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白山區桑黃資源及其產業現狀

2018-01-19 04:41國微邰志娟劉鳳霞吳秀玲秦立武王群長城于文杰范宇光
農業與技術 2018年23期
關鍵詞:長白山區桑黃孔菌

國微 邰志娟 劉鳳霞 吳秀玲 秦立武王群 長城 于文杰 范宇光

(1.北華大學理學院,吉林省中藥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吉林吉林132013;2.長白山科學研究院;長白山生物群落與生物多樣性吉林省聯合重點實驗室,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吉林安圖133613;3.海南醫學院藥學院,海南???71199)

引言

關于桑黃的藥用記載最早見于 《神農本草經》中的 “桑耳”,而 “桑黃”這一名稱則出自唐初甄權所著 《藥性論》。桑黃在中國歷代本草著作中均有記載,其作用和功效包括治療痢疾、盜汗、血崩、血淋、臍腹澀痛、脫肛瀉血、帶下、閉經、止瀉、延年等[1]。在東亞,朝鮮的醫書中認為桑黃是靈丹妙藥,日本民間也將桑黃作為一種藥用真菌[2]。在中國,桑黃雖然記載于歷代的本草著作中,但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重視和應用。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韓國商人開始在中國收購野生 “樹黃” (即桑黃),才使得這一寶貴的藥物資源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價格也一路飆升,桑黃的資源及人工栽培等問題的研究也逐漸拉開序幕。

1 長白山區桑黃資源記述

2004年起,本課題組承擔了長白山桑黃資源與栽培的相關課題,期間對長白山區的野生桑黃資源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截止到2018年發現長白山區被作為桑黃使用的真菌達10種,現記述如下,每個種類記述格式按照中文學名、拉丁學名 (異名)、俗名、形態特征、生境和資源情況。

1.1 楊樹桑黃

拉丁學名:Sanghuangporus vaninii (Ljub.)L.W.Zhou & Y.C.Dai。

異名:Inonotus vaninii (Ljub.)T.Wagner&M.Fisch;

Phellinus vaninii Ljub。

形態特征:子實體多年生,多呈覆瓦狀叢生,新鮮部分鮮黃色,干后呈銹黃色。一年生子實體形態不規則,初期呈平伏狀;多年生子實體呈扇形、馬蹄形或不規則,孔口具有折光反應。

生境:該種生長在山楊 (Populus davidiana)的枯立木或倒木上,生于闊葉混交林或楊樺林。

資源狀況:楊樹桑黃,又名瓦尼木層孔菌或瓦尼纖孔菌,俗稱楊黃,是目前作為商品流通的主要種類之一,已實現人工栽培[3-5]。長白山區該種出現頻率不高,為加之人為采摘,已被相關研究列為二級保護物種[6]。

1.2 暴馬桑黃

拉丁學名: Sanghuangporus baumii(Pilát)L.W.Zhou & Y.C.Dai。

異名: Inonotus baumii(Pilát)T.Wagner & M.Fisch;

Phellinus baumiiPilát。

形態特征:子實體多年生,無柄,馬蹄形或扇形,基部厚達2~5cm,向邊緣漸薄,菌蓋表面龜裂狀、黑色,具同心環帶,邊緣褐色;孔口表面褐色至金褐色,具折光反應,孔口多角形至圓形。

生境:單生或散生于暴馬丁香枯立木或倒木上。

資源狀況:暴馬桑黃,又名暴姆木層孔菌或暴姆纖孔菌,俗稱暴馬桑黃,是作為商品流通的主要種類之一,目前已經能夠人工栽培[7]。長白山區該種出現頻率中等,有一定產量,但因多年的人為掠奪,野生產量逐年下降。

1.3 小孔忍冬桑黃

拉丁學名: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 (Parmasto)L.W.Zhou & Y.C.Dai。

