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吶喊者的心

2018-01-18 05:16徐錢晨
北方文學·上旬 2017年36期
關鍵詞:封建禮教靈魂魯迅

徐錢晨

印象中的魯迅是什么樣的?

他是直立的短發和緊鎖的劍眉;是讀不懂卻要分析妙處的佳句;是大段拗口要背誦的課文??偸歉眹烂C悲憤的神情,唱“封建禮教吃人”的獨角戲,他是個偉大的斗士,擁有不屈的靈魂。

那真實的魯迅是什么樣的?

也許只有他自己知曉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他絕不像我們這輩學生腦海中的課本插畫那般“橫眉冷對”。我想在他為人所熟知的堅硬頑強的形象背后,跳動著一顆溫熱柔軟的心。

或許有人會將毛澤東“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來評價概括魯迅的種種,想必他們那時腦中定沒有回味“那一夜再也不會有的好戲”,也沒有長媽媽夏天睡覺時擺開“大”字的身影,更沒有壽老讀書的“將頭拗過去”,“仰起搖晃”的模樣。在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中,他的笑聲爽朗,也會和年輕人開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懂得美術鑒賞和收藏,也會對朋友的穿著評頭論足。他是一位慈愛溫和的父親,是一位耐心盡責的好導師。

而正是這樣細膩真實的魯迅,目睹了太多病態社會中不幸的人們,經歷了太過黑暗陳腐的封建生活。于是他毅然執筆,“衰其不幸,怒其不爭”-------他無法容忍“吃人”的封建禮教;“救救孩子!”-------他對民族的命運痛心而擔憂。輕松風趣的言語掩蓋了背后的沉重辛酸,冷峻諷刺的筆調下隱藏著對這世間最為沉重的悲憫。

所以我不免要生出許多想象了,當他在紙上寫下那些故鄉舊事的文字時,他的姿態應該是恬靜的,嘴角的笑容是溫情的,心中的思念是惘悵而悠遠的。也許他的眼角甚至有些濕潤,因為昔日不可重來,童年的故鄉已成記憶的碎片,他只能在繾綣的回憶中吸一口煙,緩緩吐出,繼而拿起筆,奮力營救這個命途多舛的國。

他別無選擇,在那樣混亂麻目的時代,他的心志、性格、為人處事的原則,無一不是頑強堅硬的,他需要以那樣的姿態喚醒沉睡中的人們,發出內心深處的吶喊,而將自己靈魂的另一面-------那種被故鄉浸潤出的柔軟與溫情,留在了文字中,刻在心里。

這便是他令我嘆服思索之處,靈魂的堅硬與柔軟并存,卻也分得明白,看得清楚,然而我們這一代中越來越多的人,在該勇敢質疑時,囁嚅著退進思想牢籠;在該傾泄情感時露出麻目的面孔,有時冷漠得近乎無情,有時卻又多情得無病呻吟。不知從何時起,功利化的價值取向為“原則”打上薄霧,“看客”心理的出現及擴展,則在我們與心靈最柔軟處的間隙中,磨上一層厚厚的老繭。

也難怪教科書中總要出現魯迅的文章了。他深沉地吶喊激勵我們成為“真的勇士”,而他閑時的雜文則提醒我們不要忘卻心中的一絲溫存。文辭風格不斷切換,我們也在成長中逐漸明了:懂得處理靈魂的柔軟與堅硬關系的人生,才為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先生的靈柩終是被埋在淺土中了,然而他的內心世界仍能被我們感知。而今“看客”現象仍在,敢于質疑反抗的吶喊者也不多。正因如此,我們這一輩才更應效魯迅先生,以筆為利器,化柔情為力量,盡最大的努力讓我們的精神成為有氣魄的精神,讓中國成為有力量的中國。一個人的吶喊將是千萬人的吶喊,千萬人的吶喊將成為民族的吶喊,我們在先生所希冀的那條路上,奮然前行。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中學)

猜你喜歡
封建禮教靈魂魯迅
牛,也有高貴的靈魂
沒有燒烤的夏天,沒有靈魂
孔乙己
《家》中的兩種文化沖突
靈魂樹 等
《西廂記》和《牡丹亭》之愛情比較
誰是封建禮教的忠實信徒
阿迅一族
祥林嫂形象之悲劇性探幽
漂泊的靈魂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36期

北方文學·上旬的其它文章
做客浩罕村
海邊
我期待
溫柔
一夜思親淚
盲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