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生長型”課程體系

2018-01-16 08:59汪秀宮松峰鄭州市創新實驗學校教師
未來教育家 2017年11期

汪秀 宮松峰/鄭州市創新實驗學校教師

劉紅麗/湖北宜都創新實驗學校教師

一年級的“英語”之爭

2017年8月15日,距開學還有兩周,學校領導層商討人事崗位,在“一年級是否要開設英語課”的討論中又一次產生了分歧。有老師認為今年教育局沒有分配足夠的英語教師,也沒有訂購到滿意的教材,在排課表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困難,今年還是別開英語了;有老師認為一年級正是學拼音的時候,這個時候學英語會讓孩子產生混淆,建議二年級再開英語課;也有老師認為一年級孩子喜歡英語,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可以嘗試著開英語課。

“不是嘗試著開,而是一定要開!”王昌勝校長一改往日的“民主”,堅定地說:“我們不僅要開,而且還要選孩子們最喜歡的教材,請最好的英語老師來任教?!婚_’有很多理由,‘開’只有一個理由!”說著,他將一幅課程圖譜展現在大家面前。(見圖1)

大家看到圖譜后一致決定:開!

讓“素養”校本化

什么樣的課程圖譜有著如此大的“威力”,一下子讓原本態度堅決的“反對派”瞬間舉手贊成呢?這還得從“核心素養”說起。

早在2014年的時候,學校管理團隊就在“未來學?!焙诵幕匦B氏乳_展核心素養研討,帶領全體教師反復查閱、比對教育發達國家和相關院校、書籍里面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描述,調研學生發展現狀,邀請專家多次論證,最終凝練出“未來學?!睂W生發展核心素養,概括為 “受歡迎 有力量”, 并將必備品格(受歡迎)和關鍵能力(有力量)具化為“學習力、理解力、生長力、同理心、責任心、愛國心”等六項校本化核心素養,簡稱“三心三力”。

2016年7月,鄭州市創新實驗學校作為“未來學?!焙诵幕匦?,再次邀請專家和教師代表共同研討創新實驗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在繼承“受歡迎 有力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學校的文化內涵。

“創辦一所面向未來的學?!?,既要面向未來,又要根植于學校在地文化。對于一所新創辦的學校,其“歷史”與“文化”是要一點一點挖掘的。學校的書記宮松峰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當地的歷史與文化比較了解,在走訪當地文化部門和相關專家后,確定了這所學校在培養“受歡迎 有力量”的未來社會公民的同時,還應該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確定“傳承 守正變革 出新”作為學校發展的文化引領。

讓“目標”看得見

為了方便教師們清晰地把握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學校每一項核心素養進行分解,細化為12個關鍵詞,這樣,教師們就有了較具體、可感的目標。

實踐中發現,不同年段、不同學科、不同教師對于“目標”各有不同的解讀,如果在“目標”與“課程”之間鋪設一道“行為目標”,將素養轉化為行為描述,這樣,既保證教師開發課程的自主空間,也便于課程的實施與診斷。

以一二年級的“三力素養”為例,要培養孩子的“生長力”,一年級上學期要實現孩子“愛好”運動的目標,“愛好”成了教師看得見的“目標”。(見圖2)

“行為目標”是基于一個“人”的行為描述,針對目前無法完全打破學科壁壘的現狀,學校將國標基礎課程語文、數學、英語等九個學科歸納為四大領域,即語言與人文、數學與科技、藝術與審美、健康與品格,并將行為目標與學科課程標準融合到這四大領域中,整合成學校的課程總目標,便于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中,準確地把行為目標與學科目標融進教學過程,起到目標前置的作用。以五六年級在“三力素養”中“行為目標”和“領域目標”為例。(見圖3)

圖1

圖2

圖3

有“內容”可選擇

課程是實現育人目標的基本載體。國標課程代表著國家意志,承載著最基礎的教育任務,但僅有國標基礎課程是不夠的。我們依據育人目標中的核心素養,找出國標課程實施過程中在“三心三力素養”方面還欠缺的項,開發出拓展課程(見圖4)。

回到開篇的“一年級開不開英語”之爭,從低年級的課程領域目標中就能找到答案:低年級“理解力”一項核心素養中國家課程沒有開設的英語課程,基于本校的育人目標,則要在校本課程中拓展培養“國際理解”能力(見圖5)。

通過拓展課程表不難發現,從肩負文化傳承重任的國學,到培養未來創新人才的創客與樂器,在“核心素養”方面沒有缺項,且有重點突破。在文化統領方面,“傳承 守正”是培根,“變革出新”是創新,正好與學?!叭娜Α焙诵乃仞B吻合。