異名:Inonotus lonicericola (Parmasto)Y.C.Dai

Phellinus lonicericola Parmasto。

形態特征:子實體多年生,無柄,單生,半圓形;菌蓋表面具同心環帶、龜裂,灰黑色,邊緣鈍、褐色;孔口表面銹褐色,具折光反應;新鮮時木栓質,干后硬木質。

生境:生于忍冬枯立木或倒木上。

資源狀況:小孔忍冬桑黃,又名忍冬木層孔菌或忍冬纖孔菌。長白山區該種出現頻率很低,屬稀有種。?;煊诒R桑黃中出售。

1.4 桑樹桑黃

拉丁學名: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ShengH.Wu,T.Hatt.& Y.C.Dai)ShengH.Wu,L.W.Zhou&Y.C.Dai。

異名: Inonotus sanghuang ShengH.Wu,T.Hatt.&Y.C.Dai。

形態特征:子實體多年生,無柄,馬蹄形或扇形,菌蓋表面灰色至灰黑色,孔面黃色,新鮮時木栓質,干后硬木質。

生境:生于桑樹 (Morus)樹干。

資源狀況:桑樹桑黃又名桑黃纖孔菌,其模式產地為吉林省長白山區,全國廣泛分布。除模式產地外,長白山區其它地點尚未有分布報道,該種目前尚未進行商業化栽培。

1.5 火木層孔菌

拉丁學名: Phellinus igniarius(L.)Quél。

異名:該種異名較多,但中文文獻中很少出現,不一一列出。

形態特征:子實體多年生,無柄,單生,馬蹄形;菌蓋表面灰色至灰黑色,龜裂,具同心環溝,基部厚達6cm;孔口表面黃褐色至褐色,孔口圓形。新鮮子實層具清香味。

生境:生于多種闊葉樹活立木或倒木上,常見于樺樹。

資源狀況:該種在長白山區較為常見,市場中作為 “樺樹桑黃”,近年來由于人為掠奪,資源量明顯減少,尚無人工栽培報道。

1.6 窄蓋木層孔菌

拉丁學名:Phellinus tremulae(Bondartsev)Bondartsev& P.N.Borisov。

異名:Fomes igniariusf.tremulae Bondartsev;

Fomes tremulae (Bondartsev)P.N.Borisov;

Ochroporus tremulae (Bondartsev) Fiasson & Niemel?。

形態特征:子實體多年生,馬蹄形,無柄,硬殼質,生長于樹枝折斷的受傷處;菌蓋表面黑色質灰黑色,具環紋,有時被苔蘚;孔口表面銹褐色,孔口圓形。子實層新鮮時具香甜味。

生境:生于山楊樹干或倒木。

資源狀況:該種與楊樹桑黃的寄主相同,在長白山區為偶見種類,資源量少,有時以混雜在樺樹桑黃中一同出售。

1.7 隆氏木層孔菌

拉丁學名: Phellinus lundellii Niemel?。

異名: Ochroporus lundellii (Niemel?) Niemel?。

形態特征:子實體多年生,平伏狀,單生或聚生,新鮮時候木栓質,干后硬木質,厚達3cm;有時有菌蓋,表面黑色,具環紋;孔口表面銹褐色至暗褐色,具弱的折光反應。

生境:生于樺樹倒木或樹樁上。

資源狀況:隆氏木層孔菌因生長于樺樹,而被作為樺樹桑黃出售,但資源量較少,且多為平伏狀,僅混雜于樺樹桑黃中一同出售。

1.8 松木層孔菌

拉丁學名: Phellinus pini(Brot.)Pilát。

異名:該種異名較多,但中文文獻少有出現,不一一列出。

形態特征:子實體多年生,無柄,馬蹄形,木栓質;菌蓋表面深褐色至黑褐色,具同心環紋,表面被絨毛;孔口表面黃褐色,具折光反應,孔口圓形至迷宮狀。

生境:單生或聚生于紅松活立木或倒木。

資源狀況:該種在市場上稱作 “紅松桑黃”,該種生長于原始闊葉紅松林中,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及周邊森林保存較完整的林型有一定蘊藏量,但也呈逐年減少的趨勢。

