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早期養育環境對心理發育的影響

2018-01-12 11:51秦昊
智富時代 2018年12期
關鍵詞:早期兒童影響

秦昊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家庭教育環境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如家庭結構、養育方式的轉變等,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兒童的心理問題,不僅會為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社會化程度帶來很大的影響,還會出現成人期適應不良、違法犯罪等問題。因此,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兒童需要具備開拓進取、勇于創新以及適應環境等心態?;诖?,文章闡述了兒童早期養育環境的相關內容,研究了兒童早期養育環境對心理發育的影響。

【關鍵詞】早期;養育環境;心理發育;兒童;影響

家庭對兒童的影響存在于成長的整個過程中。兒童的主要場所是家庭,而在步入學校后,雖然其主要活動場所由家庭轉變為學校,但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兒童的生活,且受周圍環境復雜化的影響,兒童在學校人際關系、學業成就以及應對新環境的能力都會發生變化。因此,家庭養育環境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兒童早期養育環境的基本概念

人的發展是一定先天條件與后天發育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環境在兒童早期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某種角度來看,環繞個體的一切外在都是發育環境,不僅包括自然、物質環境,如地理空間、光照、空氣、飲水、氣候、營養供應等,還包括心理、社會環境,如家庭構成、養育方式、人際關系、社會文化等。自然、物質條件是兒童生長發育的基礎條件,但心理、社會環境直接影響著兒童早期心理發展,這就是兒童早期養育環境。發育環境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具有嵌套結構的生態系統。兒童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著兒童心理發展,尤其是家庭環境的影響最為突出。同時,幼兒園、學校、同伴、鄰里關系,父母職業、社區服務、社會發展狀況和意識形態、文化習俗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兒童的心理發展。

二、兒童早期養育環境對心理發育的影響

家庭環境是兒童心理行為發展的重要環境和基礎環境,家庭環境在兒童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家庭環境對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生物性遺傳方面,還體現在家長情感、態度、個性及心理品德方面。為了實現兒童心理健康、快速發展,家長必須形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另外,在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影響兒童心理行為的主要因素有民族、家庭的結構、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文化程度和職業、家長的期望、父母的關系及親子關系、父母的教養方式等。

2.1早期家庭養育環境影響兒童早期智力發展

無論是福利機構喂養兒童的觀察,還是長時間系統干預研究都證明,家長的撫養行為、親子互動、家庭環境質量對兒童的早期智力發展具有顯著的影響。

2.2早期家庭養育環境影響兒童氣質

氣質作為一種先天的素質,主要由遺傳決定的、具有較大穩定性的心理特質,但在后天環境的影響下也可發生一定的改變。研究發現,母親情緒問題,如焦慮、抑郁、神經癥影響兒童的氣質;家庭經濟收入、家長教育程度、親子互動、環境的多樣性、管理的模式等均對兒童的氣質維度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2.3早期家庭養育環境影響兒童人格發展

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生活環境中形成的,而6歲前的早期是人格的形成重要時期。外界環境,特別是父母對幼兒的態度和養育方式對幼兒的性格影響顯著。兒童的好奇心、興趣的發展也與家庭養育環境有一定的關系。

2.4早期家庭養育環境影響兒童社會化及行為問題

兒童社會化過程實質上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兒童早期交往對象主要是父母,家庭養育方式和家庭環境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具有顯著的作用,嚴重影響著兒童的人際關系和行為。

三、兒童早期家庭養育環境與兒童心理發展

3.1家庭結構與兒童心理發展

家庭結構在兒童心理發展中有重要的影響。在社會的發展中,我國家庭結構變化比較明顯,核心家庭、多代大家庭仍是主流,單親家庭數量日益增加。單親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往往導致家庭功能的缺損,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相關研究發現,孤寂、自卑、缺乏安全感、性別移位是單親家庭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與單親母親家庭相比,單親父親家庭兒童的心理損害更為突出,在親密度、情感表達、成功性、道德宗教觀等方面顯著低于單親母親家庭的兒童。

3.2早期家庭養育方式與兒童心理發展

家庭養育方式指的是家長在撫養、教育兒童的過程中采用的養育行為特征和風格,家庭養育行為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明顯,關愛、支持、豐富的刺激和及時回應有利于兒童的認知和情緒發展。相關研究發現,父親參與撫養有利于培養兒童的規則意識、獨立品格和探索精神。與母親對子女“無條件的愛”相比,父親在子女成長過程的作用更多在于建立規則,即“剛性的愛”。兒童心理健康發展不僅需要家長的接納、關愛、支持,也需要適宜的限制和約束。另外,家庭中單一的養育行為、單個事件或因素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是有限的,整體的養育方式或風格在兒童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3.3早期家庭人際關系與兒童心理發展

家庭人際關系是影響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和諧、融洽的家庭關系,易于協同合作,對子女撫養就會更耐心、敏感,對子女的管理更為統一、協調,有利于兒童的心理發展。如果父母一方對子女嚴厲,另一方對子女縱容,兒童將無法遵循一致的是非標準和行為要求,甚至會利用父母矛盾尋求庇護自己缺點的方法。除此之外,父母爭吵,尤其是為子女養育問題爭吵對兒童心理行為發展的負面影響最為明顯。

3.4家庭經濟狀況與兒童心理發展

通常情況下,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人際關系也較差,較少表達溫情與關愛,父母更多地采用專制型的養育方式。相關研究發現,家庭收入較低、不穩定的職業、債務、失業等造成的家庭經濟壓力會導致成人對整體生活的不滿意,從而使他們無法積極參與兒童的生活,提供足夠的情感和支持,進而使得兒童容易產生一些行為問題。

四、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的途徑

4.1創設和諧的家庭氛圍

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形成最佳的親子關系,實現兒童的心理健康。家庭成員之間應該互相尊重愛護、以禮相待,為人處世通情達理,家庭氛圍和睦、融洽,這樣才能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

4.2家長要提升自己素質

家長要不斷學習,掌握正確教養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在關愛與健康的環境中生活成長。早期家庭是兒童的主要生活環境,家長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家庭環境在兒童心理健康和社會行為問題中發揮著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能夠推動兒童的發展,在家長的良好引導下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4.3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和價值觀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思想,以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圍去與孩子交往,并充分了解孩子內心的發展及需求,對孩子及其活動表現出真實的興趣,幫助孩子提高語言及行為技能;不僅向孩子提供物質上的需要,還要提供行動上和精神上的強大支持,讓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得快樂、真實。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兒童心理行為具有可塑性強的特點,兒童的生理機能發展比較迅速,神經系統和大腦皮質結構等日益成熟,這就兒童的心理發育提供了保障。在社會的發展中,兒童都未系統的學習知識并接觸社會,但其能夠在游戲、與父母和小伙伴互動的過程中學習和發展。因此,家庭養育環境對兒童心理行為發育方面有重要影響,父母必須為孩子的成長建立和諧、融洽的家庭環境。

【參考文獻】

[1]丁麗麗.早期家庭養育對兒童發育商和情緒社會性發展影響的觀察[D].山東大學,2017.

[2]何守森.兒童早期養育環境對心理發育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06):561-563.

[3]鄭麗娜.家庭養育環境對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的影響[J].速讀旬刊,2017(9).

猜你喜歡
早期兒童影響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早期應用瑞舒伐他汀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分析
留守兒童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