展中的相關建議,具體如下:其一,可以通過搭建政府、企業、社會團體等賬戶,從而構建包含各類主體的城市賬戶體系,進而實現數據的互通、應用的互通和服務的互通;其二,可以搭建城市智能政務上架體系,提供統一的界面、用戶認證、系統接入功能,從而實現高效、低成本的對接(本地與政府各部門),完成政務全網統一認證,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和協同共享;其三,開展區塊鏈技術的各種應用研究,積極探索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社會中存在的問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實現各類區塊鏈應用的豐富及落地實施,進而豐富城市的大數據資源。

五、結束語

總之,智慧城市建設對我國城市建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智慧城市建設的實現,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雖然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還處于初步階段,但我相信通過不斷完善相關技術和人們的不斷探究,一定會實現智慧城市的建設并促進其穩定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治彥.智慧城市建設進展與策略[J].企業經濟,2017,36(10):5-8.

[2]席廣亮,甄峰.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策略思考[J].上海城市規劃,2014(05):26-29.

[3]楊再高.智慧城市發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07):20-24.

猜你喜歡
智慧城市策略建設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我說你做講策略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基于無線組網的智慧公交站點信息系統研究與實踐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