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體并用”在動物園公眾教育中的應用

2018-01-17 20:49李婕胡彥陳紅衛
教育界·上旬 2017年9期
關鍵詞:應用

李婕+胡彥+陳紅衛

【摘要】文章簡介了“五體并用”訓練原則,并闡述了其在動物園公眾教育中的應用方法,還通過“魚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案例介紹了應用的結果,成功的應用可為動物園開展公眾教育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五體并用”;動物園公眾教育;應用

“五體并用”是素質教育中卓有成效的訓練原則。其中的五體是指眼、耳、口、手、腦。人類主要是通過眼、耳等感覺器官來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也借這些感官來提高科學素質。

動物園公眾教育(Public Education)是指動物園向公眾傳播野生動物知識、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的活動與過程,是現代動物園的中心工作之一。在動物園公眾教育過程中,主動應用“五體并用”訓練原則,積極引導公眾“用眼看”“用耳聽”“用手做”“用腦想”,使公眾能夠獲得綜合的感知覺刺激,從而有效提高教育效果,并達到預期教育目標。

一、“五體并用”在動物園公眾教育中的應用

(一)用眼看

“去動物園看動物是最開心的事了?!币曈X學習者是通過“眼睛看”來開展學習活動的。公眾在動物園很自然會應用到眼睛。動物園公眾教育中的“看”,重點是引導公眾觀察動物的形態和行為。在動物園觀察野生動物是最為直觀的教育手段,公眾由此獲得最大限度的感性認識,并獲得關于動物的分布、習性、食性等知識,了解物種的生存狀態。

在動物園,公眾不僅能看到動物及其行為,還能欣賞到動物之美?!昂闷裂?!”“真美!”“這個動作太棒了!”公眾情不自禁發出的贊嘆,表明公眾從動物及其環境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享受美的教育。

(二)用耳聽

視覺學習者是通過“耳朵聽”來開展學習活動的?!坝枚牎奔瓤梢詢A聽動物發出的聲音,也可以聽公眾教員和飼養員所做的講解,還可以聽到他人對此發表的議論。聽,是一種感知活動,豐富的聲音刺激聽覺進入個體意識,內化為個人的知識經驗,對個體的發展產生影響。動物園一般是通過講座、討論的形式,讓公眾交流和學習,并增加動物相關知識的儲藏量。在動物園公眾教育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給公眾以最和諧的語音刺激,是培養公眾生態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

成都動物園開展公眾教育時,在戶外就有意識地播放適宜的背景音樂,或讓受眾聆聽動物的叫聲(如鳥類)以保持受眾注意力,激活大腦皮層,使大腦皮層處于覺醒的、積極的意識狀態;在室內,則播放輕松愉快的歌曲等,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能提高對動物的認知。

(三)用口說

嘴巴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器官??谡Z表述是在傳遞信息,同時也訓練思維能力。因此,在公眾教育過程中,應給予公眾口語表達的機會。

成都動物園在公眾教育活動中總是盡力調動公眾發言的積極性,營造輕松的發言氛圍。保護教員提倡自由的、隨機的發言方式,倡導參與者提出自己的疑問。讀有關動物的課文和詩詞,有節律的朗讀聲會加深公眾對動物的理解和記憶。朗誦、演講比賽、辯論會、故事會都是運用口頭的具體措施。

(四)用手做

觸覺(行動)學習者通過運動和觸摸來學習。其最好的學習方法是通過動手體驗,探索動物世界,探索大自然?!坝檬肿觥笨梢允枪姇鴮?、標本書簽制作等等。

成都動物園針對全社會開展了“我與動物園的故事”征文活動;針對小學生開展了“保護豚鹿”征文活動。志愿者根據各自的感受,撰寫了“我的感言”等。書寫活動強化了對動物的情感和認知。

還通過“植物標本制作”“動物繪畫比賽”“大自然繪出的美麗動物”“我給動物做營養師”等等活動,親自動手參與其中,在活動中增進對動物及其相關知識的理解。

(五)用腦想

“想”就是思考,就是動腦筋。學會思考問題,才是真正學會了學習。能否讓公眾開動腦筋進行思考,是最考驗教員的一環。要引導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學會提出問題,才能引導他們解決問題。

成都動物園在開展公眾教育活動中,通過項目來邊學邊問邊解答,引領公眾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二、成都動物園“魚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應用“五體并用”實例

成都動物園在大量的公眾教育實踐中運用了“五體并用”原理。以下介紹運用該原理所研發的“魚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教育項目,并收集和分析了相關數據。

