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考證+實用”模式下的會計教學思考

2018-01-12 11:51陳蕊李繼鋒
智富時代 2018年12期
關鍵詞:考證實用會計教學

陳蕊 李繼鋒

【摘 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對高質量會計人才的需求,高質量會計人才的需求促進了國家會計考證制度的變革。隨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初級會計證書的取得逐步成為用人單位招聘會計專業學生的條件之一,但2018年的考試通過率并不理想。從高校的教學角度而言,為學生鋪平就業道路,考證是必不可少的能力目標,在有限的學制中,如何兼顧好考點和“工作過程實用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在“考證+實用”模式下的教學中取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并掌握實用的工作過程知識是會計教師應重點考慮的問題。筆者在一線的會計教學工作中進行了思考和實踐探究。

【關鍵詞】考證;實用;會計教學;思考

一、用人單位需求現狀

自國家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以來,用人單位對會計崗位招聘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從道德要求而言,需要誠信的品質、敬業的精神和責任意識;從知識要求而言,需要熟練掌握會計學、管理學等知識,能夠獨立進行會計核算,處理經濟業務,具備“業財融合”的視野及知識儲備;從能力而言,需要具有較強的職業適應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準確的職業判斷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在道德修養、知識水平、能力拓展三位一體的要求下,還有一個招聘考量的標準: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從筆者走訪的企業可以看出,證書的取得能夠從一定程度體現應聘者的知識掌控水平和專業勝任能力,因此為企業顯性或隱性的招聘條件。目前用人單位對應屆會計畢業生的持證需求為初級會計證書。

二、會計考證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會計考證制度的變革,高校會計、財管、審計等專業的學生報考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人數急劇增加。作為一年一度的國家級專業考試,改革后的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報名條件寬松,但考試范圍擴增,考點增加,與時俱進的考點變化較多。仍需在一年內通過《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兩門考試科目。從2018年度的考證結果來看,通過率并不理想。

三、會計教學現狀

對于高校的會計教學而言,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會計人才是一個終極目標。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提高,高校培養的會計人才質量也需不斷提高。結合當前的考證制度和目前用人單位的素質需求,筆者在教學進行觀察、思考與分析,發現當前會計教學與考證的結合、知識的實用性,以及“考證+實用”的結合點上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具體體現如下:

1、目前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科目之一《初級會計實務》共八個章節考點。其中會計概述為傳統會計教學中《會計學原理》的教學內容,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財務報表為傳統會計教學中《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管理會計基礎、政府會計基礎分別為傳統會計教學中《管理會計》和《預算會計》的基本內容。因此,考試科目《初級會計實務》內容為分散在不同學期的四門課程構成。如果高校按傳統的循序漸進的方法安排四門課程的教學,教學的時間跨度大,又由不同的教師教學,教學方法與教學風格存在差異,這樣對于考試周期的規劃、考點的完整性、重點性,教學的有效性是具有一定影響的。

2、對于會計教學而言,在有限的學制內,如何高效率的向學生傳授“實用”的知識,盡量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時將學校所學與工作所用無縫連接是很重要的。除了所教授的知識“實用”外,在教學的同時,兼顧到學生考證的需求,注意考證考點的講解也是必不可少的,當前的會計教學中,缺乏考證知識點與實用知識點結合講解的設計,很多教學中,只能偏重其中一樣,不能做到兩相結合,重考證知識點的講解忽略的工作過程的融會貫通,影響了學生工作實用知識的掌控;重實用必定重實踐,兼顧不了所有考點知識,從而影響了學生考證的效率。

3、長期以來,高校的會計教學都自覺的遵守著固有的教學模式和課程安排,與考證相關的重點課程《財務會計》的先行課程為《會計學原理》,后續課程有《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稅法與納稅會計》等。課程分散在不同的學期。針對考證,要么由相關教師結合上課內容分散在不同科目中講解部分考點,要么單獨進行考證培訓,基本沒有在平時的課程中將考點融會貫通進行完整講解的情況。這主要源于在有限的課時內,不能更多兼顧考點的講解與訓練。

四、基于“考證+實用”模式下的會計教學思考

筆者在長期的一線教學工作中進行了一定思考與總結,如何在有限的學制內,引導學生掌握“考證+實用”的專業知識,筆者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

1、以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科目之一《初級會計實務》為例,將構成考點的四門課程打破傳統的學期分散排列,進行模塊化設計。設計的原則和思路當然要按知識的循序漸進排列:模塊一為會計基礎知識,也就是考證中會計概述的考點,此部分在2018年初級會計考證中占比不到10%,但對于學生學習會計起到了基石的重要作用,根基牢固,方法到位,后續的學習才能游刃有余。此部分即為第一學期《會計學原理》的內容,應采用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教學,在為學生打下堅實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科學的會計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良好的會計思維方式,為后續教學的深入打下根基。模塊二為六大會計要素與會計報表,也就是考證的核心考點,在《會計學原理》的基礎上,深入講解每一個會計要素的具體核算并能融會貫通編制報表,此模塊在考證中占比達75%左右,即為傳統教學中《財務會計》的內容,內容多、雜、難,應由教學經驗豐富、對考點把控到位的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舉一反三,有效總結重、難點。模塊三為管理會計基礎、模塊四為政府會計基礎,這兩部分在考證中占比達16%左右,可分別作為兩個專題講解,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要點即可,要求不高。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一學年即可完成《初級會計實務》的四個模塊的考點講解并引導學生融會貫通。上學期學習模塊一《會計學原理》,打基礎、學方法,下學期學習核心模塊二:六大會計要素與會計報表,即《財務會計》內容,并以專題講解模塊三與模塊四,這樣在一學年之內解決《初級會計實務》的考點,不僅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考試,也實現了知識從循序漸進到融會貫通的進階。

2、除了考點的掌控外,還要兼顧知識的“實用性”。教師應注重“工作過程知識”的設計,事實上,目前初級會計的考點與實務工作知識是大量重合的,教師在一學年的教學中,注重兩者的結合,考點的理論講解在實操中得到實踐,兩者互相呼應和彌補。建議在上學期的模塊一中采用4節理論+2節實操的模式,掌握會計工作基本流程和基本核算。在下學期的模塊二中采用6節理論+2節實操的模式,進一步進行會計實務賬務處理,從而將工作過程融會貫通起來。將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又能在實操中鞏固考點知識。

3、建議教師一貫制教學。針對《初級會計實務》四個模塊上下兩學期的教學,選用教學、工作經驗豐富、考點掌握熟練的同一教師進行教學。教師的穩定、教學方法的統一,能夠保持學生良好的適應性。同時,教師能夠合理的分配教學的時間、進度并針對所熟悉的教學對象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教學效果更為明顯。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夠在當前考證制度及用人單位的需求背景下,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將“考證+實用”的專業知識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有效率的完成專業成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會計人才的專業要求。

【參考文獻】

1、解元元. 有關財務會計課崗證深度融合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交際,2017(07).

猜你喜歡
考證實用會計教學
中職數學切實為就業做好鋪墊
蕪湖《商務日報》檔案之發現及初步研究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實用”外援主唱中超二次轉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