1.9 落葉松木層孔菌

拉丁學名: Phellinus laricis(Jacz.ex Pilát)Pilát。

異名: Phellinus pini var.laricis(Jacz.ex Pilát)Parmasto。

Porodaedalea laricis (Jacz. ex Pilát)Niemel?;

Xanthochrous pini f.laricis Jacz.ex Pilát。

形態特征:子實體多年生,無柄,扇形、半圓形至馬蹄形,木栓質;菌蓋表面褐黑色,具同心環紋,表面常被苔蘚和地衣;孔面黃褐色至棕褐色,孔口圓形至不規則。

生境:該種子實體一般比紅松桑黃大,多生長在海拔900~1500m的落葉松白樺混交林中,僅生長于落葉松活樹干或倒木上。

資源狀況:該種在長白山區相對常見,有一定產量,在市場上作為 “落葉松桑黃”出售。

1.10 亞瑪木層孔菌

拉丁學名:Phellinus yamanoi(Imazeki)Parmasto。

異名:Fomes pini var.yamanoi(Imazeki)Parmasto;

Phellinus pini var.yamanoi(Imazeki)Parmasto。

Porodaedalea yamanoi(Imazeki)Y.C.Dai。

形態特征:子實體多年生,無柄,馬蹄狀,木栓質;菌蓋表面暗褐色至黑色,具同心環紋,表面常被苔蘚,基部厚達6cm;孔口表面黃褐色,略具折光反應,孔口圓形至不規則。

生境:該種常生于紅皮云杉活立木樹干。

資源狀況:該種在長白山區屬偶見種,資源量少,在市場上稱作 “云杉桑黃”,常與紅松桑黃、落葉松桑黃等一起出售。

1.11 桑黃的基元物種問題

對桑黃基原物種的探索一直是學界的難題,到底哪個種類是真正的桑黃經歷了近10a的不斷認識過程。2012年,臺灣學者吳聲華研究院和北京林業大學戴玉成教授聯合發表的 “桑黃纖孔菌”新種被認為是真正的桑黃,并得到學界的一致認可[8]。桑黃纖孔菌隨后被組合到新建立的桑黃孔菌屬,該種在長白山區極為稀少,僅模式產地有所發現。以上10個物種是長白山區被作為商品桑黃流通的種類。其中,楊樹桑黃的市場認可度最高,也是韓國客商主要收購的種類,而暴馬桑黃和小孔忍冬桑黃次之,其它種類的桑黃在市場上僅偶有發現,并不活躍。

2 吉林省桑黃產業現狀

雖然吉林省桑黃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且栽培技術及產品品質位于全國領先地位,但也應該清楚認識到目前尚存在的幾個問題。桑黃的基礎研究已遠遠落后于產業的發展。例如,桑黃菌段培養過程中的環境控制問題,污染率控制問題,桑黃品質與栽培技術的提升等問題尚未有標準答案。因此,充分發揮長白山區的資源優勢和氣候優勢,加強桑黃的基礎研究,對于提升吉林省桑黃產業的競爭力十分必要;栽培原料短缺問題將是制約桑黃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國有天然林全面禁伐,木段原料價格上漲是必然趨勢,有必要盡早考慮可替換和選擇的栽培原料;吉林省內尚未有桑黃的精深加工企業,不利于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為避免桑黃市場的大幅波動,應盡早謀劃建立或扶持桑黃精深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穩定市場。2018年吉林省森林休憩保育研究會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成立了桑黃分會,旨在促進桑黃的相關研究,推動吉林省桑黃產業的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長白山區桑黃孔菌
樺褐孔菌的生物活性及其應用研究
樺褐孔菌的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
桑黃——古老中藥放新彩
桑黃黃酮的研究進展
桑黃纖孔菌發酵液化學成分的研究
桑黃液體發酵茶飲料工藝研究
擬黃薄孔菌菌絲體的固體培養條件及CAT和SOD活力動態研究
紅緣擬層孔菌發酵物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