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成雞飼養管理技術

2018-01-18 10:11張穎
中國畜禽種業 2018年11期
關鍵詞:周齡雛雞雞群

張穎

(黑龍江省畜牧總站 150069)

1 科學飼養

1.1 育成雞的生理特點

處于育成期的雞只具有比較快的生長速度,而且各系統和器官的發育狀態非常理想,機體的各項功能也都趨于健全的狀態;骨骼和肌肉生長發育狀態最好,但在體重增長速度方面跟雛雞相比較還是慢;在此期間雞只的羽毛脫換長出成羽,脂肪積累的速度加快,很容易導致雞只體型過肥,對其產蛋性能造成相應的影響。而到了育成后期,性器官開始快速的發育,雞只很容易出現早熟的情況。

1.2 育成雞的營養特點

實際生產中應保證育成雞適時的開產,體型不會過肥同時不會表現早熟,還要降低脂肪沉積的情況,并且為育成后期控制體重作準備,這樣就需要給雞只提供蛋白質水平適宜的飼料,并且要控制飼料中的鈣含量。實際生產中對于7~14周齡雞只,可以控制其日糧中粗蛋白比例在16%;14~20周齡雞只飼料中粗蛋白質比例在12%~14%。

1.3 育成雞的飼喂方法

定時飼喂:育成期雞只應固定每天的飼喂時間,一般需要喂飼3~4次,通常保持4h的間隔。給雞只提供濕料或者是在飼料中加入青綠飼料的情況特別適合采取定時飼喂的方式。但提供飼料必須保證在每天下午2時前吃干凈,避免飼料發生酸敗,同時要求每天刷洗飼槽。

自由采食:生產中可以將干粉料投在料桶或者是飼槽當中,然后讓雞只以自由的方式進行采食。采用此種方式飼喂的雞群通??梢跃鶆虻倪M行采食,可以得到比較好的雞群整齊度。

限制飼喂:育成階段的雞只通常有食欲比較旺盛而且采食量很大,如果不限制給雞只飼喂通常會導致雞只超重和過肥,生產中以褐殼蛋雞的表現相對更加的明顯。

2 育成雞的管理

2.1 初期管理

脫溫 (離溫):雛雞生長到4~6周齡以后新羽就基本都已經長出,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此時就應該逐步的停止給溫。如果是早春育雛通常在生產中可以在6周齡離溫,而晚春或者是初夏育雛的通??梢栽?~4周齡離溫。

上棲架:臨床生產中應該隨著離溫的進行而訓練雞上棲架。因為給雞只上棲架對其健康非常有利,同時能夠預防因為地面擠堆而造成的傷亡。

轉籠或下籠:籠養方式的雛雞進入育成期之后即可轉入中雛籠或者改為地面平養的方式。雞只在剛下籠的時候很不習慣,臨床中常見因為擠堆而造成傷亡的情況出現。所以飼養員應該加強看護,尤其是每天的夜間,重視溫度變化的情況,避免雞只因為擠堆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2 日常管理

做好衛生防疫:育成階段會給雞只飼喂低能低蛋白飼料或者實行限制飼養的方式,結果會造成雞只處于飼養逆境當中,雞只的體抵抗力不斷的下降。如果此時外界的環境處于高溫高濕的狀況,那么病原微生物就會非常容易的侵襲雞體從而引起發病。避免雞群感染其他疾病,應按照免疫規程給雞只接種疫苗,同時強化日常的衛生管理原則。

保持環境安靜,避免應激:開產前雞只的生殖器官快速的發育,雞只對于周圍環境的變化表現出比較敏感的反應。為了減少應激刺激對雞只正常生長發育的影響程度,就要保證加強日常管理而減少干擾因素,在保持雞舍環境安靜的同時還要防止噪音的影響。供給雞只的飼料配方不能隨意改變,一旦形成規律的作息時間也不能任意更改。

淘汰病弱雞:對于育成期的雞群應該集中的進行2次挑選和淘汰處理。通常第1次是在8周齡,將發育迅速的雞只留下而淘汰發育不全、過于弱小或有殘疾的雞只。而第2次大概是在20周齡,將外貌結構良好的雞只留下,而不符合品種特征、斷喙過短及過于消瘦的個體就應該淘汰處理。

2.3 開產前的管理

轉群和上籠:開產前應該及時的給雞只進行轉群操作,這樣可以保證雞只有足夠時間熟悉和適應新環境,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環境變化應激給開產造成的負面影響。雞只轉群工作可以在晚上開展,雞舍的燈泡用小瓦數或者是綠色的,保持光線昏暗的狀態,以減少刺激,這樣便于生產中進行捉雞。

設置足夠產蛋箱:雞群開產前就應準備好產蛋箱,避免出現窩外蛋增多的情況;同時因為只通常都具有固定地點產蛋的習慣,所以如果不提前添置產蛋箱,一旦雞只形成在窩外產蛋的習慣,就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改正。

猜你喜歡
周齡雛雞雞群
林下養殖雞群人工免疫失敗的成因及應對措施
引起雞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申鴻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標和肌內脂肪含量的測定及其相關性分析
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申鴻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標的正常參考值研究
SPF雞如何定期監測
寧都黃公雞睪丸質量與不同周齡第二性征的回歸與主成分分析
夏季嚴防雛雞中暑
褐殼蛋雞
食醋可防雞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