2016年9月,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課程選擇權,學校進行了一次有關“興趣課程”的征集調查(見圖6)。根據調查結果初步確定了32個項目的社團,同時,學校還組織全體教師召開了“社團”專題征集會,向每位教師征集一兩項“特長”,根據問卷結果和教師特長比對,成功“配對”了30個社團。還剩下“吉他”“足球”“戲曲”等特別專業的社團,學校就從校外聘請專業教師。9月30日,每位教師帶著自己精心設計的社團海報,來到“社團學員招募”現場,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社團。也有不少孩子被某位老師現場的招募打動,老師會提示他們“選擇了就要堅持學完一年”,不少孩子仍堅持選報該老師的課。從此,每周五下午成了是孩子們最盼望的時段,他們可以學習自己最喜歡的課程。(見圖7)

也有一部分教師的“特長”的確有特色,學校鼓勵他們開發自己的特色課程。如杜曉菁老師和李燕麗老師愛好跳街舞,利用早、晚的課余時間為孩子們開設街舞課,每天早上6∶40,愛好街舞的同學們早早來到學校開始晨練,晚上放學后從 4∶30—6∶30,孩子們一直堅持練習,無論早晚、寒暑,孩子們都堅持。正如杜老師所說:“對于真正有興趣的孩子來說,這是最好的獎勵?!保ㄒ妶D8)

培養“受歡迎有力量”的人,僅靠學科內部聯系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學科間的融合,打破學科界限,以主題為單元開展綜合實踐性學習。各年級根據學習目標開設不同主題的活動,學習方式也各具特色:

一年級:入學課程——“我上學了”主題二年級:文化課程——“家鄉習俗”主題三年級:規則課程——“校園衛士”主題四年級:愛國課程——“黃河文化”主題五年級:責任課程——“社區義工”主題六年級:感恩課程——“告別母?!敝黝}

不同年級每學期開展一次綜合性實踐活動,可以選擇學校推薦的主題,也可以自主開發主題。

圖4

圖5

圖6

“結構”讓課程變得立體

教師的課程意識是在課程實踐中慢慢培養起來的。當老師們的課程不斷向外涌現的時候,學生和老師就會覺得“忙不過來”了。不久,一位老師找到校長,表達了“課程太多、學生太累、教師太忙”的苦惱。所以,學期結束的時候,科研中心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課程建設專題研討會?;趯W校的育人目標,優化、整合了原有課程,通過自下而上的的實施效果和自上而下的課程構建,創生出適合本校的“生長型課程”圖譜。

基于育人目標的課程結構整合過程,就是核心素養校本化表達的過程。鄭州市創新實驗學校將核心素養進一步具化,向外生長出學校課程目標;依照學校課程目標描述開齊開足國標基礎課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和拓展出國標拓展課程;國標基礎課程和國標拓展課程是學科縱向發展,同時還開發出以橫向整合為主的年級綜合實踐課程,以及教師個人開發的特色課程和學生開發的社團課程。這樣,就將學校內的一切的教育活動都納入到這個課程圖譜中,以“育人目標”為核心,圍繞核心素養不斷向外生長,所以我們稱之為“生長型課程”。

“生長型課程”是不斷生發延展的,眾多的課程如何科學合理地把握其間的度與量,需要從結構上進行架構。學校將課程按照類別、內容、課時、形態等逐一梳理,建構了“3+X”課程結構導圖。(見圖9)

圖7

圖8

圖9

“生長型課程圖譜”和“3+X課程結構導圖”構成了一張課程地圖,從平面和立體兩個視角呈現了豐富多元的課程體系:有必修課程,也有選修課程;有以學科知識縱深發展為主的國標課程和拓展課程,也有打破學科邊界以綜合知識學習與運用為主的橫向實踐課程;有滿足所有孩子共同需求的興趣特長課程,也有滿足部分孩子團體需求的教師特色課程,也有滿足特定孩子的個別化需求的學生社團課程。

“‘生長型課程圖譜’和‘3+X’課程結構導圖不僅僅是我們在課程改革中的戰略圖,更是我們課程評價的診斷書?!睂W校課程中心負責人介紹,“我們把課程圖譜掛在每間教室,每學期開學前,我們用這張圖譜指導這一學年課程計劃;在每一學期結束的時候,學校和班級都要對照‘課程圖譜’,將本學期實施的課程羅列出來并逐一反思,檢視目標是否達成,是否有目標空缺或多次重疊,以此修訂下學期的課程規劃。如此循環,課程就會不斷生長、發展?!庇辛讼到y結構,課程變得立體、可視,易于操作,便于診斷。

當然,基于“目標”的課程建設是一個持續完善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因為師資、場地、器材、經費等原因而“更新”課程的情況。不過只要在課程開發之初理清了“核心素養”與課程的關系,即使有眾多因素制約了某一課程的實施,只要該課程在框架中對應的“目標”沒有變,方式與內容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協商決定,“協商決定”的過程,也正是“生長”的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