(一)研究對象

共42人。其中,中學教師5人,初中一年級家長12人,初中一年級學生15人,動物園公眾教員10人。

(二)研究方法

1.訪問法。通過訪問法收集中學教師和初中一年級家長對教學的數據。

2.問卷法。通過問卷法收集初中一年級學生對教學的數據。

3.使用統計方法,綜合評估分析教學效果。

(三)教學流程

1.張開眼睛,主動觀察。在公眾教員組織下,學生在金魚池現場觀察魚5分鐘。

2.張開嘴巴,積極發言。召開主題為“我看到什么?”討論會,15分鐘。在金魚池,保護教員和同學們圍成一圈,共同圍繞主題積極發言。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教員重點是做引導工作,讓同學們自己提出“魚為什么能夠在水里面生活?”“魚為什么能夠在水里運動?”等問題,并啟發同學們大膽進行推斷。

3.放開雙手,主動操作。為了驗證前面的設想和推斷,在獸醫院進行“魚的解剖”授課,以期通過解剖驗證推斷的正確性。學生分組,2人一組。1人解剖,另1人如實記錄。解剖時,教師在前臺做示范,并引導同學們重點觀察魚的外形、體表、魚鰓和魚鰾。

4.開動腦筋,認真思考?,F場開展“魚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研討會。在認真準備和思考后,8位學生回顧解剖的相關情況,7位學生總結分析魚適應水的結構特點。

教師在全面闡述魚的結構與功能項適應的特點后,立即進行知識拓展,請學生研討“鳥適應飛翔的結構特點”,最后得出“生物身體結構總是與功能相適應的”規律。endprint

5.專心聽講,強化知識?;氐浇淌?,教師利用PPT系統講解“魚”這個物種概況及其結構。聽講,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最后請同學們完成解剖報告。同學們在其中最后一項“你保護魚類的方法是什么?”中各自書寫了保護魚類的方法。

(四)結果及分析

數據統計顯示:老師80%表示很滿意,20%滿意;家長100%滿意;學生100%表示喜歡、滿意,100%掌握知識點,100%能夠提出1個以上保護魚的方法。保護教員們都認為通過啟用“五體”進行教學,教學形式多樣,現場氛圍教學互動良好,加強了動物園公眾教育與學校教學的聯系,提升了學生對動物園的認知。中學教師們認為教學完整,形式生動,各個環節設計連貫且巧妙,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耳傾聽,用手實踐,用嘴說問,用腦思考,增強動物園公眾教育學習的體驗,享受動物園公眾教育學習的樂趣;在知識拓展和培養知識遷移能力方面技高一籌。家長們反映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到知識,體驗很獨特而深刻。同學們表示增進了對動物園的認知,具體的、直觀的、形象事物的學習感知深刻,完全掌握了相關知識點。

三、討論

(一)動物園公眾教育要講教學方法

公眾教育是動物園的一個重要職能,對動物園的教學研究也顯得更加迫切,教學風格和學習方法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動物園的公眾教育應該是以參觀者為中心,而動物園教員的教學風格應該是導師、協調人、引導者,在教學中的重點是引導,引導參觀者自己去發現,并通過提問等方式啟發他們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

(二)動物園公眾教育要應用“五體并用”原理

動物園教育活動中,更應該強調參觀者學習方法,體現在觀察等,更突出可操作性和互動性。觀察是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的知覺活動,既要用眼看,還要用耳朵去聽,用腦子去想,用手去摸。學習器官是多樣的,教員要有意識引導參觀者“用眼看”“用耳聽”“用口說”“用手做”和“用腦想”,應用“五體并用”原理,增強動物園教育過程中的體驗,享受動物園教育所帶來的快樂。利用在動物園可近距離觀察的特點,讓參觀者獲得最大限度的感性認識。聽,能夠很快增加動物知識的儲備量?,F場討論會,每個參觀者都有發言的機會,既傳遞了相關信息,互相學習更多的動物知識,又訓練了發言人的思維能力。動手做,讓參觀者通過解剖等實驗獲得知識,增加真實體驗。學會思考,是教育的實質;教員要引導參觀者針對所見進行所思,引導參觀者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用腦想,就是思考,應事先設計進教案里并落實在教學中。

(三)“五體并用”在動物園公眾教育中是成功的

應用“五體并用”的案例表明在激發公眾對動物的熱愛,提高對動物的認知水平,喚起公眾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后還應主動加以應用,啟動公眾多種感覺器官來參與學習,使其獲得綜合的感知覺刺激,提供豐富的體驗,將人和大自然連接起來,引導公眾欣賞動物,激發對動物的關愛之情。

【參考文獻】

[1]劉鳳林,潘洪峰.“五體并用”素質教育的訓練原則[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1,1(06):47-48.

[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CJJ/T240-2015):動物園術語標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歡
應用
配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探討
帶壓堵漏技術在檢修中的應用
行列式的性質及若干應用
癌癥擴散和治療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