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輔導作用分析

2018-01-19 04:44嚴交筍
福建茶葉 2018年12期
關鍵詞:茶文化思政理念

嚴交筍

(江西傳媒職業學院思政部,江西南昌 330224)

引言: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想日漸凸顯。從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角度來看,高校不僅要在專業上體現自身特色,為大學生融入社會提供支持;更應該堅持德行兼備的理念,推動思政教育的開展,為大學生在專業學習與思想塑造中順利適應現代多元社會的發展。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它不僅為拓寬了傳統藝術表現形式,更是在精神層面為整個民族提供充足的養分,并促進了民族性格的形成。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對于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具有重要輔助作用。

1 茶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輔導作用

第一,茶文化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思想認識的提升,以及行為規范的塑造。茶文化雖然在文學、藝術等形式上有著具體的呈現,但是其根本的力量卻是對人的思想與行為構成的潛移默化的指引,茶文化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而我們在傳統文化中塑造自己的思想行為,自然也能夠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對于大學生而言,教師可以滲透茶德,讓學生在賞茶、品茶的過程中放下浮躁的情緒,更加理性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世界;可以為學生滲透茶禮,利用儀式化的品茶禮節規范學生行為,以緩解學生行為與外部世界之間的矛盾。第二,茶文化有利于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創新思政教育形式。傳統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大學生在長期的接觸中失去了新鮮感,并在學習中形成惰性,同時課堂教學手法單一也加重了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抵觸,而茶文化的滲透可以從內容上讓思政教育課程煥然一新,同時在方法上也打破了課堂講解的局限,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活動的機會,進而推動了思政課程的轉型與創新。第三,茶文化有利于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在當前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樹立文化自信是我們對外交往的根本,而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內容,能夠讓學生提高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肯定,進而樹立文化自信,提高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現狀

中共中央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高校是現代專業化人才輸送基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該繃緊思政教育這根神經,將德才兼備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在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已經成為開放社會的常態,而各種價值理念的交織與沖突也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開展困難重重。大學生作為思政教育的主體,其在價值理念塑造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自我認識片面,學習動機不明顯,大學生的思想價值體系尚未成熟,對于社會中存在的種種現象缺乏深入分析與理解,并在高效率的信息傳播中形成了錯誤判斷,甚至陷入了虛無主義的泥潭,認為在社會關系網中,自我努力微不足道,影響了專業學習;“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價值傾向在校園中蔓延,尤其是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中,使得一些學生對名利失去正確的價值判斷,陷入了盲目追求“金錢”、“名利”的泥潭,從而失去了對社會發展的關注,將個人價值凌駕于社會發展之上,為大學生未來融入社會埋下巨大的隱患。

3 加強茶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輔導的策略

3.1 創新思政教育理念,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手段

茶文化之所以能夠在上千年的傳承過程中從未間斷,其關鍵就在于根據時代的發展創新理念,并增加新的文化內容。因此,從茶文化的視角來看高校也應根據當前社會多元價值理念的現狀,對思政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提出的新要求,以打破傳統沉悶僵化的教學氛圍,提高大學生對思政理念的接受與理解程度。例如,教師可以將茶文化引入到思政教育中,依托茶文化內容設計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其中開展茶文化講座,培養學生學習茶道等活動,則能夠讓思政課堂別出心裁,煥發新的活力。

3.2 優化課程結構,滲透茶文化思想精髓

茶文化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并在上千年的發展中與不同的藝術形式相融合,發展出別具特色的文化體系。課程結構是思政教育開展的依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師可以結合茶文化內容豐富、完善思政課程體系,從知識層面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不僅限于馬克思主義,還應該延伸到中國傳統文化,并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道德修養與思想品質。文化的滲透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在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利用專業課程,為學生提供系統專業的文化指導,例如引入《中華茶文化》、《茶文化概論》等課程,為學生提供專業學習氛圍,樹立基本的文化觀念;另一方面注重日常教學的滲透,如在講解“文化自信”內容中教師可以滲透茶文化,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體會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以強化大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樹立文化自信。

3.3 打造思政教育第二課堂,組織茶文化實踐活動

與專業課程相比,思政教育一直處于高校教育教學培養的“邊緣”,學校、教師習慣于將專業教學放在首位,忽視學生在未來適應社會過程中需要的思想價值理念。針對此,高校應調整課程教學局限,讓學生從專業理論與實踐培養中跳出來,在課外實踐中獲得更加直觀而深刻的體會。例如,思政教師可以利用茶文化內容開辟“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上,教師通過設計教學培養項目,并項目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不僅能夠在實踐中感受、體會、接受茶文化,還能夠發揮自我價值,將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例如某高校管理專業與茶企業合作,打造“愛心茶室”項目,將學生引入到項目管理中來,讓學生的管理專業學習不再局限于理論,而融入到實踐探索,并在探索中得到道德修養與政治思想的全面培養。

3.4 利用新媒體手段,提高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輔助效果

隨著信息化教育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在校園內的滲透也不斷深入,大學生作為最活躍的網絡群體,他們在互聯網上廣泛涉獵信息,而一些不良價值理念也趁虛而入,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帶來了困難。針對此,高校應充分分析互聯網發展與大學生成長的關系,將利用網絡資源,優化網絡環境作為信息化教學的重點內容。不可否認,互聯網、新媒體的發展為高校在思政教育提供了更豐富的渠道。根據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輔助作用來看,教師對茶文化的滲透不應僅限于語言說教,還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讓學生在情景融合中接受茶文化的熏陶。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茶文化內容探究思政課程的呈現方式,并制作網絡課程,將課程資源上傳到教育教學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機會;再如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平臺打造茶文化公眾號,并利用文章推送以及各種活動鼓勵學生閱讀,并將思政教育內容滲透其中,讓茶文化在學生的碎片閱讀中占據一定地位,以強化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輔助作用。

4 結束語

總之,在現代社會多元價值理念交織并行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情況日益嚴峻。忽視思政教育會造成人才培養目標的失衡,使得一些學生在紛繁的價值沖擊中陷入誤區,并為未來走向社會留下隱患。針對此,高校應重新重視思政教育的在學生未來發展中的價值,并從傳統茶文化中汲取養分,發揮其教學輔助作用,轉變思政教學理念,探索思政課堂開展的新途徑;優化課程結構,引入更加符合當前大學生發展的思政內容;拓寬第二課堂,豐富思政教育實踐;發揮新媒體作用,豐富思政課程資源。這樣才能實現高校思政教育與大學生認知發展的契合,進而塑造積極健康的思想價值體系。

猜你喜歡
茶文化思政理念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低碳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融入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茶文化的“辦案經”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課“需求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