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審美與創構分析

2018-01-12 11:51周劍飛
智富時代 2018年12期
關鍵詞:中國傳統

周劍飛

【摘 要】中國傳統山水畫之所以能夠吸引眾多的文人墨客,甚至能夠代表中國走向世界,最玄妙的就是山水畫中蘊含的意境。本文基于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審美與創構的分析,首先要明確傳統山水畫的意境審美,再與其相結合,合理分析傳統山水畫的創構理念。最后對山水畫中的美學表達方法、傳統山水畫中的審美情趣以及傳統山水畫的主要創作方法進行了部分總結,希望能夠對有關人群提供幫助。

【關鍵詞】中國傳統;傳統山水畫;山水畫意境

從古至今,對在我國的傳統美學史來講,意境都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其是各類藝術作品創作中最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最與眾不同的藝術優勢。且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人們對于意境美的追求卻從未停止過,但是意境美之所以含有意境二字,就證明其并不是隨便就能創造出來的。若想使山水畫能夠真正展現出意境美,寓情于景與情景交融是絕對不能忽略的,只有將情和景在特定的條件下相融合,創造出的意境才能具備深遠的特點,才是藝術的真美。在畫卷當中,畫者寄予了自己的情感與精神寄托,藉此為畫作賦予更加濃郁的詩情畫意,令觀者能夠宛若置身彼時畫境,這就是意境之美。

一、傳統山水畫的意境審美

相比較來講,我國傳統山水畫需要的不僅是畫者高超的作畫技巧,對其想象力與洞察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古代畫院的考試中,經常以詩詞中的意境為題目,以考驗作畫者的意境表達能力與審美情趣。何為意境?“落霞共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意境,“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也是意境。作畫者最高的境界,就是將自身精神寄托于一張薄紙、一幅帛絹,將實際空間對于畫作的影響消弭殆盡,通過巧妙的位置構思,將所見的山水表現出飽滿的感情與磅礴的氣勢。通常情況來講,山水畫中不僅要有畫意,更是要有詩情,譬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寥寥幾句便將浩瀚的千山萬徑表達出來,更是使觀賞者直接的感受到了作者當時內心的孤寂。明代沈周的《廬山高圖》,也是通過對意境的深刻理解,加之自身較高的審美水平與構思能力,單純的利用水墨描繪,就能使觀賞者感受到廬山的氣勢磅礴。作畫者在畫作中投入更濃烈的感情,使觀賞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山水,就是意境之美[1]。

二、傳統山水畫的創構理念

(一)山水畫中的美學表達方法

絕大部分情況下,意境并不是直接呈現在山水畫所描繪的客觀事物中。經過中國幾百年山水畫經驗的不斷積累,散點透視技法可是說是我國傳統美學在不斷實踐過程中不可多得的結晶。作畫者通過對此類技法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夠使透明學中的能見度有效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沖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使畫作中重點意象在美學原理的作用下得到突出,再進行對其他內容的有效簡化,避免作者在創作意象時受到影響,為山水畫中意境的實際表達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2]。杜甫的《望岳》中寫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作畫者雖然只擁有一紙畫卷,但是卻可以將山川與河流容納其中。散點透視技法在我國傳統山水畫中的廣泛應用,真正打破了固定視圖的作畫模式,作畫者不再受到目光所及的約束,能將自身所想的意境充分表達出來,使觀賞者能夠有一種置身山水之間的真實感受。

(二)傳統山水畫中的審美情趣

現如今,伴隨著外來文化的不斷涌入,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從而出現了較大的改變,但是傳統山水畫作為我國傳統文化最具代性的特征之一,審美情趣在現今也并不落伍。古代人民群眾缺少娛樂活動,尤其是對于文人墨客來講,作詩作畫是其舒緩與發泄內心情緒的主要渠道。但是作畫相比較文字表達最明顯的一個優勢,就是其能夠將萬里之遙在一方畫卷中或細致或磅礴的表現出來,使觀賞者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具體空間,而并不是只有平面的描述,但這一點的最終的實際展現效果還是要以作畫者的具象境界為基礎。一副優秀的傳統山水畫,在仔細觀察之下,就會發現其從高山河流到波浪碎石,沒有一處不是作畫者情感與審美情趣的寄托與體現,山水畫意境表達最重要的就是與觀賞者之間的共鳴,并以此為基礎創造出一種感染力極強的藝術共性,這就是傳統山水畫中審美情趣的最高展現。

(三)傳統山水畫的主要創作方法

我們在欣賞山水畫時,視野剛剛接觸到畫面的一剎那,最吸睛的就是畫作中黑白對比度最強的位置,這是兩種截然不同色彩的碰撞,卻又格外的融合,仿佛在天地之初就是如此,此時畫作給觀賞者的震撼是非常清晰的。因此,留白在我國山水畫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已然成為了最主要的創作方法之一?,F如今一部分人對留白仍然存在誤解,但是我國傳統山水畫中的留白更多的是表現一種“藏境”,且若想真正運用好留白技法,作畫者對整體構造的掌握能力非常重要[3]。馬遠、夏圭都是留白技法運用水平爐火純青的大家,從他們的畫作中我們看出,在創作山水畫時可以在景物描繪完成之后適當的留白,能夠為觀賞者營造另一個具體的藝術空間。

三、結束語

總之,縱觀我國傳統的山水畫作,都展現出了對意境美學的不懈追求,這是一種藝術境界,是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美的體現,是作畫者當時心境的完美釋放。山水畫中的意境之美主要源于情景交融,這四個字聽起來雖然輕巧,但卻是高尚審美與現實審美的綜合體現,且仔細觀察之后我們就會發現,往往越好的畫作越能感受到作畫者當時的心境,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作畫者情感的發泄,山水畫中寄托著將作畫者與山水連接起來的一根細線,如北宋郭熙的《關山春雪圖》,即使百年之后,后人在觀摩這幅圖的時候,也會被其中展現的意境美所震撼,這就是意境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李立紅.論漸江山水畫中對“孤”“靜”審美意境的闡發[J].美術教育研究,2017(06):10-12.

[2]李新生.意境:在審美空間的想象和再造中發生——論中國山水畫的審美理想及其藝術表達[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4(02):135-139.

[3]王珊.論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審美[J].美術教育研究,2015(11):25.

猜你喜歡
中國傳統
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內衣中的運用
中國傳統吉祥圖形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分析中國傳統陶瓷藝術的審美價值
論中國傳統“和”文化之于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文化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